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蘋果會發布希麼新品,民間已經猜測有大半年的時間,不管猜想是否可靠,洩露圖是否真實,答案很快就要揭曉(3月9日蘋果新品發布會),2015年第一波蘋果新品即將到來。
是時候摸摸口袋問候錢包,伸伸懶腰看腎是否還好,新品你會買什麼?是手錶?是電腦?還是口中厭惡蘋果BIAO,卻管不住自己兜裡的鈔票。
拯救我的錢包 蘋果新品不值得買的理由
蘋果新品是否值得購買?答案大致有三種情況:值得買、不值得買、不值得買也買。值得買的理由一個就夠,當你想要購買一款產品時,起初有所好感,除非有致命問題否則不會改變你的初衷。不值得買也只需要一個理由,但這並不阻礙你的購買慾望。
2015年3月9日蘋果春季新品發布會
這次發布會上蘋果會有哪些新品呢?長達2小時的發布會時間讓人匪夷所思。Apple Watch正式上市理論上是沒有懸念了,iOS8系統版本更新也是近期較為靠譜的信息,MacBook Air/Pro理論上會有硬體升級,推出新MacBook的可能性稍低但不無可能,至於iPad Pro則是懸念太多。
那麼哪些新品不值得購買?為什麼?接下來我們開始探討關於Apple Watch、新MacBook以及iPad Pro的相關故事。
首先Apple Watch不值得買,並不是因為它的設計或許存在缺乏美感的問題,真正的原因是Apple Watch作為一款手錶卻僅有一天的續航能力,這簡直就是在顛覆我們的世界觀。讓人厭惡的續航表現是Apple Watch「註定」失敗的重要源頭,這是對長久以來人們對於手錶定義的挑戰。
如果說iPhone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那麼Apple Watch同樣如此,為什麼?因為它們都具備一天一充電的「優良」素質。曾經的功能機時代,手機還具備長久續航的硬實力;智慧型手機時代,手機功能多樣化之後續航便逐漸減少;iPhone算是真正把手機引向了移動互聯時代,如果非要給續航能力差找個理由:那就是用的多了。
Apple Watch不值得買並不是因為它的設計或許存在缺乏美感
可是Apple Watch又與iPhone有所不同:用的不多情況下一天續航。正如蘋果CEO庫克所說,「Apple Watch將再一次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連手錶都要隨時充電的世界是多麼可怕。他還提到,「Apple Watch可用作汽車鑰匙來使用」,可當你出門在外興高採烈玩耍一天想要回家時,你的汽車鑰匙沒電了會做何感想。
功能確實有一定使用價值,但是沒電了該怎麼辦
因此,續航能力差是Apple Watch是的硬傷,這也是目前市面上類似的智能手錶或多或少都存在的問題。電池技術沒有提升,充電方式沒有改進,Apple Watch想要全天候使用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為何我們還有選擇購買它?難道就因為「逼格」一詞嗎?
