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傳承中國五千年桑蠶文化|蠶繭|蠶沙|山藥|中藥|桑葉|桑葚

2020-12-21 騰訊網

在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本草藥苑區,以藥食同源的四氣五味植物共同打造成的精緻小花壇頗受遊客歡迎,每一個獨立花壇都是一個經典方劑,共有桑菊飲、逍遙散、藿香正氣散、六味地黃丸、八珍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補中益氣湯八劑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著名方劑。而在室內的本草生活館裡,以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特點和人在不同季節的養生調攝要點,展示了四季中醫養生的獨特魅力。

「其中春季中醫養生,就是以桑蠶系列為主題,我們搭建了一個傳統中式民居的中堂模樣,重點展示了我國數千年的桑蠶文化。」北京宮廷醫學研究會藥茶分會執行會長劉華告訴記者,在世園會的展示中,10多種桑蠶中醫藥製品中,蠶繭茶成了「爆款」,每天圍觀的人們絡繹不絕。

蠶繭茶

中國古代累計發生過300多次疫病。從有名的中醫金元四大家,到後來的名醫葉天士等中醫的瘟病派都認為,「瘟病初起必用桑葉」。就是說,古代逢大疫必用桑葉。桑葉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的作用,有著名的桑菊飲等系列的名方。所以桑葉自古就是抗疫病的非常重要的一味藥。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開出的多個方子裡都有桑葉。

根據相關中醫專家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方,劉華經過改良,將原來醫方中的蒼朮改為茯苓,開發出了桑葉五味茶,桑葉、陳皮、茯苓、金銀花和茅根五味中藥,用於藥茶。

藥食同源

桑葉:採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痺疼。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溼去風,烏須明目。

桑椹:氣微,味微酸而甜。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於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鬚髮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秘。

這款桑葉五味茶既經過實踐的檢驗,又經過調製之後淡化了藥味,微苦但收口甜,更加適合普通飲用,受到了歡迎。

所以,桑蠶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結合是歷史的必然。因為中國先民從6000年以前就已經開始養蠶,就在中國很多的古代遺址裡,包括咱們紅山文化6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玉豬龍,經過專家的分析推斷就是蠶的圖騰。在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區都有出土的蠶相關的文物,在山西還曾出土過半個蠶繭。基於此,我們就能知道中國的先民,將桑蠶作為藥是很正常的行為。

藥食同源

桑黃:是一種真菌,因寄生於桑樹而得名。子實體無柄,菌蓋扁半球形或馬蹄形,木質,淺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桑黃是一種名貴中藥,能利五臟、軟堅、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瀉。有助於治淋病,崩漏帶下,症瘕積聚,癖飲,脾虛洩瀉。

桑白皮:秋末落葉時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刮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乾。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

蠶繭粉:取淨蠶繭,粉碎成細粉。氣微、味淡。止渴,縮尿,止血,解毒。用於便血,尿血,崩漏,吐血,衄血,小便過多,消渴,反胃,疳瘡,癰腫。

「所以,我就想我們如何才能把過去桑蠶文化重新還原到我們當代的生活中去呢?想來想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將桑蠶運用到我們的飲食中。

而且桑蠶非常乾淨安全,完全符合我們綠色飲食的需要。首先桑樹極少有病蟲害,不需要打農藥,而且也不能打農藥,因為沾了農藥的桑葉,蠶一吃就會死掉。而且蠶是寡食性動物,就吃桑葉一種食物,所以蠶的糞便蠶沙能入藥,做枕頭,在四川地區還直接作為茶飲用。桑葉作為蠶的食物本身也有很好的抗病作用,桑葉被稱為天然的抗生素,這樣就是自古中國大規模高密度的養蠶也不會發生動物疾病的原因。

現在我們的飲食中普遍見到的葉綠素,其實大部分就是從蠶沙裡提取的。因為桑葉經過蠶的消化後,蠶吸收蛋白質之類的物質,剩下的蠶沙實際上就成為了高濃度的葉綠素的聚集物了。所以藥用葉綠素基本都是從蠶沙提取而來。

嫘祖家宴(菜譜)

涼菜:

桑葉滷蛋、桑椹山藥、桑葉涼皮、桑葉豆腐

飲品:

桑葉茶、蠶繭茶、桑椹酒、桑椹奶昔

熱菜:

