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2020-12-13 1905電影網

映後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時長:08:00 來源:電影網

映後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收起


1905電影網專稿 十年前,《盜夢空間》尾聲那個從「潛意識邊緣」夢境中驚醒的小李,環視周遭「現實世界」的目光,帶著難以置信的茫然。十年後,很多人在這一幕中,看到了《信條》散場後放空的自己。



隨著映前及映後首波口碑發酵,「看不懂」成了這部「諾神」暌違三年力作的最大賣點。


而每一位聲稱「看不懂」的觀眾,無非經歷了一場植入式「盜夢」——抑或,只是一場被盜夢的幻覺。



信條植入,似夢非夢


當一切「全景解析」式影評都在圍繞「時間鉗形運動」等沒點量子力學基礎基本拎不清的概念打轉之時,對於《信條》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恐怕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封「神」軌跡。


讓我來看看誰在……


從以黑白影像一鳴驚人的處女作《追隨》,到敲開世界影迷心門的《記憶碎片》《致命魔術》;從被認為令超級英雄電影「封神」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到「集大成」的《盜夢空間》……


帶有謎題視角的罪案,是諾蘭最為鍾愛的主題。這一次的《信條》,顯然也是這一題材時隔十年的歸來。


當我們細究上述每一部作品的內核時,往往會得出與華麗表面截然不同的樸素概念。追蹤、失憶、複製人、思想植入……所有概念都難言初創,可被諾蘭包裝後卻是另一番「不明覺厲」風味。


《追隨》,1998:「神」的起點


其間用於「提鮮」的靈藥,就在於那用於包裝的「花活」:無論結構上的非線性剪輯或倒敘,還是作為強牽引元素的電力大戰、墮落都市和夢境潛意識擬真建模,都令相對平直的主線以繞了至少三個彎子的複雜形式呈現於觀眾眼前。


放到別人那裡,這叫有話偏不好好說;而在諾蘭這兒,就是「燒腦」。


《致命魔術》,2006:輔以電擊,「燒」果更佳


2014年的《星際穿越》,是諾蘭首部非犯罪題材作品。但這個可以用「爸爸去哪兒」一言蔽之的故事,還是被心氣日益高漲的諾蘭發射進「蟲洞」「黑洞」概念齊飛的太空,並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大佬基普·索恩的加持下,確保其中出現的每一寸科幻圖景都硬橋硬馬。


在去年黑洞「真實」照片問世之際,就連路人影迷也都不得不對《星際穿越》裡描畫出的「卡岡圖雅」黑洞具象頂禮膜拜。


「卡岡圖雅」(左)與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當諾蘭借演員之口,在《信條》裡飈起「時間鉗形運動」「熵減」「祖父悖論」等詞組之時,心裡會不會湧上往昔憑此獲得的甜頭?不得而知的我們,只能在觀眾一聲聲「看不懂」的反饋裡聽到創作者「抓到你了」的竊笑。


《盜夢空間》曾言:當你回想自己的夢時,是永遠記不得開頭的。從這個理論出發,《信條》中直至最後時刻方知事件「起始」的主人公(是的,他在片中的名稱就是The Protagonist 「主人公」),正是與導演一體、帶領觀眾跳入迷局的「造夢者」——而觀眾,則是影片「造夢者」諾蘭預想中的「夢中人」。


《盜夢空間》,2010:陀螺不停,夢境不息


而同樣在《盜夢空間》中,植入式「盜夢」任務的完成並非簡單地插入規定意識,而是讓目標對象自發將其吸收並融於自己的潛意識。


從這場「夢」中醒來高呼「我看不懂我的夢」的觀眾,顯然偏離了諾蘭「精確」設計的美夢軌跡。


再嗜睡的觀眾,終有醒來一刻


在《信條》以主人公為軸的巨大時空閉環裡,正向與反向的人物各自遵守所在「向度」的物理邏輯,進而達成時空交匯時「不可思議」的戲劇及視覺衝擊。


但這份「不可思議」,真的還是那些「看不懂」甚至「聽不清」的高深概念帶來的嗎?


