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期
黑睛,又名黑眼、黑仁、黑珠、烏珠、烏睛等,俗稱黑眼珠。黑睛位於眼珠前部正中央,周邊與白睛相連,近似圓形,質地清澈晶瑩而嬌嫩,是保證神光發越的重要組織之一,具有衛護瞳神及眼內組織的作用。黑睛即西醫學的角膜。
黑睛屬五輪學說中之風輪,內應於肝,因肝與膽相表裡,故黑睛疾病常常責之於肝膽。其病多由六淫外感、肝經風熱所致,或臟腑內損,肝膽失調引起。後者多為肝膽實火、肝膽溼熱、肝陰不足等。加之黑睛直接與外界接觸,故其不僅易受邪毒侵襲,而且也易遭受外傷等。此外,黑睛與白睛相連,白睛屬肺,黑睛屬肝,金可克木,故黑睛疾病還可因白睛等鄰近組織病變遷延失治而引發。黑睛疾病是眼科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
黑睛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黑睛翳障。新翳者常伴有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及明顯的磣澀、疼痛、畏光、流淚、視物模糊等症狀,常見的病變如聚星障、、凝脂翳、溼翳、花翳白陷、混睛障、疳積上目等。因黑睛無血脈,營養供應較差,抵抗力偏低,一旦發生病變則病程長,恢復慢,嚴重者可波及黃仁而出現黃液上衝、瞳神緊小、瞳神幹缺等變證。若治不及時或治不得當,則可致黑睛潰破,黃仁脫出,形成蟹睛等惡候。疾病痊癒後多遺留宿翳,視力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黑睛疾病所見的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臨證需與白睛紅赤相鑑別。白睛紅赤起自白睛周邊,顏色鮮紅,其血絡位於淺層,呈樹枝狀,推之可以移動;抱輪紅赤為黑睛周圍發紅,顏色紫暗,其血絡位於深層,呈放射狀,推之不移動。若前兩者兼而有之,則稱為白睛混赤。黑睛疾病的治療原則是祛邪退翳,控制發展,防止傳變,促進早愈。
該病內治之法,早期多以祛風清熱為主;中期常用清肝瀉火、通腑瀉熱、清熱利溼等法;後期常用退翳明目法以縮小或減薄瘢痕翳障。同時,應配合滴眼藥水、塗眼藥膏、眼部燻洗及手術等外治法以提高療效。累及黃仁者,還須重視散瞳治療。
01細菌性角膜炎
細菌性角膜炎是指黑睛生翳,狀如凝脂,多伴有黃液上衝的急重眼病。中醫稱凝脂翳。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黑睛外傷,風熱邪毒乘傷襲入,黑睛被染;或素有漏睛,邪毒已伏,更易乘傷客目而發病。或外邪入裡,蘊遏化熱,或嗜食辛煿,臟腑熱盛,肝膽熱毒上灼黑睛,壅滯蓄腐。或久病之後,氣虛陰傷,正氣不足,外邪滯留,致黑睛潰陷,纏綿不愈。治療原則:本病起病急,來勢猛,發展快,症狀重,變化多,宜綜合救治。預防與調護:宜少食辛辣炙煿之品;保持七情和暢;注意寒暖適中,避免潮溼。
02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指黑睛淺層驟生多個細小星翳,其形或聯綴,或團聚,伴有沙澀疼痛、羞明流淚的眼病。中醫稱聚星障,又名風熱不制之病。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外感風熱,上犯於目,邪客黑睛,致生翳障;或因外邪入裡,邪遏化熱,或素體陽盛,肝經伏火,內外合邪,肝膽火熾,灼傷黑睛。或因恣食肥甘,好進煎炸,脾胃受損,釀蘊溼熱,土反侮木,燻蒸黑睛。素體陰虛,正氣不足,或熱病之後,津液耗傷,則陰津虧乏,復感風邪致病。治療原則:本病治療應分辨患病之新久。新起者,以祛邪為主;病情日久,遷延不愈,反覆發作者,應扶正祛邪。外治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為主。若病灶擴大加深者,應配合散瞳藥物滴眼治療。預防與調護: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辛辣炙煿等刺激性食物。
03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是指黑睛生翳,翳形微隆,外觀似豆腐渣樣,幹而粗糙的眼病。中醫稱為溼翳。病名首載於《一草亭目科全書》,但書中無詳細論述。其多發於炎熱潮溼的氣候環境,又以夏秋收割季節更常見。多單眼發病,且病程較長,可反覆發作,嚴重者會引起黑睛毀壞而失明。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稻穀、麥芒、植物枝葉擦傷黑睛,或為角膜接觸鏡戴取不慎損傷黑睛,亦或黑睛手術造成輕度黑睛外傷等,均可溼毒之邪乘傷侵入,溼遏化熱,燻灼黑睛而致病。治療原則:從溼入手,辨證論治的同時,配合西藥抗真菌治療。因病情纏綿,易於反覆,故在治療病情得以控制後,尚需繼續治療一段時間,以防復發。預防與調護:1.儘量避免黑睛外傷。一旦意外傷及黑睛後,不可濫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2.及時治療本病,積極控制病情發展,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宜少食辛辣炙煿之品。3.保持七情和暢;注意寒暖適中,避免潮溼。
