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來源 | 愛範兒(ID:ifanr)
文 |吳羚
圖片來源 | pexels
在第一批 90 後進入而立之年時,第一批 00 後不知不覺也已經 20 歲了,我們眼中的「小學生」已經是大人的模樣了,都說一代人有一代的特點,在外界看來,00 後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他們的網絡生活必定和 80、90 後不一樣,同時也讓人心生好奇。
我們在網上找到這樣一張腦圖,上面的 app 沒幾個是我認識的,代溝已經這麼大了嗎?為了證明我還年輕,我決定按圖索驥,把這些 app 都體驗一遍,不過考慮到社交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次我把重點放在「趣味社交」的幾個 app 上。
名人朋友圈
我的第一個目標落在《名人朋友圈》這款 app 上,原因是它的用途比名稱還難理解——「語 C」是個什麼東西?我花了一個下午,才勉強搞清楚它的概念。
語 C 跟 C 語言沒什麼關係,全名叫「語言 Cosplay」,大概可以理解為用文字(甚至聲音)進行角色扮演,以模仿對象的身份與人交流,交流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對話、心理、行為、環境描寫。
語 C 圈還有很多術語,比如「皮」是指扮演的角色,「主皮」就是主要扮演的角色,相應的還有「副皮」,「皮氣」是角色的性格特點,「磨皮」即磨鍊角色氣場,等等。
一則典型的語 C 群公告
然而,此刻的我更加困惑了,這是不是傳說中的「戲精上身」?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認)證(慫)的原則,我義無反顧地打開了《名人朋友圈》。
和普通的社交軟體不同,名人朋友圈的註冊流程多一道程序:選擇角色(「皮」)。看到列表中的人物選項,我立刻來了精神:從娛樂體育明星到商界大佬,從遊戲動漫人物到歷史人物、小說影視角色,基本上你能想到的虛擬或真實人物都能在上面找到,當不了名人,披個名人的皮也好啊。
為了保險起見,我選擇了我最熟悉而且看起來 00 後也還算熟悉的哈利·波特裡的角色,接著系統引導我打開「萌新村」,類似於論壇中的新手專區,界面長得跟微信朋友圈差不多,版規「禁止嚴重崩皮」,也就是發帖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點,於是我陷入了沉思:我是誰?我來幹什麼?
想了半天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搖一搖加了一些好友後,我連如何打招呼都不會,生怕開口就崩皮,在語 C 的世界,我仿佛喪失了說話技能。
我決定去別的專區看看,系統向我推薦了「朋友圈」,進入後我突然明白《名人朋友圈》名字的由來和樂趣所在。在這裡,你會有種在瀏覽明星朋友圈的錯覺,還可以過把「被一堆明星點讚是什麼體驗」的癮。
這個時候我收到一則好友請求,來自一個我隨手點過贊的妹子,她的皮是灰姑娘辛德瑞拉。通過驗證後,姑娘開門見山問我「對戲」嗎?雖然此時的我是心虛的,但還是欣然表示同意,嗯,灰姑娘和赫敏,豈止是打破次元壁,簡直是時空錯亂。
當我還在手忙腳亂地打下讓我老臉一紅的臺詞時,對方已經發來一大段包含神態、心理、動作的情節,我總算明白了,語 C 大概就是多人互動版的同人文創作。對於我這種毫無戲劇細胞和腦洞的人來說,「上皮說話」比 Angelababy 演戲還讓人尷尬。勉強應付幾回合後,我找了個藉口落荒而逃。
但我還是不甘心,找了個深諳同人和 ACG 文化的朋友問了一下:「玩語 C 的真的只有 00 後嗎?」
「這麼幼稚(非貶義),當然只有 00 後做。醒醒,90 後三十了,還玩這個嘛?」
好的,真的打擾了!
小肚皮
不過,我在名人朋友圈受到的心靈傷害,在小肚皮被治癒了。
光看名字,你很難想到這是一款社交軟體,用官方的話來說是「受 00 後歡迎的社交養成平臺」,之所以起了這樣一個與功能毫無關聯的名字,只是因為它原本是一款減肥軟體,轉型後保留了名字而已。
和名字一樣無釐頭的還有 app 的玩法,反正在我還沒搞清楚遊戲規則時,已經被贈送了一堆「肚皮糖」和各種服裝、道具,人物一下子升了好幾級,按照新手指引打開「魔法衣櫃」換裝後,我頓時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不就是 QQ 秀嗎?
