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裡有很多書,連走廊都擺滿了書。"
速食時代,車馬都快,可人們漸漸發現,讀書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短視頻,遊戲充斥的現實生活,越來越難容得下一方安靜的書桌。所以當拿著一把扇子,在《曉松奇談》中引經據典的高曉松一出現,人們紛紛驚嘆,人的氣質,絕不僅僅來自於那一副皮囊,讀書多的人,張嘴就是一方天地。
"矮大緊"高曉松:讀書讓人忘記眼前的苟且
引爆了網絡的"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正是出自其貌不揚的高曉松之口。他曾說,對於尚未擁有詩與遠方的人來說,讀書就是擺脫眼前的苟且的最好方式。
高曉松出生在一個文化世家,從小書就供不應求。在《魚羊野史》中他寫到,"我的家裡有很多書,連走廊都擺滿了書。"對於高曉松而言,讀書,自然和睡覺,吃飯一樣,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上學的時候,老師在臺上忘詞,他在底下能自動背出詩句;大學時,用上廁所的十分鐘,寫出膾炙人口的歌曲《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即使是在酒駕被判入獄的半年時間裡,他也不忘用讀書來沉澱自我,廢寢忘食地用那段時間讀完了《大英百科全書》,那段自由讀書的日子被他描述為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讀書讓他見識遼闊的同時,也賦予他超高的包容性和寬容度。
他以"矮大緊"的名字自稱,經常在微博上po出自己的醜照自嘲,公開場合用自己的容貌開玩笑,面對網友"身懷六甲,學富五車"的調侃,他也一笑置之。真正的自信,不是建立在驚為天人的容貌上,而是經過讀書淬鍊後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讀書,讓人忘卻眼前的苟且,也可以成為一個時常能擁抱遠方的遼闊人。
何炅:我把家裡陽光最好,最舒適的地方放置書桌
何炅在最近的節目中,分享了自己因疫情宅在家的日常。
何炅說自己,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平時因為工作,只能進行碎片化讀書。而疫情期間,不能出門,他就利用這段時間,瘋狂的讀書,輸入,有的時候甚至可以一天讀完兩本書。在節目中,何炅也為觀眾朗讀了自己喜歡的書中的內容,深情款款,表情專注,對讀書的熱愛溢於言表。
曾是大學老師的他對讀書,文字都有著深深的喜愛之情。在節目中他自曝,裝修自己的新家時,特意找了陽光最好,最舒適的一個地方來放置書桌,還在書桌上擺上了筆墨。
人們一次次為何老師超高的情商,機智的救場稱讚,也喜歡他低調平和的生活態度,羨慕他的好人緣,看過何老師的讀書習慣才深知,哪裡來的社交天才與天賜的高情商,全都是在這一朝一夕的讀書過程中得到的歷練。
一場疫情足夠拉開人與人的距離:同樣是宅在家裡,有人在書中尋找自由的遠方,有人囿於家中的狹小天地,在一個個小視頻中流連忘返,在激烈的遊戲中度聊以度日,敲敲睡眠過多導致頭疼的腦袋,感嘆生活的空虛與無聊。
殊不知,讀書是能夠填補生活空虛,精神貧瘠的良方。
對於普通人而言,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最次也可以提高收入
有很多人叫囂"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可現實中隨處可見因為讀書而改變命運的人。
小米科技的創始人雷軍在一檔節目中分享了他少年讀書的經歷:
青年時期的雷軍有著與同齡人一樣的迷茫,有一次在圖書館中看到一本名叫《矽谷之火》的書,裡面講述了賈伯斯等一批人在矽谷創業並引發信息產業顛覆的故事。這給學計算機的他帶來了極大的震動,年僅18歲的他就決定效仿書中前輩,以促進信息科技的發展變革。
引導一個18歲的有志青年走上創業之路,是一本書的力量。
還有北大研究生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上振聾發聵的演講:自己從一個河北農村貧窮家庭出來的女孩,靠著對知識的信仰,一步步成為北大研究生,依靠知識與書籍帶來的力量,成為某文化傳媒公司的CEO。
這同樣是一個依靠讀書觸底反彈,決戰命運的故事。
很多人都說,你說的都是已經成功的人,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同樣可以改變人生軌跡,最次的改變也是能提高自己的收入。
說一個我的真實故事。
我高考考得很差,大學上的專科,讀的是設計類專業,畢業後就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在濟南這座城市,拿著一個月四五千的工資,過著最普通的生活。
沒有什麼特長,沒有什麼技能,也沒有什麼喜歡到發狂的愛好,就是平時沒事的時候,喜歡讀些書,也純粹是因為在書中能看到不同人的精彩人生,所以前期看的書小說,故事居多。
兩三年前,看到一種聽書稿件比較熱,所謂聽書稿就是看完一本書,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書中知識提煉出對讀者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稿酬很可觀(不得不承認,金錢的誘惑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自己也覺得反正平時也讀書,通過讀書賺點外快不更好嗎,於是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學習聽書稿,通過聽書稿開始了寫作副業。
當時通過三四個月的學習,順利籤約平臺,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聽書稿為我帶來了可觀的寫作收入。直到2018年下半年,聽書稿市場開始萎縮,我轉戰頭條,開始自媒體寫作,直到現在成為頭條籤約寫作者,拿到青雲計劃90+,在平臺的寫作收入每月早已達到一兩萬,是我工資的三四倍。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不值得一提,但是閱讀和寫作這件事讓我受益良多,也讓我的收入有了質的飛躍。
那作為職場人,應該如何通過讀書提升自己呢?