04角膜基質炎
角膜基質炎是指黑睛深層生翳,狀若圓盤,其色灰白,混濁不清,漫掩黑睛,障礙視力的眼病。中醫稱混睛障。病程緩慢,往往需經數月治療,方能逐漸痊癒,但常留瘢痕而影響視力。中醫認為本病多為風熱外襲,肝經受邪,邪熱擾目,黑睛乃病;或因臟腑積熱,肝膽熱毒,循經上攻,黑睛被灼,氣血壅滯;或素體虛弱,脾運乏力,溼熱內生,燻蒸於目,損傷黑睛;或邪毒久伏,陰液耗傷,陰虛火旺,虛火炎目,黑睛病發。治療原則:中醫辨證論治為主,若檢查為梅毒、結核等原發病因確切者,需綜合治療。預防與調護:1本病病程較長,應淡定心態,耐心堅持治療,定期隨診。2.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炸之物,以免助火生熱。
05蠶食性角膜潰瘍
蠶食性角膜潰瘍是指黑睛生白翳,四周高起,中間低陷,狀如花瓣的眼病。中醫稱「花翳白陷」,常為單眼發病,也可雙眼先後發病,相隔時間可達數年之久。發病後眼痛劇烈,頑固難愈,最終花翳多侵及整個黑睛,廣泛結瘢而嚴重影響視力。中醫認為本病風熱外襲,肺先受之,金盛克木,肺疾犯肝,邪熱循經而上攻黑睛,黑睛乃病;臟腑積熱,復感外邪,入裡化熱,邪熱熾盛,內外相搏而上衝於目,黑睛潰陷;素體羸弱,臟腑陽虛,或過用涼藥,陽氣不足,寒邪凝結足厥陰肝經,黑睛生翳。治療原則:本病病情較重,易生他變,病以實證為主,初期多屬肺肝風熱,治當疏風清熱;病邪入裡,則臟腑積熱,治宜通腑洩熱。對陽虛寒凝之證,治宜溫陽散寒。同時常需配合散瞳等外治法。預防與調護:1.本病病程較長,應淡定心態,耐心堅持治療,定期隨診。2.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炸之物,以免助火生熱。
06角膜軟化症
角膜軟化症是指繼發於小兒疳積,初起時夜盲、眼乾澀,日久黑睛生翳糜爛,甚則潰破穿孔的眼病。中醫稱疳積上目,又名小兒疳眼外障、小兒疳傷、疳毒眼、疳眼等。多見於小兒,常雙眼發病。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小兒失乳,餵養不當,盲目忌口,飲食偏嗜,致脾胃虛弱,生化不足,肝虛血少,目失濡養。或因疳積日久,脾陽不振,中焦寒凝氣滯,陽虛陰盛,水溼不化,上凌於目。治療原則:本病是小兒疳積在眼部的病變,臨證時應將眼局部表現與全身症狀相結合,針對致疳的不同原因辨證施治。病情嚴重者,須採取綜合療法,以迅速控制病勢,挽救視力。預防與調護:1.嬰幼兒、孕婦和哺乳期的婦女要注意飲食營養,防止營養不良。2.重視科學育兒,糾正挑食偏食,患病的小兒不能無原則地忌口。3.凡小兒頻頻瞬目,或閉眼不開,喜伏母懷,應警惕小兒疳積的發生,及時就診。
07角膜瘢痕
角膜瘢痕是指黑睛疾患痊癒後遺留下的瘢痕翳障,其臨床特徵為翳障表面光滑,邊緣清晰,無紅赤疼痛。中醫稱宿翳,歷代眼科文獻,根據翳障的位置、形狀、範圍、厚薄及顏色等情況命名繁多,但主要有冰瑕翳、雲翳、厚翳和斑脂翳四種,對視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宿翳治療困難,一般翳薄而早治,可望減輕或消退;若年久翳老,則用藥多難奏效。中醫認為本病系因黑睛疾病或黑睛外傷痊癒後遺留瘢痕翳障所致。黑睛生翳多由外感風熱或臟腑熱熾所致,火熱易傷陰液,且火邪易鬱脈絡,故瘢痕翳障的形成往往與陰津不足、氣血瘀滯有關。
治療原則:本病之辨證首應分清翳之新久。新患而淺薄者,堅持用藥,可望減輕;日久而陳舊者,則病情頑固,藥物難以奏效,宜選擇手術治療。預防與調護:慎飲食、避風寒,防止宿翳復發。
溫馨提示:黑睛因暴露於外,直接與外界接觸,容易受外傷外,也易受風熱邪毒侵襲,還可由胞瞼、兩眥、白睛、瞳神等病變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影響而發病,故黑睛疾病發生率高,可引起致盲。要早發現、早治療。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掛號可採用電話預約、網上掛號、微信、支付寶掛號。眼科張健教授的門診時間:星期一、三、四、五全天,周二上午、周六下午。請您在線預約就診時間。如在醫院窗口掛號時,請說明您是找張健教授的,若無號源時可加號。如需住院治療,張健教授可以盡力為您解決住院難的問題。祝您健康快樂!
眼科張健感恩您的閱讀、分享與轉發,請您順手點亮右下角「在看」。
跋涉在光明之路上
路是人走出來的記自學成才青年眼科醫生張健
望城白馬銀坑洞故事
跋涉在光明之路上
長沙市市樹—香樟樹
《張懷安醫案精華》後記
醫院門前的那十二棵大銀杏樹
《苦難鑄輝煌》
第一次背上藥箱出診
荊防醫師張懷安
阿米巴痢疾患者
二代人的鐵桿粉絲—曾建國
湖湘張氏眼科流派學術觀點研究
父親張懷安的超級粉絲
16歲父親張懷安成名記
父親張懷安學醫記
《實用眼科學》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