雞蛋炒雄蠶蛾、炸蠶蛹、桑葉獅子頭、蠶籽雞蛋羹、桑椹湯圓、桑葉香椿炒蛋、蠶繭燉土雞、桑葉炒豆腐、桑枝烤鴨、桑園魚

主食:桑葉紅棗粥、蠶蛹烙餅、桑葉雞蛋餡餅、桑葉豬肉水餃

桑椹紅棗粥、桑葉雞蛋餅、蠶蛹烙餅、桑葉滷蛋、蠶蛹燉土雞、桑葉獅子頭

炸雄蠶蛾、桑葉卷、油炸桑葉、涼拌桑葉、桑葉涼皮

在藥食同源裡,桑葉有好多適合做成點心的配方,比如傳統的桑麻丸,用桑葉和黑芝麻混合,具有烏髮的功效,可以改良製成桑麻膏。還可以開發桑葚糕、桑菊飲等源自中醫古方改良的八九種點心。(本文由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提供)

【衛計委發布】 藥食同源原料目錄(2017)版

衛計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中藥名單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餘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實、花椒、紅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黑棗、酸棗)、羅漢果、鬱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葚、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以上為2012年公示的86種)

歷代本草文獻所載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名單

聰耳(增強或改善聽力)類食物:蓮子、山藥、荸薺、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增強或改善視力)類食物:山藥、枸杞子、蒲菜、豬肝、羊肝、野鴨肉、青 魚、鮑魚、螺螄、蚌。

