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如此嚴重,顏寧等科研人才為何不回國?反應了什麼問題?

2020-12-21 小虎有話說

像錢學森一樣,為祖國報效的人少了。對待高科技人才要改變政策,提供環境,靜心搞科研。推出一批科研型學校。讓人才有地方、有條件去研究。

大家少評論這些華人科學家,一流的人才肯定要到一流的國家才能學到真正的東西,我們中國在最貧窮落後的時候很多華人華僑在世界各國都捐款捐物捐人才支持國家為祖國出力,幾代人有目共睹的,現在不管這些優秀人才身在何處我相信只要祖國需要他她們一定會大力支持幫助的,他們的根在中國,回來的精英國家一定要給他她們最優厚的待遇,聽說有些精英回國連他們的小孩讀書問題都得不到解決說沒房沒戶口不能進重點學科,太傷他們了。

國內高校(如清華大學)人才流失近些年越來越嚴重,籠統地說他們不愛國是不對的,國內高校科研人才制度這一塊真的沒有問題嗎?過於論資排輩、裙帶關係嚴重、沒有強大背景得不到公平待遇、發展無望等等才是這些人才選擇國外的主要原因,解決好科研人才的待遇、機會公平才是留住人才的關鍵,一定要給高新科技人才、科研領域創造一片淨土,國家大力扶持才是正確的做法。

不管你們在哪裡都是華人,並且相信你們也都會在華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但是那並不代表你們就回國的,別聽噴子們胡說八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不要被所謂的東西去綁架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民族情懷,但是民族情懷和任何執政黨和機構沒有任何的半毛錢關係。你納稅就有權利享受他們提供的平臺,合理合法。

很多時候國家的政策、扶持是很好的,可是真正落實到實處,有多少是給有背景、有裙帶關係但並不是有能力的個人或團體,又真正有多少是實實在在給到這些真正有實力、有能力但並沒有背景的人手裡呢?表面工程、項目太多,稽查一下實際,弄虛作假的太多,實驗數據、論文、科研報告等等都在造假。實實在在幹事、搞科研的確總是缺少物力、財力的支持。但是在國外這些有實力的科技人才卻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支持,所以我們的反思,國家得在這一塊做出改革,一方面為科技人才創造一片淨土;另一方面加大愛國主義教育。

咋說呢這樣的人說不上好與壞對與錯,但她們不可能是真正的愛國她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為私利而去國外,甚至為我們敵對國家效力。就是有一天她們回國也是為了他們自己!這樣的人你能說她們愛國嗎?就是她們有一天回國也是假公濟私根本不存在愛國!

1、多一些饒毅這樣的人,努力改變中國的科研文化,而不是等待別人把環境整好了,羞羞答答地回來。 2、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外華人華僑也努力支援,平心而論,主要還是國內兄弟們流血流汗建設的。 3、科研工作者,可以選擇不回來,千萬不要以「科學的名義」了。

我們不要去牴觸顏寧這樣的尖端人才,她的選擇可能是有些無奈,像這樣科學家不缺錢,可能是有些同行的在排擠她,九十年代有許多真才實料人才考上北大清華的學子,被一些有關係的人頂替了,查看劉強東的簡歷曾經考人民大學,就被別人頂替,我們要好好反思教育部出現的問題,為什麼尖端人才會外流,許多演員是為了金錢與利益,我們要蔑視他們,科學家的精神大部分是為名譽與聲望,

提出顏寧教授,就別有用心。顏教授是中國人,外國想方設法拉攏的人才。作為國人應理解和支持我們的精英,不要被別人利用,中了別人反間計。相信顏教授,到國外任教是她個人的選擇,相信顏寧教授會在適當的時機回國,為國奉獻!

科學無國界,但為哪個國家服務,造服哪個國家是有囯界,錢學琛放棄美國高等待遇,突破美國各種封鎖,回到祖國懷抱,報效國家為國服務,為中國兩彈一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現在一些留學生依靠國家公費攻讀取得成就留在國外工作,這是愛國嗎?還是中國人的血嗎?把自己理想事業人生價值留在美國服務,這是多麼讓中國人傷心,還些為美國服務留學生還要你祖國親生母親嗎?,顏寧他們已經回國工作了,回國工作幾年呢,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離開祖國,我們應該考慮自身的,有什麼因素沒有留下他們,而不能一味的說他們不忠誠。人家是搞科研的你每天讓人家搞人情世故,科研經費也不給,還得讓人去求,才能得到經費,那不出國才怪呢。

