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萬天兵看起來不少,其實都是打醬油的。真正上了戰場,還是要靠主將單挑。這十萬天兵的主要作用是造成一種龐大的陣勢,顯示天庭的威嚴,真正打起來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他們更不可能戰死。
一、天庭打仗全部是單挑。
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時,雖然託塔天王李靖帶來了十萬大軍,但是真正打的時候,這十萬大軍基本上只起到了一個圍觀的作用,主要還是靠哪吒、木吒等主力戰將和孫悟空單挑。
後來李天王戰敗,二郎真君出馬,雖然也帶來了不少兵馬,真正打的時候,還是二郎神和孫悟空兩個單挑。
真君與大聖鬥經三百餘合,不知勝負。那真君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隻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朱紅頭髮,惡狠狠,望大聖著頭就砍,這大聖也使神通,變得與二郎身軀一樣,嘴臉一般,舉一條如意金箍棒,卻就如崑崙頂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馬、流元帥,戰兢兢搖不得旌旗;崩、芭二將,虛怯怯使不得刀劍。
看到了沒有?不要說那些天兵天將,就是法術稍微低一點的馬、流元帥,崩、芭二將,也根本不起作用,在旁邊看著都嚇得要尿褲子,更不要談上前打了。
當哪吒、木吒等戰將被孫悟空打敗後,那十萬天兵天將基本上就是一鬨而散,並沒有看到他們仰仗著神多勢眾,一哄而上,和孫悟空混戰。他們並沒有以多欺少。
甚至於,關鍵時刻還需要太上老君親自出馬。
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話畢,自天門上往下一摜,滴流流,徑落花果山營盤裡,可可的著猴王頭上一下。猴王只顧苦戰七聖,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你看看,就算需要太上老君親自動手,這些天兵天將也只是在那裡圍觀,壓根兒就不起作用!
二、天兵天將的作用。
這些天兵天將也並非完全沒有作用,他們所起的作用主要有兩點。
一是起到圍困的作用。
只見眾天丁布羅網,圍住四面;李天王與哪吒,擎照妖鏡,立在空中;真君把大聖圍繞中間,紛紛賭鬥哩。
也就是說,在孫悟空和天庭主將搏鬥時,十萬人馬在四周把他們團團圍住,主要作用還是製造聲勢。
靠這些天兵天將,也困不住孫悟空。
主將戰敗後,這些負責圍困的天兵天將也就散去了。
我們看古代的小說,演義,評書,只要打起仗來,都是武將單挑,這可能是一種藝術的誇張。但是神仙打仗,靠的是法術高低,真的與數量多少無關。
《封神演義》中同樣如此,打到仗就是雙方主將互相之間鬥法,並沒有士兵們什麼事。
你根本無法想像,十萬個天兵天將同時作起法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宏大場面。
不過,由於他們的法力不夠高強,所以真正打起來,作再多的法,也並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反而可能添亂。
二是起到捉拿花果山上小猴小妖的作用。
在孫悟空和二郎神、哪吒、木吒戰鬥時,這些天兵天將趁機捉拿那些小猴小妖。
因此他們的作用主要是配合,不可能說捉拿小猴小妖這種非常繁瑣的小事,也要二郎神等親自出馬。
三、十萬天兵天將的構成。
根據《西遊記》第五回:
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鬥、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
由此可見,這十萬天兵天將,除了姜子牙通過封神,招募了一批天將,比如四大天王、二十八宿等,其主要組成,其實是五嶽四瀆、普天星相等。
既然談到普天星相,問題就很好理解了。
我們知道,天上的星星是數也數不盡的,理論上講,宇宙中的星星和天體,就是天兵天將的兵源,數量可以達到無窮多。
天將主要是由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以及一些重要的恆星等組成。
天兵的來源,主要是由一些小的行星組成,兵源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除非劫數已到,恆星或者行星消亡,這些天兵天將重新陷入輪迴,否則他們都可以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