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業裡沒有二八定律,一個人人都眼紅的蛋糕,有人說是馬雲都不敢碰的蛋糕。想清楚明白,就得從深處說起。
網際網路改造了製造業,服務業、旅遊業等各行各業,但建築業的改變很少,屬於建築行業中裝修行業幾乎於網際網路隔絕了,更像是一塊網際網路中的處女地,海中的孤島、行業的異類。家居行業這麼多年一直嘗試網際網路道路,目前來看,沒有走的成功的,尤其是定製家居。最重要的原因是:地域性強,太強。
市場規模:
2012年至2017年期間,我國建築裝飾(含設計)行業的市場規模(按收入計算)從15157億增長至23035億,複合年增長率為87%,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8808億。
房地產:
處於房地產下遊產業的裝修行業,所有動向均受到房地產走勢的影響,沒錯,精裝房落地了,而且是個明顯的趨勢。
對於大多數業主來說,「水電瓦木油」這些繁瑣的工序,只剩下木工需要操心了,更進一步,木工中的木門、櫥櫃也在交付之前裝好了,現在做兩個衣櫃、一個鞋櫃就可以住了。(甚至有些精裝房所有柜子都是裝好的)。以上就是留給全屋定製的市場份額。
經銷商的壓力:
市場縮小:來至精裝房的產生,房地產商直接對接工廠,原本的大蛋糕變成了小芝麻。
競爭變大:無論哪個城市,所有即將交付的樓房圍擋上,貼的最多的一定是全屋定製的廣告,17年行業興起後,賣衣櫃的、賣衣櫃的、賣樓梯的、賣衛浴的、賣瓷磚的……他們都要做全屋定製。哦,對了,廠家也開始直接對接客戶了。
成本增加:店面房租一年年上漲、人員工資一年年上漲、獲客成本一年年暴漲、外來資本湧入,大店模式興起,布局大店?100萬連水花都濺不起來。
利潤減少:10年前,賺錢來至於信息不對等。10年後,生存來至於割肉。(但這也是一個行業健康發展必經之路)
經銷商能消失嗎?
不能,全屋定製沒有標準,付款前見不到實物,高度依賴設計,它的屬性更像是服務業。但大多數同行沒有了服務業的尊嚴,服務業至少能收費,而設計目前一文不值。
溝通、量尺、設計、售後這些最耗費經歷和時間的過程,工廠沒法解決,只能依靠經銷商。
出路在哪?
網上,同行都想走,特別是疫情期間,抖音、快手、微博、知乎、閒魚、小紅書,能想到的都試試。網上能走通嗎?走網上就意味著要解決外地訂單。
問題來了,成本問題怎麼辦?我在瀋陽,你在三亞,單子不小,怎麼量尺?怎麼安裝?出現售後怎麼辦?跑一趟唄,那費用怎麼算?成本怎麼算?
致命的又來了,信任怎麼解決?離你那麼老遠,幾萬或幾十萬打給你,不發貨咋辦?發完貨有問題咋辦?用半年有問題咋辦?什麼你保證?你拿什麼保證?
最後,網上99%的流量都會死掉。
網單好處:
經銷商打開新的渠道,少了店鋪成本,價格低更具優勢,客戶得到實惠,以更少的價格購買更高質量的產品。價格方面,仿佛置身義烏批發市場一樣暢快。
相信大多數經銷商都想做好網單,只要不賠錢,能做好網單也可以,最起碼在當地就算沒有店面也有個樣板間給後來的客戶看。
但,很難,真的很難,一邊是不賺錢都想做好,一邊是想省錢用好東西,目的相同,但中間缺少信用機制。太難了,地域性太強,太難打破。
所以,網上找定製家具靠譜嗎?在建材市場的不一定靠譜,網上的也不一定不靠譜,它不是靠譜不靠譜的事情,關鍵問題在於:在沒有建立統一的交付標準的情況下,網上怎麼建立信任。
本是後山人,偶作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作者:都靈Turin
櫥櫃怎麼選?這樣能省一半!
家裡裝修,到底用什麼板材?
定製衣櫃中有哪些實用又方便的設計?(一)
為什麼衣櫃、櫥櫃大品牌都用的顆粒板?
全屋定製全流程,供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