相關焦點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雖然我們不知道當年顏寧到底考了多少分,但是據說她的分數在700分左右。進入清華的顏寧內心非常忐忑,因為她一直擔心自己跟不上學習的節奏,據說顏寧在第一次大學考試考了67分之後就徹底解開了心結,因為她感覺自己當時發揮的那麼差都能及格,那麼她還擔心什麼呢?大學四年的時間,顏寧不僅僅完成了本科的學習內容,同時還完成了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內容。
  • 施一公、顏寧互動:科研人才的評價,不能只看論文,還要聽故事
    張裕卿的學術不端,再次暴露了我國學術造假問題的嚴峻性。學術造假正在戕害我國科研創新!就像張裕卿一樣,通過學術造假把從來沒到過實驗室的女兒變成了留學國外名校的優等生,這對於那些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搞科研、做實驗的學生而言,太不公平,讓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視,最後心灰意冷,放棄科學事業,這不就是在扼殺我國科學的未來嗎?
  • 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我們覺得,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有些一流的人才不是在國內流動,而是流向了國外名校。所以要建設雙一流大學,我們必須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顏寧曾在其微博裡提到,30歲那年入職清華正教授時年薪為10萬元,從來沒考慮過柴米油鹽的問題,之後也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過。有人覺得,那時教師的工資普遍不高,顏寧能拿到10萬不算低。而有人覺得,按照科研貢獻看這個年薪低了。
  • 顏寧為何落選院士?並非中科院不愛才
    最近網上流傳稱「顏寧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開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因此,有許多網友也真信了,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流露出了不滿、不屑的情緒,有的對她則是冷嘲熱諷,乃至誹謗。而有部分網友說:中科院院士評選方法需要改改了,顏寧這樣出色的科學家都選不上院士,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也不是院士,如果不是評選機制有問題,為什麼最優秀的科學家都選不上院士?顏寧為什麼落選院士,是不是院士評選方法存在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如何評選,以及它的由來?
  • 六天內投稿四篇論文,2020年顏寧將講授科研論文的正確寫法!
    自從重返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任終身教授後,顏寧更新社交媒體的頻率更加的快,然而科研產出率卻並沒有降低。當年想要挑戰自我的顏寧,離開清華大學的舒適區,選擇挑戰自我,重新為20萬美金的科研經費而寫本子,用顏寧自己的話來講,自己屬於自討苦吃,雖然在普林斯頓大學,顏寧還要需要為科研經費而努力,但是普林斯頓大學聚集全球的人才,讓顏寧的科研團隊實力更強,反而科研工作變得更輕鬆,有時間來做自己一直想成為的科研、娛樂博主。
  • 顏寧在清華的年薪只有10萬,明星一年卻上億,難怪人才流失嚴重!
    但是,大家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顏寧本科是畢業於清華大學。本科畢業之後,到世界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並在短期之內就拿到博士學位,在生物界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科學家。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30歲成為清華大學的正教授,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卻只有10萬的年薪,難道真的很高嗎?
  • 顏寧訪問4對科研伉儷:男女搭配,如何科研不累?
    我們這次請來四對科研伉儷,不僅都是科學家,而且也都為人父母。他們的科研和家庭能平衡嗎?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2014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現在她的想法實現了。「你們為何從來不問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 顏寧在清華當教授時年薪僅10萬,不如明星一場走秀,如何留住人才
    顏寧的優秀很多的可能會說在中國目前普通人平均工資3000以下的時候,年薪10萬應該是很多的了,但是我們看一下顏寧的優秀:顏寧,著名的生命科學領域的青年科學家,師從著名科學家施一公教授。在海外完成自己的博士、博士後求學之路,並不到30歲的年紀就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正教授。
  • 清華女博導顏寧:6個月攻克生物界難題,為何出走美國慘遭罵聲?
    2007年顏寧受到多所大學的邀請,其中就包括高薪相留的普林斯頓大學和自己曾經的母校清華大學。在愛國情懷的促使下,顏寧選擇回國,為祖國的科研奉獻所學。回國後的顏寧受聘到清華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不僅擁有自己的實驗室還擁有自己的實驗團隊,而此時的顏寧也不過剛30歲,是清華當時最年輕的女教授和女導師。
  • 清華大學美女教授顏寧,為女性正名,優秀女性並非「滅絕師太」