增力(健力,善走等)類食物:蕎麥、大麥、桑葚、榛子。

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

備註:《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新增物質納入依據

聲明: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植物提取物。

相關焦點

  • 茶療|走過千年歲月的藥食同源
    「藥食同源」也稱「醫食相通」,是指許多食物也是藥物,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甚至有著相同的起源。中醫藥學有一種中藥概念:所有的動植物、礦物質等都屬於中藥範疇。凡是中藥,皆可食用,只不過是用量差異而已。
  • 桑葚全身都是寶,桑葉在我們日常生活有什麼應用?
    種桑養蠶之法相傳源於黃帝的妻子嫘祖,蠶桑絲織技術等手工業在商代就已經興起,可見,我國桑葚種植,以及與蠶桑相關產業等應用的歷史也十分悠久。桑葚果的應用,我跟大家已經講過很多了,不僅可以入藥,做作食材,還可以做釀酒原材料(「桑盈」牌桑葚紅酒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雲膳谷丨通過藥食同源的食物配伍調理?
    、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餘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實、花椒、紅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黑棗、酸棗)、羅漢果、鬱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葚、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
  • 既是食物又是中藥,藥食雖同源用錯了可有害
    文丨奚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既是食物 又是中藥如常見的山藥、薏苡仁、紅棗等這些藥食同源的食物/中藥人人都適合吃嗎?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國家衛健委發布(2018)版藥食同源目錄,共有110種中藥列入目錄,它們既是中藥又是食材,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大眾熟知的山藥、蓮子、薏苡仁、枸杞子、菊花等均在目錄中,這些中藥無論作為藥物還是食物都是相對安全的。而人參、玫瑰花、當歸、西紅花等,雖然在藥食兩用的目錄中,但需要在限定使用人群和劑量內作為藥食兩用,換言之不能隨意食用。
  • 藥食同源目錄大全(2019最新版)
    ▍來源:食藥法苑/賽柏藍▍整理:遙望2020年1月2日,國家衛健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對黨參等9種物質開展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
  • 藥食同源草的約會——與大國醫智庫張志強教授一席談
    中華傳統文化傳遞著「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食借藥之力,藥助食之功」的理念,此為藥食同源。上古聖賢運用五維思維理論,指出天氣主生,地氣主養,中醫藥文學倡導「以自然之物養護自然之身」說的是中藥材取自天地,遵循自然,因作用廣泛而倍受推崇。
  • 「藥食同源」食材(一)山藥
    制定月子餐遵循的原則是:科學配餐、平衡膳食、藥食同源、合理烹飪。月子餐講的藥食同源是什麼,小編將通過幾期文章詳細介紹一些適合孕產期調理的藥食兩用食材,讓大家多方面了解中醫藥膳。
  • 藥食同源目錄大全(2020年最新版)
    根據各地試點實施情況,國家衛健委將會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研究論證將上述物質納入食藥物質目錄管理的可行性。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曾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
  • 一片桑葉 如何讓詩人紛紛欲吐「思」丨第四屆樂至田園詩會
    桑葉能做多少美食?10月25日,參加樂至縣第四屆田園詩會暨第二屆中國(樂至)田園詩歌大賽的嘉賓,走進樂至縣蠶桑小鎮東山鎮,各種新奇蠶桑產品,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們大呼過癮。「第一次吃脆皮桑葉,吃了要吐絲噢!」吃了一片裹粉油炸桑葉,德陽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周道模非常開心,「蠶吐絲,我們吃了也要吐『思』,蠶桑之下,文思泉湧!」
  • 「藥食同源」的山藥,與這4種食物搭配食用,對身體大有益處!
    山藥,又稱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其肉質細嫩,含有極豐富的營養保健物質。《本草綱目》中也提到說它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乾燥根莖,性平,味甘,是常用的中藥。
  • 【藥食同源】疏風清熱又明目補虛的桑樹
    採桑,在中國上古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據考古發掘的絲麻織品實物標本,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時期,中國古人已能紡制絲織品,則當時已有蠶桑之事。夕陽與桑葉相映,採桑女子相互呼喚,三三兩兩,踏歌同歸,悠適從容。
  • 藥食同源系列產品即將重磅上市
    近幾年藥食同源系列「火」出母嬰圈,憑藉原料安全、工藝先進、配方獨特等優勢,贏得了一大批忠實的消費者,點燃了營養品市場。90%以上的寶寶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食欲不振、咳嗽、上火、飽脹慪氣、睡眠不好等等,讓每一對爸媽糾結又心痛。去醫院打針吃藥怕對寶寶身體不好,喝中藥又怕寶寶接受不了味道,怎麼辦呢?
  • 飼料桑:桑葚的作用,桑葉有什麼作用
    常吃桑葚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桑葚既可入食, 又可入藥,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為滋補強壯、養心益智佳果。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鬚髮早白,消渴口乾,大便乾結等症。
  • 【中藥日記】桑葉
    【大劑量單藥應用經驗】1、楊士瀛經驗:治大腸脫肛。黃皮桑樹葉三升(90g),水煎過,帶溫罨納之。(《仁齋直指方》)2、治咽喉紅腫,牙痛經驗:桑葉15-25g,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3、治小兒渴經驗:桑葉不拘多少,用生蜜逐葉上敷過,將線系葉蒂上繃,陰乾,細切,用水煎汁服之。
  • 藥食同源--芫荽提取物
    芫荽具特殊香味,是中國生熟菜餚的調味品。營養豐富,胡蘿蔔素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中醫學上以果實入藥,有驅風、透疹、健胃及祛痰等功效。種子含油量達20~30%,可提煉芳香油。禁忌芫荽性溫,因熱毒雍盛而非風寒外來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小兒麻疹已經透發後即不能食用;患有癌症、慢性皮膚病和眼病、氣虛體弱和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之人不宜多食。
  • 每天學一味中藥,蠶沙!
    蠶砂、晚蠶沙、蠶矢、原蠶屎、晚蠶矢、蠶屎、二蠶沙。雌雄成蟲全身皆密布白色鱗片。體長1.6~2.3釐米。翅展3.9~4.3釐米。頭部較小。複眼1對。口器退化,下唇須細小。觸角呈羽毛狀。翅2對,前翅位於中胸部,呈三角形,較大;後翅生自後胸,較小;翅面有白色鱗片。雌性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性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體色灰白色至白色,胸部第2、3節稍見膨大,有皺紋。
  • 中醫中藥,蠶沙的功效及應用
    蠶沙蠶蛾科動物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育蠶地區皆產,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及桑葉碎屑,氣微,味淡,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別名】原蠶屎,晚蠶沙,蠶砂,原蠶沙,馬鳴肝,晚蠶矢,二蠶沙,蠶屎。【性能歸經】味甘,辛,性溫,歸肝,脾,胃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溼,和胃化溼,活血通經,主風溼痺痛,肢體不遂,風疹瘙癢,吐瀉轉筋,閉經,崩漏。
  • 中藥桑葉知多少?
    是的,是蠶能吃的桑葉,不過是取經霜後的桑葉製作而成,主要功效為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常用於肺熱或肺燥傷肺所致的乾咳痰少或痰黃黏稠,也可用於風熱感冒咳嗽等。桑葉是一味常用中藥,其味甘、苦,性寒,主要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證。
  • 日學一味中藥|蠶沙
    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主治:09、臨床應用用量10~15克,紗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細末調敷患處。用治風溼痺痛、肢體不遂、風疹瘙癢、吐瀉轉筋、閉經、崩漏。10、藥理研究實驗表明,蠶沙具有抗癌及光敏作用;經日光照射的蠶沙對小雞具有鈣化骨骼的作用;其水提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顯著延長人血纖維蛋白質凝聚時間。
  • 藥食同源--菊花
    禁忌中西藥配伍禁忌:與鎮靜藥、麻醉藥、降壓藥同用時不宜劑量過大。化學成分本品含揮髮油,油中為龍腦、樟腦、菊油環酮等,此外,尚含有菊苷、腺嘌呤、膽鹼、黃酮、水蘇鹼、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E、胺基酸及刺槐素等。藥理作用菊花水浸劑或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致病性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