?4月18日,武漢市武昌區楚河漢街,屏幕上的「武漢,好久不見!」吸引了眾人駐足。隨著武漢「解封」,楚河漢街正逐步恢復往日的熱鬧。
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4月18日,武漢市江漢區江漢關大樓下,車流滾滾。「解封」後,武漢交通逐步有序恢復。
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4月18日,武漢市漢街萬達廣場保安在掃描健康碼。 本報記者 包元凱攝
?4月18日,武漢開發區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線,一批成車正在裝配。該公司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抗疫,僅當日產量就達到300輛。
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4月18日,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的華工科技旗下核心子公司華工正源生產一部車間,工人在對光模塊產品進行高溫測試。藉助「新基建」東風,目前該公司光模塊日產逾7萬支。
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 浩攝
▲4月18日,武漢市洪山區珞瑜東路,市民在早餐店的屋簷下吃起熱騰騰的早點,當地店鋪逐漸開張迎客。
本報記者 董慶森攝
▲4月18日,武漢市武昌區,顧客在風味美食店購買食品。
本報記者 董慶森攝
▲4月18日,武漢市江岸區卓爾書店,讀者可以憑健康碼「綠碼」登記,測溫後進入書店選購和閱讀書籍。 本報記者 溫濟聰攝
▼4月18日,武漢市礄口區古田二路凱德西城購物中心,市民在選購生活用品。 本報記者 柳 潔攝
▼4月18日,武漢市武昌區,市民在逛街購物。當日雖然下著小雨,依然難擋年輕人出門逛街的熱情。
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似乎是轉眼間,武漢「解封」已經過去10天。
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10天。交通「解封」了,但疫情防控並沒有「解封」。市民繼續居家堅守,企業穩步復工復產,人們在抗疫與等待中計算著日子。時間能過得快點嘛!
這可能是一個短暫的10天。小店業主在盤算如何開業,企業主在謀劃訂單能否續接,商超在緩慢增長的人流中捕捉機遇,更多居民在設想正常上班後的生活。時間倏忽中就這麼過去了!
但不管怎樣,經歷過這場從未有過的慘烈戰「疫」,武漢正在逐步復甦,逐步回歸正軌;武漢市民的心緒正在逐步平靜,曾經的武漢人、武漢話、武漢貨,正在慢慢地復甦。這座英雄的城市啊,這裡英雄的人民! 不是嘛,儘管7000多居民小區保持對疫情嚴防死守,但「無疫情小區」已接近百分之百,走出樓房的居民,即便在淋漓的春雨中,也毫不掩飾對春天的嚮往與熱愛。儘管不斷開啟的商業門店,還未能恢復疫情前的客流天下,但這座雄踞中部的物流重鎮,正在努力開拓線上線下各種商貿形態,力圖儘快再展新姿。儘管這座以重工業與高新技術名揚天下的中南大都市,在長達數月的「封閉」中壓力重重,但它正在展現的動力與活力,足以讓人們對它充滿信心,翹首以待。
是的。在重啟出發的徵途上,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這座英雄的城市,既要壓實責任,毫不放鬆防反彈,也要勇於擔當,在常態化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在這裡,我們感受到增長的力量,正蓄勢待發;我們體會到向前的動能,已一觸即發;我們看見創新的隊伍,正整裝待發;我們相信奮鬥的天際,將千帆競發。一個經歷坎坷、善於總結,勇於拼搏、敢於勝利的英雄城市,正勇敢地向我們走來。
當然,這需要過程,需要時間,需要醞釀,需要沉澱。防疫是一場艱苦的戰鬥,全面勝利還沒有完全到來;重啟是一場艱難的奮爭,發展是一幅宏偉的藍圖,須腳踏實地穩中求進。但經歷了戰「疫」淬鍊的武漢人民,將不會懼怕任何困難與挑戰;與全國人民一道攜手抗疫的武漢人民,有能力和信心創造前進道路上新的奇蹟。
惟萬眾一心,方能攜手共進;有眾志成城,未來必然可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瞿長福)
編輯:王蜀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