    「科技興國,人才強國」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科技和人才。美國在二戰時期推出了一個「回形針計劃」,通過爭奪吸引來大批德國科研人員。只要你夠優秀,不用改名換姓、東躲西藏,在美國的庇護下,可以安心做科研,享受幹部待遇,拿高額津貼。這種舉措進一步削弱了德國的實力。
  • 清華女神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不準備結婚的她,找到了歸宿……
    將科研當作一生的事業?當時的顏寧可沒想過,她只是被周遭的人推著朝前走。提起當年報考的事,她說,「我高中就覺得我最想幹什麼,肯定幹不成,我想考北大,肯定進不了,所以就報了清華。」她當然知道科研從來不只是好玩。剛進施一公實驗室那會,「我是做什麼,什麼做不出來。比我早幾個月進來的另一個復旦學生,已經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上發了一篇論文。」導師施一公常在她面前表揚其他人,壓力使她瘦了30斤。
  • 中國最牛閨蜜:顏寧出走美國飽受爭議,李一諾幫世界首富「花錢」
    正因如此,李一諾的母親事事好強,像男人一樣在外打拼,而這也無形中影響到李一諾,使她成為事事獨立有主見的女孩。於是乎,兩位女孩在各自家庭的影響下,開啟了完全不一樣的童年。顏寧天真爛漫,在父母的保護下一心撲在學習上,對於她來說,生活中的一切都由父母打點好了,她唯有刻苦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恩情。漸漸地,顏寧成為舉校聞名的學霸。
  • 顏寧教授43歲了,還是單身一人,她曾向母親傾訴:不結婚罷了
    顏寧教授為何一直單身?43歲獨走科研路,她並不孤獨也不孤單顏寧教授已經43歲了,但她一直是單身的狀態,大多數女人到了43歲的年齡,已經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甚至孩子都有好幾個了,但是顏寧教授還是獨自一人。
  • 頂尖人才:給他們任何優厚待遇都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是國之重器
    我們不會到非洲去留學,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為什麼不在家門口工作掙錢,照顧一家老小,因為,沒有工作機會或者滿足不了需要。我們離開家鄉遠走他鄉,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落腳,不是生活需要誰願意這樣呢?沒有人說在外地工作安家就是不愛家鄉。
  • 6天前,開講啦圈粉無數的美女博士顏寧負氣去美後,又曝新情況
    在開講啦播出時,顏寧的頭銜是清華超級女博士。但是如今再說起她,她的頭銜卻變成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很多人對於她棄國去美都十分氣憤,特別是她在研究有進展發表一些成果論文時。許多有志之士都氣的頭腦發昏,這在美國做科學研究,那就不就是資敵嗎?
  • 43歲的顏寧教授為何一直單身?這幾句話表明了她對於此事的看法
    「強者總是孤獨的」,今年43歲的顏寧教授選擇人生與科研相為伴,外人看來她孤獨,但是她自己可能不這麼認為。顏寧教授簡介:1977年11月份在山東章丘出生,畢業於美國於普林斯頓大學,現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一職,時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同時任命為中國結構生物學家,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
  • 清華每年超16%畢業生被美國矽谷收割,醒醒吧青年!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近日在訪談中講:「美國一直在全球77億人中收割人才,僅1978年-2015年期間,美國加州矽谷便吸納了將近2萬清華大學畢業生。」金燦榮教授這是什麼概念?忘恩負義者,真能得到美國優待嗎?事實證明,未必如此。事隔幾年後,楊舒平並未拿到美國綠卡,畢業後,在美國找不到一份合適工作。幾經轉輾,去到了韓國,就業也不順利,兜兜轉轉又回到了中國。
  • 華人在美國受歧視,特別是疫情下更嚴重,為何有些華人不願回國?
    在美國生活的華人,為何受到歧視也要留在美國?找準原因並不難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對華人有看法,沒有得罪之意,畢竟血液裡流淌著華夏血液,而且大部分華人對祖國有著很深感情,有些還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疫情在全球爆發後,部分生活在美國的華人選擇回國,有的甚至感染後還要回來,比如重慶那一位。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6):顏寧
    顏寧(1)顏寧簡介顏寧,1977年出生於山東。她先在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系,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從事細胞凋亡研究。2019年4月30日,41歲的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探索,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不明白關於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原因,顏寧在電視節目中說是「好奇」。自從初中知道了細胞,她便產生好奇:細胞是什麼樣子?
  • 21世紀初,北京大學有四位數學人才「出走」美國
    事實上任何人都必須有作出決定的理由,每個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做出選擇。就像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那四個人才一樣,他們在完成學業之後,應該有自己的理由去齊聚美國。其中,這四位數學天才中的徐晨陽給出了「為何留在美國」的理由。只有在許多人看到這個之後,明白他們為什麼留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