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很難,這大概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無非是投資大,見效慢,回報周期長,砸下去老本,沒泛起一絲漣漪。
後臺找源味君諮詢的農人朋友很多,聊天頻次最高的話題無非就是:我現在做的事不怎麼賺錢,有沒有比較好的項目推薦啊?
所謂「好」,可以等同於「能賺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在鄉鎮創業,有哪些不起眼的小項目,說起來可能不高大上,不過很多人卻可以憑此「悶聲發大財」。
1.流動收割機,妥妥年入20萬
做生意就要有眼界,你看得遠,錢就掙得多。在農村創業,很多人就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事實上,你完全可以面向全國做生意。
在河南就有一些服務農業的生意人,他們基本全年大部分時間在外面,做一種流動的收割業務,他們會按照自然地理條件和規律,選擇好時間。
比如2、3月南下從雲南一路往東,收割油菜、大麥、水稻等,一路割到哪裡收到哪裡,南方各省的作物割完,再北上割小麥,東北割水稻,一年的業務基本做滿。
現在這些做流動收割機的農民大部分來自河南駐馬店,他們勤勞有生意頭腦,熟知各地作物的成熟時期,懂得機械化作業,就開始跑全國各地農村了。
據業內人士透露,只要肯幹,一年掙20多萬都沒問題。
2.秸稈碳化,20萬變120萬
這個行業應該是很少有人聽說過的。
在東北,很多秋收後的玉米杆、稻草、還有脫粒後的玉米芯,都因為沒有地方處理而被焚燒,這也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汙染。
其實,這些秸稈可以做成壓縮顆粒取代煤炭,所以這兩年在鄉村就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每到秋收,就會有秸稈打捆機在農田裡一捆一捆的打包。
農村這些秸稈剛開始都是免費給外來收秸稈的,可後來因為利益的問題,一畝地給出了150元的補償,而打捆一畝地的機械費在40元,至於運輸成本基本都是就近運輸,成本不高。
秸稈的用途很廣:編草鞋,發電燃料,造紙原漿,提取酒精,鋼筋,熱塑性塑料,環氧樹脂,還有碳化技術和汽化技術,清潔再生能源,等等。
我有一個朋友承包了整個村的秸稈,粗略估算了下,投入了20萬元左右,其利潤達到了120多萬元。
雖然款項有些慢,但利潤率是非常的高了,也算是暴利行業了。
3.簡單初級加工,農產品銷售一空
農產品不好賣,換個法子也許就能賺翻了。
2018年年底,南方某小縣的蘿蔔價格非常便宜,可以說是賣不出去,最後低到6 分錢一斤了。
有一外地人看到了機會,花一千多元就一次買了十噸,並借用農戶的小院,僱一些周圍的農民,把蘿蔔加工成蘿蔔乾。
在保證每斤能賺1元的情況下,短時間低價轉手給省會城市的各大酒店和批發市場。
不到一個半月,銷售一空。
其實還有很多農產品,在城裡值錢,比如玉米、土豆、紅薯,這三樣是比較好保存的,也是農村浪費最厲害的。
當然了,嚴格的講,不是浪費,是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這些農產品,在農村往往拿來餵豬,太可惜了,完全可以稍作加工,讓價值翻幾番。
比如玉米炒一炒,或者做成爆米花再賣;
土豆可以煮半熟曬乾作為炸薯片,或者提取澱粉;
紅薯可以提取澱粉,等等。
然後再賣到城裡,就能產生附加值。
做這種生意有一個好處,一般不需要自己有廠房,直接利用農民的場地,僱傭周圍的農民就能把產品生產出來,非常節省成本。
4.凍貨中間商,輕鬆入帳30萬
凍貨生意,這是一個不怎麼會引起人們注意的行業。
但確實這樣的產品在燒烤店、夜宵店、小吃店的需求非常大,而且這樣的產品一年四季都能做,銷量還非常可觀。
據一些餐飲門店老闆說,現在凍貨的肉類產品價格也都是一路上漲,做肉類煲、麵包店、油炸小吃都是經常進凍貨。
而這樣的產品都是有市場波動的,比如一箱凍貨雞塊,現在價格就到了170-180元,全年最低的時候是110-120元。
如果你是中間商,完全可以在低谷期批量進貨,再冷凍起來,這個時候賣掉這批貨,一件貨的利潤至少也有60元的差價,一年5000件貨,算下來都有30萬。
做這樣的買賣,前提是自己要做一個冷凍庫,平時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在農村以及批發貨商,低價購進,然後再根據季節分批出。
當然,剛起步還是得多跑腿,聯繫一些門店,給一些讓利的優惠,這樣好把市場鋪開。
5.蜂箱租售與合作:投資回報率超高
蜂蜜是市場火熱的產品,做蜂蜜就離不開蜂箱這樣的設備。
很多的蜂農還是用傳統的蜂箱,設備老舊,條件簡陋。
而現代化的蜂箱都設計得非常科學,外觀別致,實用性強。
一般農村還沒有專門做蜂箱設備這個生意的,可以做這樣的專營店,到一些加工廠進貨。
做這個生意不光是租售蜂箱,還可與農戶合作,代賣純正蜂蜜,售出後從中抽成,如果銷路已經打開,也可以直接收購農戶的成品。
這樣不僅賺了差價,還會帶動更多的農戶租售蜂箱去創業。
一般一件蜂箱價格在100-200元左右,租售的利潤空間也至少都有幾十元,除開蜂箱的收入,最主要是蜂蜜的銷售是一項長期的回報,蜂箱做得越多,自然而然蜂蜜銷售的收入也就越高了。
6.為鄉人輸出技術,對接信息
想了想,還是加上這一條。
我老家有個親戚,人家一年就能賺幾十萬。
早年他做養殖,賺到錢以後,別人都來找他學習或者找他麻煩。
他乾脆帶著其他人一起做,但是必須從他這裡買苗和各種投入品。
最後,他自己不搞養殖了,輸出技術,藥品,苗,穩賺不賠,還輕鬆。
鄉民物質匱乏,目光比較短淺,見不得身邊人賺錢,所以,千萬不要去跟他們爭利,不然一瓶農藥讓你破產。
對接信息、技術,這類他們想做,但是沒技術做的生意,鄉親們一定感激得很。
千萬別回鄉跟鄉民爭利,應該團結幫助他們,這才是真正的回鄉創業。
對接信息,這種創業的成本才多少錢呢?幾乎不要錢。
你可以依賴於你在當地的人脈資源,免費拿貨,不用交保證金,又可以利用自己門路多信息廣的優勢,讓他們從你這裡買東西。何樂而不為呢?
把自己的利益跟鄉民的利益進行綁定,才是你能夠在鄉村如魚得水做生意的根本。
不利用自己的優勢為鄉親父老引路,卻跑回老家與老百姓爭利,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今天介紹的行業是一些不大起眼,市場不成熟且還有很大空間可挖的行業,但必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永遠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公司。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作支撐,也沒有全面去了解整個行業,就貿貿然進入,任何「賺錢」的行業也會變得「不賺錢」了。
你有什麼好的農村創業思路嗎?
期待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