除了髮型、服飾更時尚外,和 QQ 秀唯一的區別就是——這些都是免費的!籤到送、升級送、和好友互動也送,回想起當年在 QQ 秀上花掉的錢,我不由得流下了羨慕 00 後的淚水。
顯然,相比語 C 的硬核,小肚皮這種傻瓜玩法對我這種 90 後老阿姨要友好得多。
儘管看起來很像遊戲,但既然自稱是社交養成平臺,聊天、群、個人動態這些社交基礎設施一個沒少,只是撲面而來的軟萌畫風讓連繫統都用暗黑模式的我有些不習慣。
因為畫面實在是太花哨了,不過從「圈兒」(相當於開放式的朋友圈)裡各種動態確實能感受到滿滿的學生氣息,看著滿屏的考試、複習、放假,我想起了當年 QQ 空間的盛況;再看看那些帶著顏文字或 emoji 可可愛愛的網名,微信那一本正經全是本名和備註的好友列表仿佛散發出了陳舊的氣息。
00 後們的熱情也令人感動,我隨便發了一條自我感覺很不 00 後的動態,竟然很快得到了一堆點讚和回復,還接到了不少好友申請,加了好友之後系統還會推送暖場小問題幫助破冰——儘管我和對方的交流也就停留在回答問題上。選了一個造型參加 PK 賽,瞬間就有 3 個小朋友幫我投票,啊,這屆年輕人真是善良又大方。
能讓人找回舊時光的還有遊樂場裡的遊戲,見縫插針、俄羅斯方塊、古堡探險、打地鼠、連連看……同一個世界,同一批小遊戲。
遊樂場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地方——小法庭,就是用戶之間發生糾紛求評理的地方,還設有陪審團。
圍觀了一些案件,大部分是「他罵了我」、「答應給肚皮糖沒給」、「領了紅包不送禮物」等可能在我們看「多大點事兒」的案件,但誰年少的時候沒有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和朋友、同學大動幹戈過呢?
如果你想體驗一下 00 後的世界,信我,你可以在小肚皮找到快樂,雖然之後還是會老老實實回歸微信。
狼人殺
狼人殺似乎應該歸為遊戲類,但和其他手遊相比,它的互動性確實要強得多,可以說是建立在交流基礎上的遊戲,這麼看來把它劃入社交範疇也沒錯。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新穎的語音交互,狼人殺在各種報導中總是和 00 後掛鈎,但我覺得起碼對 90 後是不公平的,明明狼人殺遊戲問世時,最大的 00 後也不過 10 歲,80、90 後怎麼就不配有姓名了呢?
開發狼人殺的廠商很多,常見的主要是網易遊戲的《狼人殺 》、《口袋狼人殺》、《手狼》幾款,玩法大同小異,老實說,比起燒腦的規則,對於新手來說,更大的挑戰可能是開口說話,「黑麥」(不發言)幾次後,我才終於鼓足勇氣說話。
玩狼人殺的 00 後到底多不多,我不好確定,反正在菜雞互啄的新手場,我經常聽到的發言是:「第一次玩」、「不太懂規則」,以及「明天要上班了,睡覺去了」,不太像是 00 後應該有的亞子,可能他們都在高級場吧。
Tiki、Soul、積目
比要求語音對話的狼人殺更挑戰我極限的,是 Tiki,這款 app 的 logo 讓我想起在國外年輕人中流行的 Snap,不過玩法完全不同,Tiki 上來就是速配視頻聊天。
我還沒反應過來,我的大臉就出現在屏幕上,嚇得我趕緊遮住了攝像頭,現在 00 後的社交都這麼簡單粗暴開門見山的嗎?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我終於打算豁出老臉嘗試捕捉一枚 00 後。然而,出現在鏡頭前這位大叔是怎麼回事?說好的 00 後社交呢?好在聊天時間只有不到 60 秒,尬聊幾句後大家江湖不見。再試,依然是大叔,最年輕的也是個看起來並不年輕的大哥。
雖然寥寥幾次試驗並不能說明問題,但這種 60 秒聊天的模式實在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八分鐘約會」之類的速配相親節目,顯得有些動機不純,另一個一對一視頻「處處」下架已久似乎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Soul 的陌生人速配要克製得多,奉行「不看臉」原則,只靠資料或語音匹配,但除此之外和常見的社交軟體並無太多區別,更像是年輕人為了避開微信上的老師、家長的替代品,但論可玩性又不如 QQ。
積目則在「靈魂匹配」的基礎上增加了常見的左滑右滑模式,像是 Soul 和 Tinder 的結合體,要和 00 後沾邊也挺勉強,反正我刷到了不少中年大叔。
看來開發者對 00 後交友應用的想像力實在是枯燥且乏味。
比心陪玩、買萌
如果說 Tiki 勉強還和 00 後沾點邊的話,這兩款遊戲陪玩應用就實在看不出跟 00 後有什麼關係了,難道是因為上面陪玩的姑娘們都是 00 後嗎?
放過孩子吧。
派派
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所謂 00 後社交應用,當屬派派。
簡單來說,就是一款無腦種菜刷紅包的遊戲,一小時大概能「種」出 5 毛錢,滿 30 塊提現,這是要搞 00 後社交市場下沉嗎?
這樣一款應用被歸為「00 後社交」純屬渾水摸魚,讓人懷疑制表的人夾雜私貨。
「對我們 00 後有什麼誤解嗎?」
看完上述應用,可能又有人要說「看不懂 00 後」,畢竟從小肚皮和名人朋友圈這兩款應用來看,00 後的社交確實和上一代存在鴻溝,似乎印證了外界貼給他們的標籤:渴望陪伴、彰顯個性、二次元、「黑話」滿天飛……
但讓我疑惑的是,我盡我所能找到的十來位 00 後都表示這些 app「沒聽過」、「超綱了」,「對我們 00 後有什麼誤解嗎?」其中一位小朋友哭笑不得。
其實這份所謂 00 後社交應用列表,它前面還有個定語——「趣味」,這意味著這些應用仍屬於小眾圈層,只不過它們有些剛好符合大眾對 00 後的刻板印象,00 後的世界,倒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硬核朋克。
「那你們平時都用什麼社交軟體?」我問。
「微信、微博、QQ、抖音,小紅書也算吧。」
國民應用果然不是白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