職場人讀書要三步走
首先是根據閱讀目的、書的信息快速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我不贊同書有好壞之分的,關鍵看讀書的人。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漫無目的讀書,畢竟時間對於職場人來說還是挺寶貴的,我們要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對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我們可以按照目的給書分類,讀一本書你是想要獲得信息,學習技能,還是愛好驅使,或者就是簡單的消遣娛樂,根據讀書目的,分配讀書時間和比例。比如,在一個月內,學習技能的書要佔70%,愛好和獲取信息的佔20%,消遣娛樂的佔10%。
先統一規劃出讀書的時間,比如說一天一個小時,一個月30個小時,然後根據比例分配讀書類型。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據書的信息快速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我們可以從書的封面、目錄、大綱、前言、結語評價等幾部分快速閱讀,迅速判斷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分為幾部講,能不能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來判斷這本書究竟值不值得讀。
其次,是根據書的類型、閱讀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
我們從小到大的閱讀習慣或者觀念,會造成一種誤解。這種誤解就是,讀書從前到後,一字不落的才叫讀完一本書,這本書才沒浪費。其實從一本書裡,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3-5個地方能讓自己有啟發,這本書就是值得的,就是有價值的。
換句話說,我們要根據書的類型和讀書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高效的讀書方法。
用來獲取信息或娛樂消遣的書可以採用略讀加精讀的方法。這類圖書的閱讀門檻不算高,故事性比較強,並且很容易讓人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但是由於深度不足,帶給知識提高,格局擴大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可以用快速+精讀的方法。
對於書中純粹為了故事進展,情節推進的地方可以略讀,只要知道書中的主人公發生了什麼就可以;對於書中精彩的描寫或是打動自己的句子或情節,就可以精讀。仔細揣摩作者是如何敘述故事的,人物的形象是如何建立的,這段情節是怎樣鋪陳的,自己喜歡的句子好在哪?帶給自己怎樣的感受?都可以通過仔細琢磨,反覆閱讀來獲得收穫。
知識技能類圖書採用主題閱讀的方式。這也是職場人快速提高技能,必須學會的閱讀方法。
所為主題閱讀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帶著一個問題或者主題去閱讀多本書,從而解決問題,提高自己某方面的能力。
比如想要提高寫作能力,我可以詢問在寫作領域比較精通的朋友或者老師,讓他給我列一書單;如果沒有,就可以在豆瓣知乎通過提問,搜集書單。書單找到後,就可以進行主題閱讀了,一般主題閱讀需要遵循的步驟:
明確自己研究的主題,通過查閱圖書館或網際網路確定自己的閱讀邊界,確定閱讀書目;閱讀相關章節。刪繁就簡,對與自己研究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深度閱讀並記筆記,找出自己與作者共鳴的觀點,並進行總結。聯繫實際,構建框架。這一步要將書中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聯繫自己的實際,總結自己的知識框架,為日後的實踐奠定基礎。總結分析。分析自己怎樣才能夠合理地運用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與方法論。
其實所謂的主題閱讀,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閱讀相關主題的書,對這一領域從陌生、熟悉再到構建自己框架的過程,而且和實踐進行結合,能快速調整和試錯,達到熟練並且逐漸掌握技能的目的,這也是職場人最快速高效學習方式。
也許,讀書對於生在職場的我們最大的意義不是學習,而是梁文道在《我懂》裡面說的那句話:
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