商業節奏下的《信條》,沒留出讓子彈飛一會的時間


在類型化的快節奏表達中,這種「不明覺厲」的唯一來源,只能是觀感與設定間的巨大偏差。


大概也曾想到這一層的諾蘭,在片中借角色之口給出了直白的觀影指南:不要試圖去理解它——(你只需要)感受它。


來自龐貝碑文的片名TENET就是一切的答案


可惜的是,在諾蘭作品「大炮打蚊子」(語出影評人沙丹)的「傳統」及觀眾對於解謎躍躍欲試的期望合謀下,多數給出「看不懂」評價的觀眾,恰恰費盡了本該「感受它」的時間,也沒能「理解」到僅作為包裝的那些概念。


如若拋棄一切高速高能、玄之又玄的臺詞再次「浸入」《信條》,你「感受它」的門檻,其實只剩下「一切相反卻整體守恆」的設定及基本的「穿越劇」常識。在避免劇透的情況下,《想見你》或《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就是對全片龐大設定的最佳概括。


來自影迷的惡搞,宣傳力度比起「看不懂」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上映五天,《信條》的豆瓣評分已從8.4「跳水」至7.8分,創其長片導演作品倒數第二低分(最低為目前7.5分、翻拍自挪威同名電影的《失眠症》)。首周2.05億、總票房破三億都略顯吃力的票房表現,也沒有兌現由《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重映帶動的「諾蘭保護月」期待。


諾蘭一貫「穩定」的銀幕輸出,似乎在今年突然與觀眾需求間出現了錯位。事實上,有著主動求變訴求的《信條》,甚至在諾蘭一向倚重的配樂環節大膽「換血」:獲奧斯卡肯定的瑞典新銳配樂家路德維格·戈蘭松,用節奏及聲壓都更為詭譎多變的電子元素取代了以往漢斯·季默符號化的大氣磅礴。


2019年,戈蘭松憑《黑豹》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


或許,問題依舊出在諾蘭對自己核心舒適區的堅守「初心」。重溫諾蘭涉足影壇的「敲門磚」——1997年攝製的2分56秒短片《蟻蛉》,你會發現它與《信條》在「自我閉環」的概念層面是那樣相似。


而當《星際穿越》那由極端精確的宇宙概念與全靠煽情推進的父女情感碰撞出的怪異,又再度於高概念卻低快感的《信條》復現之時,你就已經清楚諾蘭向來背負的「炫技」指責非虛。


在一次訪談中,諾蘭曾向發問記者反駁稱自己的電影一向最重視現實感。作為當今世界觀眾緣最佳的頂級大導,諾蘭收穫的唯一一次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正來自結構最為規矩、內容也完全寫實的《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2017


