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KAWS這幾年火成了現象級爆款IP。大家不一定知道KAWS,但一定見過標誌性的「XX」形象。叉叉眼、捂臉、垂頭喪氣、惡搞各種童年熟悉的卡通人物,KAWS這種自帶「喪」屬性的氣質很容易就喚起了這一代年輕人的關注和共鳴。
▲ KAWS(本名Brian Donnelly,1974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現於紐約布魯克林區居住及工作。科班出身的他卻熱愛街頭藝術,從一開始塗鴉自己的名字到後面偷廣告牌回去惡搞。一來二去,標誌性的「XX」漸漸深入人心。KAWS也開始以此進行大量藝術創作,人氣一路走高。)
▲ 驚豔時尚圈的超強聯名:
KAWS x Dior Homme 2019春夏男裝系列
他的街頭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的融合,既受到大牌的追捧,也迎合了商品市場。藝術不一定是高深又無法觸及的,KAWS從受眾出發,和各路品牌大搞聯名,出自己品牌的特色玩偶,每一次都是賣斷貨。這樣的做法反而倒推了藝術市場對他的興趣,收藏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 《The KAWS Album》2005
KAWS的作品2018年拍賣總額達到3380萬美元,比 2017 年飆升了260%,並不斷刷新成交紀錄。他的作品《THE KAWS ALBUM》在香港蘇富比打破了他個人的拍賣紀錄,估價600至800萬港幣的畫作最終以1.16億港幣成交,翻了約15倍。(數據來源:好奇心日報)
▲ 從街頭到國際畫廊——上:KAWS早期塗鴉的廣告牌
下:KAWS 2018 於香港貝浩登畫廊的展覽現場
當然也有不少評論家對此表示批判,認為這並不能算作藝術。即便如此也抵擋不住大量粉絲的熱情追捧。算起來KAWS在香港的展覽次數真不少,去年視集在介紹香港畫廊地圖的時候就介紹了KAWS在貝浩登開辦個展(點擊回顧搭著電梯看展去——香港中環頂級畫廊地圖)。
▲《Kaws:Holiday》香港展
而今年早在3月份香港藝術月的時候,《Kaws:Holiday》 亞洲巡展的唯一作品:長37米的充氣巨型裝置玩偶在巴塞爾藝術展期間躺在香港維多利亞港海面上,成為繼大黃鴨之後的又一城中熱點,大家紛紛去打卡拍照。雖然因為天氣原因提前撤展了,但是人氣和話題度不減。
這次視集帶大家深入探訪KAWS在香港的十年回顧展《KAWS:ALONG THE WAY》,以不一樣的看展角度探索KAWS一路走來的創作歷程。
這次展覽我們可以看到:
KAWS近10年來的藝術創作實踐
個展將帶來KAWS最具標誌性的37件作品
一座5.5米高的大型雕塑及首次於香港亮相的創作
▲香港中環PMQ元創方
這次於3月25日至4月14日在香港中環PMQ元創方舉辦的《KAWS:ALONG THE WAY》,是KAWS在香港首次舉辦具回顧意義的全面性個展。由Germano Celant策展(Germano Celant亦是大有來頭,目前擔任米蘭及威尼斯Prada基金會的科學主管和米蘭Aldo Rossi基金會的策展人,同時亦是威尼斯Emilio及Annabianca Vedova基金會的策展人),香港當代藝術基金會(HOCA)呈現,探索藝術家KAWS從2008年至今近十年來的創作實踐。
▲《ALONG THE WAY》2015年
參觀展覽前,於PMQ元創方的中庭就有一座5.5米高的大型雕塑《ALONG THE WAY》(2015年)迎接大家:一對"COMPANION"溫柔地互相擁抱著。有趣的是,現場有很多觀眾會模仿作品的形象抱在一起拍照。而在PMQ不同樓層的高度觀看這個作品,也是香港展獨有的。改變了以往觀看KAWS的大型雕塑大部分只能仰視的觀看方式,收穫有如跟巨人比肩的不同視角和感受。
▲ 展覽入口
從展覽的平面布置圖上可以看到,主辦方用心地在布展形式上也融入了"XX"的元素。展覽空間由四面牆兩兩相互穿插構成7個小的展覽分區,而牆面交匯處的開口也形成"X",與主題相當呼應。展覽按照時間順序與主題進行策劃,並將展出藝術家最具標誌性的角色系列作品。
