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本草藥苑區,以藥食同源的四氣五味植物共同打造成的精緻小花壇頗受遊客歡迎,每一個獨立花壇都是一個經典方劑,共有桑菊飲、逍遙散、藿香正氣散、六味地黃丸、八珍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補中益氣湯八劑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著名方劑。而在室內的本草生活館裡,以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特點和人在不同季節的養生調攝要點,展示了四季中醫養生的獨特魅力。
「其中春季中醫養生,就是以桑蠶系列為主題,我們搭建了一個傳統中式民居的中堂模樣,重點展示了我國數千年的桑蠶文化。」北京宮廷醫學研究會藥茶分會執行會長劉華告訴記者,在世園會的展示中,10多種桑蠶中醫藥製品中,蠶繭茶成了「爆款」,每天圍觀的人們絡繹不絕。
蠶繭茶
中國古代累計發生過300多次疫病。從有名的中醫金元四大家,到後來的名醫葉天士等中醫的瘟病派都認為,「瘟病初起必用桑葉」。就是說,古代逢大疫必用桑葉。桑葉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的作用,有著名的桑菊飲等系列的名方。所以桑葉自古就是抗疫病的非常重要的一味藥。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開出的多個方子裡都有桑葉。
根據相關中醫專家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方,劉華經過改良,將原來醫方中的蒼朮改為茯苓,開發出了桑葉五味茶,桑葉、陳皮、茯苓、金銀花和茅根五味中藥,用於藥茶。
藥食同源
桑葉:採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痺疼。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溼去風,烏須明目。
桑椹:氣微,味微酸而甜。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於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鬚髮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秘。
這款桑葉五味茶既經過實踐的檢驗,又經過調製之後淡化了藥味,微苦但收口甜,更加適合普通飲用,受到了歡迎。
所以,桑蠶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結合是歷史的必然。因為中國先民從6000年以前就已經開始養蠶,就在中國很多的古代遺址裡,包括咱們紅山文化6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玉豬龍,經過專家的分析推斷就是蠶的圖騰。在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區都有出土的蠶相關的文物,在山西還曾出土過半個蠶繭。基於此,我們就能知道中國的先民,將桑蠶作為藥是很正常的行為。
藥食同源
桑黃:是一種真菌,因寄生於桑樹而得名。子實體無柄,菌蓋扁半球形或馬蹄形,木質,淺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桑黃是一種名貴中藥,能利五臟、軟堅、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瀉。有助於治淋病,崩漏帶下,症瘕積聚,癖飲,脾虛洩瀉。
桑白皮:秋末落葉時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刮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乾。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
蠶繭粉:取淨蠶繭,粉碎成細粉。氣微、味淡。止渴,縮尿,止血,解毒。用於便血,尿血,崩漏,吐血,衄血,小便過多,消渴,反胃,疳瘡,癰腫。
「所以,我就想我們如何才能把過去桑蠶文化重新還原到我們當代的生活中去呢?想來想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將桑蠶運用到我們的飲食中。
而且桑蠶非常乾淨安全,完全符合我們綠色飲食的需要。首先桑樹極少有病蟲害,不需要打農藥,而且也不能打農藥,因為沾了農藥的桑葉,蠶一吃就會死掉。而且蠶是寡食性動物,就吃桑葉一種食物,所以蠶的糞便蠶沙能入藥,做枕頭,在四川地區還直接作為茶飲用。桑葉作為蠶的食物本身也有很好的抗病作用,桑葉被稱為天然的抗生素,這樣就是自古中國大規模高密度的養蠶也不會發生動物疾病的原因。
現在我們的飲食中普遍見到的葉綠素,其實大部分就是從蠶沙裡提取的。因為桑葉經過蠶的消化後,蠶吸收蛋白質之類的物質,剩下的蠶沙實際上就成為了高濃度的葉綠素的聚集物了。所以藥用葉綠素基本都是從蠶沙提取而來。
嫘祖家宴(菜譜)
涼菜:
桑葉滷蛋、桑椹山藥、桑葉涼皮、桑葉豆腐
飲品:
桑葉茶、蠶繭茶、桑椹酒、桑椹奶昔
熱菜:
雞蛋炒雄蠶蛾、炸蠶蛹、桑葉獅子頭、蠶籽雞蛋羹、桑椹湯圓、桑葉香椿炒蛋、蠶繭燉土雞、桑葉炒豆腐、桑枝烤鴨、桑園魚
主食:桑葉紅棗粥、蠶蛹烙餅、桑葉雞蛋餡餅、桑葉豬肉水餃
桑椹紅棗粥、桑葉雞蛋餅、蠶蛹烙餅、桑葉滷蛋、蠶蛹燉土雞、桑葉獅子頭
炸雄蠶蛾、桑葉卷、油炸桑葉、涼拌桑葉、桑葉涼皮
在藥食同源裡,桑葉有好多適合做成點心的配方,比如傳統的桑麻丸,用桑葉和黑芝麻混合,具有烏髮的功效,可以改良製成桑麻膏。還可以開發桑葚糕、桑菊飲等源自中醫古方改良的八九種點心。(本文由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提供)
【衛計委發布】 藥食同源原料目錄(2017)版
衛計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中藥名單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餘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實、花椒、紅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黑棗、酸棗)、羅漢果、鬱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葚、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以上為2012年公示的86種)
歷代本草文獻所載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名單
聰耳(增強或改善聽力)類食物:蓮子、山藥、荸薺、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增強或改善視力)類食物:山藥、枸杞子、蒲菜、豬肝、羊肝、野鴨肉、青 魚、鮑魚、螺螄、蚌。
增力(健力,善走等)類食物:蕎麥、大麥、桑葚、榛子。
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
備註:《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新增物質納入依據
聲明: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植物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