評論界與觀眾都不曾誤解諾蘭的創作,而可能早與時代創作「脫鉤」的諾蘭,放不下的不僅僅是燒錢的膠片,更是「高概念擺平一切」的心氣。


沒有足夠情感依託的「夢」,再嗜睡的觀眾也將迎來醒來的時刻。


相關焦點

  • 諾蘭時空三部曲壓軸之作《信條》來了 諾蘭:一遍看懂《信條》算我輸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好萊塢科幻動作大片《信條》在今日正式上映,宣告逆轉時空的救世大戰正式打響。 更激動人心的是,在今天凌晨,《信條》還舉行了「跨時空連線」中國首映禮,諾蘭攜主演線上現身,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五城的首映場觀眾進行映後交流,暢談電影臺前幕後的拍攝花絮
  • 《信條》中國首映 導演諾蘭:我不期待逆轉時空
    當天凌晨,該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5座城市同步召開中國首映禮,導演諾蘭及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女主角伊莉莎白·德比茨基,製片人艾瑪·託馬斯也通過「雲連線」的方式,第一時間和剛剛看完「零點場」的觀眾分享了《信條》的幕後故事。
  • 《TENET信條》:最「諾蘭」的影片 ▏時空穿越版的「詹姆斯邦德」
    無論你在看電影前做了什麼準備,都無法預期《TENET信條》如何透過操弄角色與世界的時間順序所產生的感官失調,進而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體驗。諾蘭擅長利用時間玩弄獨有的視覺效果,這次視覺效果的賣點就是所有時空都是倒過來的,爆炸的時候火焰是收回去的,導演把現在與過去空間立體化對比,有時候是現在有時候是過去,這也是有些人為什麼說看不懂的原因,因為分不清現在還是過去。諾蘭曾經提過,他想拍一部屬於自己風格的諜戰類型電影。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上)——劇情拆解
    這部分在講解遊戲規則,增熵減熵核聚變啥的先不管,後面專門再講《信條》的物理設定。我們在這裡先要弄明白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逆向子彈來自另一個時空,這個時空裡的規矩和小黑的時空相反:你在這個時空前進,在子彈時空倒退。你拿起子彈,子彈時空就放下。
  • 諾蘭「時空三部曲」最後一部《信條》來了,9月4日上映!
    最近,諾蘭的燒腦神作《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已相繼在影院上映,雖然是重溫,但依舊夠勁兒,不過這些都是給大家的開胃菜,9月4日,正餐正式接棒——令人備受期待的諾蘭「時空三部曲」最後一部《信條》將登陸院線,諾蘭迷們可以無縫銜接,連刷諾蘭時空三部曲,持續開啟頭腦風暴!
  • 《信條》開啟「時空逆轉」 羅伯特·帕丁森圈粉
    網友熱議「逆轉時空」 真實經歷感同身受《信條》以獨特的「逆轉時空」設定實力吸睛,正向時間線與逆向時間線的交織成就銀幕上的非凡奇觀。顛覆感官的同時,諾蘭全新時空玩法也引發觀眾腦洞大開,不僅關於「《信條》解析」「《信條》時間線」的話題屢上熱搜,人們還由此打開了新視角來看待世界。
  • 諾蘭:不想體驗逆轉時空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馬君桐) 9月5日,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信條》的內地票房突破了1億元,用時35小時29分。 《信條》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編劇的第11部長片,他的作品以非線性敘事、鏡頭充滿隱喻、時空變幻莫測等「燒腦」手法著稱。
  • 諾蘭新片《信條》7月上映,新蝙蝠俠搭檔黑色黨徒,演繹顛覆時空
    德國版《時尚先生》報導,好萊塢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電影《信條》即將在7月17日在歐美上映,這對於廣大影迷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信條》的編劇和導演都是有諾蘭一人獨自親手操刀,男主角分別是主演《黑色黨徒》的美國實力派演員約翰·大衛·華盛頓,以及扮演《暮光之城》男一號的英國帥氣小生羅伯特·帕丁森,女主角是法國影星伊莉莎白·德比奇,以及印度演員迪寶·卡帕迪亞。而在男配角選角方面,諾蘭當然不會忘記自己的「御用男配角」之一的麥可·凱恩。
  • 《信條》解析影評 男主與尼爾之間細節被不斷發掘
    《信條》解析影評 男主與尼爾之間細節被不斷發掘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觀大片《信條》正在全國熱映中,票房勇破3.5億元人民幣並一路走高,成為目前2020進口片票房冠軍,中國也成為該片全球第一大票倉。