▲ 上:展覽平面圖
下:展覽交叉的牆面形成的"X"形與主題呼應
中間最大的空間以鏡面組成無限延伸的視覺效果。無限延伸的鏡面設計是最近的藝術展愛用的手法,拍照好看出效果,簡單便宜好操作。比如最近草間彌生在上海復星的展覽就是這一做法的典範。
▲ 無限鏡屋——我永恆的靈魂熠熠生輝,2019(內景)
「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展覽現場圖,
復星藝術中心,2019©YAYOI KUSAMA
▲ 鏡面空間中的《COMPANION》(RESTING PLACE)2013
鏡面空間的弊端是反射折射的視覺效果模糊了真實空間,繞久了會有點暈,而且其餘的6個展區的布展手法也是一致的。為了讓大家分清楚各個展品的擺位,作者本人憑藉超強的記憶力和空間感替大家還原了展品的位置分布。
看完上圖你會發現,這種旋轉45度的"X"型空間加上鏡面,會讓展品與展品之間發生一種奇妙的對望和對話,並且在鏡面的反射下觀眾也會在照片中和展品同框。這種展品和展品,展品和觀眾的互動,拉近了藝術和觀眾的距離。
▲ 《TOGETHRE》2017
▲ 《CLEAN SLATE》2015/《WAITING》2017
▲ 《BRONZE》2016/《ACCOMPLICE》2002
▲ 《COMPANION》2010/《UNTITLED》X2 2012,2013
▲ 《COMPANION》(ORIGINALFAKE)2011
/《UNTITLED》X3 2014-2015
KAWS喜歡將我們熟悉的卡通形象和人形混合以探討人性,在《CHUM》這個展區中就可以看到一種擬人化的性格和動態。而系列作畫中重複形象的不同顏色變奏,不難讓人聯想到安迪沃霍式的波普風格,但是又有一種KAWS獨有的姿態和表達。
▲ 《CHUM》(PINK) 2008
▲ 《CHUM》(KCB9) 2013/《CHUM》(KCC4) 2016
在近期的作品中,KAWS開始顛覆和錯置形象敘事,將原本具象的漫畫形象抽象化,再像龍捲風一般地推翻他原本的繪畫習慣。展覽中的幾幅作品可以看出,從較單一的形象引用到打碎再二次創作,最後旋風式地概括,更生動地表達圖像化的情緒。
▲ 《UNTITLED》(MBFL2) 2015
▲ 《YOU#3》2017/《YOU#43》2017
KAWS說:「作為一位藝術家,我一直以來希望將我的藝術與大眾連接起來,因此這次能夠有機會在香港的繁華鬧市中展出我的作品實在是非常美好。」
在這次展覽中的確有感受到連接和對話,以作品拉近彼此距離。好的策展布展是藝術家無聲的敘述,正如KAWS的標誌形象「XX」一樣,你所感受到的就是它的意義。
▲ 《THE FALL》2016
錯過了展覽的朋友們也不用傷心,作者發現在中環的Opera Gallery也能看到KAWS的作品。高產、高價、高人氣的KAWS幾乎每年都在全球各地有展覽,下一次展覽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 Opera Gallery(地址:香港中環雲鹹街52號)
KAWS的作品除了表達自身,也從另一方面表達出深受流行文化影響的我們這代人的嬉笑怒罵,溫暖和孤獨。不知道是否有一個作品的瞬間,能夠打動到屏幕前的你。
而那個深夜在紐約街頭卸下廣告牌,偷偷拿回去畫上"XX"又在天亮前掛回原處的少年,如今作品在全球各個地方,漂在水上、躺在公園、掛在畫廊,穿在人們的身上。不管外界如何追捧和質疑,KAWS還在"ALONG THE WAY"。
註:文中部分圖文(無水印圖)資料源自官網信息。
🙅🙅♂️歡迎關注視集,並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至後臺聯繫授權
藝術/設計/展覽/文創/旅行/訪談/電影/音樂
微博/豆瓣/MONO 搜索:視集ADS
合作聯繫:alldesignstudio@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