Apple Watch還撐不起名貴的牌匾
最後吐槽下土豪金版Apple Watch,倘若真是貴重金屬機身,那麼這款手錶也幾乎淪落為收藏品的地步,充個電都有可能把外殼刮花。可是,一年就更新的「收藏品」是否具備收藏價值還有待考證,更何況設計工藝在哪裡?一個蘋果牌子不是奢侈品,腕錶大佬們表示不屑。
Apple Watch不值得買,花了幾千塊錢買來一塊每日一充的手錶,還是別當「表子」了。
那麼再說新MacBook,倘若這款被洩露已久的概念性產品真的發布,理論上是讓人有所期待的,因為它更薄、更輕、無風扇還帶Retina屏,綜合配置與設計若有一個好價格,估計這款MacBook就成了「腎本」。可是,這款產品並不值得買,性能會是硬傷。
這裡指的性能並不只是硬體性能還包括續航與散熱在內,並且是以新MacBook更薄、更輕、無風扇還帶Retina屏為基礎來談。在這個散熱、續航、性能不能完全平衡的時代,追求更加輕薄的筆記本電腦產品總會有一方面的妥協,性能強則散熱需要妥協從而導致輕薄程度不能再縮減,目前市面的絕大部分筆記本產品都遵循這個理論。
新MacBook渲染圖,更薄、更輕、無風扇還帶Retina屏(圖片來自網絡)
即便是英特爾最新的14nm製程酷睿M系列處理器也仍舊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假設新MacBook配備酷睿M系列處理器,機身設計也做得像洩漏圖中那樣輕薄且無風扇,那麼會帶來怎樣的問題呢?首先散熱問題依舊無法完全解決,該熱的時候還是熱,儘管酷睿M處理器低功耗設計、OS X功耗優化也十分出色,但作為一臺生產力工具,顯然會有高負荷狀態,也顯然還會有高溫的存在。
英特爾酷睿M系列處理器參數可觀
其次就是續航能力不能保證,看似低功耗設計的酷睿M處理器其實是在功耗設計上走了捷徑,實際的續航表現與第五代酷睿相比雖有提升,但也不是質的飛躍;另外在機身輕薄化的同時電池容量也會減少,而且Retina顯示屏也是耗電大戶。因此,新MacBook想要在續航能力上有所突破,這是有點難度的。
英特爾酷睿M產品無風扇高負荷狀態散熱情況
最後還是硬體性能問題,新MacBook想要在更薄、更輕、無風扇還帶Retina屏的前提下保證性能,英特爾酷睿M系列是唯一選擇,但是它的性能只是保證一定負荷的生產力工作,而且這會帶來散熱和續航這兩個難以妥協的問題;那麼問題來了,選擇凌動處理器不就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了嗎?
回答是:酷睿M尚且如此,凌動有何作為?因此,新MacBook不值得買。
最後再來談談iPad Pro這個不值得買也不太可能出現的產品。iPad是款好產品,它的誕生是具有時代意義的,這才是蘋果一系列產品中真正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在便攜設備、娛樂終端、類電腦設備間中和的一款產品,一定程度上代替傳統PC的功能並且具備較好便攜性,如果iPad Pro是12.9英寸設計,那顯然這款產品是不值得買的。
蘋果推出iPad的原因中一個重要指標是便攜性,iPad 2才有會厚度與重量大程度縮減的升級,推出iPad Mini也是為了提供更多一種便攜選擇,iPad Air更是在便攜性上做到了一種「極致」,更大屏幕的iPad Pro沒有理由會誕生,因為違背了iPad便攜性原則。
12.9英寸iPad顯然在便攜性上會有折損(圖片來自網絡)
便攜性並不只是厚度與重量來衡量的,即便是iPad Pro僅有預測中的7毫米厚度,重量也沒有明顯提升,但是12.9英寸的平面面積對於單手握持並不會有太好的感受,薄卻大所帶來的問題會比厚卻小更加多,機身堅固性是一方面,能否隨身攜帶才是關鍵。
最後說法:
世上沒有完美的東西,愛買不買就是你的事情了。
閱讀:崇拜主義的蘋果
嚴格意義上說,蘋果公司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實力都十分出色,其產品在業界的評價更是「稱讚一絕」,但是從狹義的範疇來評價這個看法,不乏有一些個人崇拜主義在此泛濫。很多人在討論蘋果產品時喜歡把賈伯斯掛在嘴邊,這也是他們時常念叨「創新」概念時最為掛念且濫用的字眼,充其量只能當作談論間的笑語罷了。
蘋果公司並沒有主張這一說法是值得讚許的,然而旗下產品的根本缺陷還得拿出來批評一二。在褒貶兼備的「果粉」眼裡,蘋果的產品理念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正因為有如此之多的信奉者,許多本應作為「缺點」的說法被扭轉成「愛買不買」這頗具個性的言辭,也因此忽略了「售價」這一致命缺點。
有人說:再貴也有人買,因為他是蘋果;事實也正是如此,蘋果產品的銷量在日益增長,而與此同時,因為「蘋果」而帶來的矛盾也是顯而易見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卻趕不上物價的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