  • 《信條》首周末突破2億,好評如潮引全民解析狂歡
    影片日前曝光「最強戰力」版預告,國外權威媒體盛讚該片是「諾蘭最佳作品之一」、「令人上癮的特工片」,五星好評不斷。與此同時,國內觀眾也紛紛對諾蘭這部全新神作奉上好評,「絕對是諾蘭電影中動作戲最佳的一部」、「雙男主戰力爆表」,不少影迷更沉迷於《信條》解析不能自拔,為導演在時空大戰中鋪陳的超越了時間的最強戰友情感動不已,紛紛二刷三刷才能釋懷。
  • 諾蘭新作《信條》上映 多角度解讀「時間線」
    隨著好萊塢重磅新片《信條》電影熱映,影迷的觀後感大多為「看不懂」和「沒看夠」。同時,關於電影本身以及導演諾蘭的討論在知乎上不斷衝擊平臺熱榜。9月5日,知乎上進行「《信條》的「時空逆轉」原理」主題直播,「知乎電影話題優秀答主電子騎士」、《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知乎答主、科幻作家王諾諾直播解讀《信條》時間線等內容。知乎的這場直播,讓「沒看懂」和「沒看夠」的觀眾通過博主的深入討論,繼續《信條》科幻之旅。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
  • 信條,諾蘭導演的新作品前瞻
    諾蘭的電影都圍繞哲學社會學的概念、探索人類的道德、時間與記憶理念。使用後設小說的元素、時空變化、唯我論、非線性敘事、視覺語言和敘事元素也是諾蘭常用的手法。比起在室內工作諾蘭較喜歡外景拍攝,他常使用實際效果來拍攝,而不用電腦成像,俗稱實拍狂魔。
  • 諾蘭公然挑戰「故事」原理,難怪《信條》被罵是爛片
    《信條》的膝蓋狠狠地中了一箭,當中的「算法」,和「能夠毀滅我們當盡所知人類文明的東西」完全一致。汽車追逐,槍戰,爆炸等大規模場面,密集的對白場景,正是諾蘭不得不做的事情。這句話除了「人物設置過多」,套用到《信條》身上,竟然神奇地吻合。諾蘭並非不懂電影與生活的聯繫。《星際穿越》開篇他就花了不少時間講述角色的生活狀態,這是為結局做準備的,鋪下伏筆的同時,贏取觀眾的共情。
  • 《信條》沒看懂?來看全方位劇情解析!
    解析:這個機場存貨區的結構類似美國的五角大樓,諾蘭在此疑似在影射美國。主角和尼爾找來同伴製造了一場人為的機場事故,他們在起飛之前挾持了那架飛機,並操縱飛機撞向了機場存貨區。解析:這裡諾蘭有可能在影射美國的911事件。
  •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8.2 口碑兩極分化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是創造了視覺的奇觀還是失敗的魔術?
    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重磅新片《信條》登陸中國院線首映。作為(後)疫情時代影院復工以來迎來的首部好萊塢超級大片,《信條》被寄予了救市厚望。上映三天以來,《信條》在中國內地累計票房為2.04億元,全球票房累計1.5億美元。票房之外,《信條》的口碑在IMDB、Metacritic、爛番茄、豆瓣等評分都低於諾蘭以往的作品。
  • 寫了一周《信條》,才發現「敗」掉巨額投資,是導演諾蘭的老把戲
    導語:《信條》14億什麼概念?諾蘭把錢都花哪兒了?註:本文不提劇情,沒有劇透。一、諾蘭是誰?克里斯多福·諾蘭,1970年生於英國,《信條》上映時,剛好過完50歲生日。諾蘭長相帥氣,得益於媽媽是空姐,幼年的小諾往返於英美兩國很便利,這大概帶了給他最初的時空變幻體驗。做導演,諾蘭是真正的天才!7歲時他就用超8攝影機拍攝玩具兵人,被世人稱作最初的「電影創作」。小諾蘭是如此幸運,優渥的家境讓他既能見多識廣,又能追隨所愛。
  • 《信條》:今年最牛科幻片!雖然沒了票房,但諾蘭依舊是大神
    《信條》,已經刷了兩遍,二刷比初看時觀感好了很多,且越發覺得,諾蘭真是一個「生活在五維空間的人」。因為他能跳脫我們慣性的思維定勢,仿佛在一個五維視角,去玩轉時間和空間的邏輯,而導致觀眾很容易跟不上趟。劇情簡介: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線索與武器。
  • 《信條》:神奇的「時空逆轉」沒看明白?最接地氣的劇情解析來了
    在一個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的夜晚,我跑去看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科幻電影《信條》,克里斯多福·諾蘭是一位什麼樣的導演,也毋需多說,有人這樣戲稱:如果他在世久一點,TOP100其實的前10終究會被他全部包攬。更多人對他電影的評價就是,一遍根本看不懂,也不怕劇透,就算解析的完完全全,你依然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