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了追求美,排成一條隊。曾經風靡中國的這句話放在整形行業相當合適。
找對象,看臉!找工作,看臉!搞直播,看臉!
如今,看臉的時代氛圍下,關於美麗的話題一浪高過一浪。其中,對於整形的美麗也讓人歡喜讓人愁。鄭州女子因整形失敗崩潰大哭,本想成為萬人迷,現在卻羞於見人,打起了官司。
這些年,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在整形美容的路上總是坎坷不斷,讓人心疼之餘,大同法制網感覺到,這樣的重塑美麗的過程,更需要讓人們了解整形糾紛依法維權的相關事宜。
醫美糾紛有著眾多的因素,醫美機構不切實際的過度誇大宣傳和求美者的心理預期之間存在著差異。綜合來看,愛美者涉及到鼻部、眼部的小範圍整形糾紛相對集中,原因多種多樣。而乳房及其他身體部位,往往會自己的苦水自己咽。有官媒機構做過調查,相當一部分的求美者大都是被美容整形機構的「完美宣傳」所動容而接受整形,她們在美容整形基本常識一知半解,在如協議籤署、手術風險評估、證據留存、售後維權等多個方面缺乏相關意識,甚至「協議沒看懂就籤了,這對於消費者來講,承擔著不可估量的風險。
在此,大同法制網簡略梳理整形美容機構的標準。
一、申辦美容整形醫院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條件;具有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有明確的醫療美容診療服務範圍;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
二、從業人員資格
除了符合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條件外,必須有相應醫生的專業資質:《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和《醫學美容主診醫生資格證》(外國醫師來華行醫還必須取得《外國醫師行醫許可證》)。
根據《醫院分級管理辦法》規定,依據功能性的不同,我國將整形醫院分為一、二、三等級進行管理。整形機構按衛生部標準由高到低分為:整形外科醫院、門診部、診所(科室),級別越高,標準越嚴格。
有人講,身體是父母給的,在上面動刀子、做手術,有礙於風俗,這對於現代文明來講有些尷尬。有身體缺陷或者容貌異於常人的朋友而言,整形確實可以讓他們重獲自信,改善生存狀態。適度整容,讓自己變得更美麗或者更出眾,這是所有人的心理。
凡事過猶則不及,任何整形都應該謹慎適度。現階段,愛美人士在決定進行整形手術時,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整形不僅要選擇機構,對於整形用具、使用材料、整形方法、風險預判都應該有所了解,醫院機構方也應該通知到位。如果手術中使用了植入物材料,材料的相關標記應在病歷上有所標註。打了什麼素也好,用了什麼假體也好,相關信息必須附在病歷上,不得篡改,違規者會弔銷執照,這也是追本溯源的管控方式。
一旦發生糾紛,關鍵要保留住院信息和手術病歷。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病歷,不管是整形機構還是醫美醫院而言規定標準一樣,這是法定的,不可更改,要求立即封存紙質病歷,病歷形成後不能塗改篡改,一經發現醫生和醫院機構將受到極為嚴厲的處罰。
大同法制網在此提醒,接受整形手術時,當事人應年滿18周歲,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而對於已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或者是小於16周歲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美容合同必須經法定代理人確認,並且判斷訂立合同時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是否適宜。
最後提一個小建議,整形整的是外形之容,人有內秀芳自華,提高自身的素質更為重要。整形不是萬能的,美麗始於顏值而忠於人心。希望大家愛美麗,更要愛自己。(文/木頭老哥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