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當地時間5月11日,在佳士得「展望過去」專場上,畢卡索油畫《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本,以近1.8億美元價格打破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昂貴的藝術品。同時,最新十大全球最貴藝術品排行榜也隨即出爐。其中,有4件油畫作品為西班牙畫家畢卡索所創作,瑞士雕塑家阿爾伯託·賈克梅蒂的雕塑作品也佔得三個席位。縱觀這十件最貴的藝術作品,曾經一度受到熱捧的印象派作品已不見蹤影,20世紀藝術作品卻成為了新寵兒,屢次刷新拍賣成交價格紀錄。
而近日,5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在巴黎蓬皮杜中心開始展出,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實力和藝術市場的價值潛力。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十件世界上最貴的藝術作品,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品。
2015年5月11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成交價:1.79億美元
畢卡索《阿爾及爾的女人》系列作品(該系列作品以字母「A」至「O」編號)的創作始於1954年12月,靈感來自德拉克洛瓦1834年的畫作《阿爾及爾女人》,並在畫作中創造新風格,融合了立體主義、野獸派、新印象派等諸多元素。除了向德拉克洛瓦致敬,畢卡索還將這一系列作為紀念他的朋友及對手法國藝術家亨利•馬蒂斯的一曲輓歌。至1955年2月,「O」版本成為這個系列的收官之作。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 《盧西恩•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2013年11月12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成交價:1,42億美元
《盧西恩·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創作於1969年,由3幅獨立畫組成。主人公盧西恩·弗洛伊德是著名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孫子,與作者是好友,也是藝術家。畫面中,盧西恩·弗洛伊德坐在一張椅子上,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正面,另一部分為側臉。這件作品被評論為「表現培根與弗洛伊德之間關係的傑作」,是「20世紀藝術的代表作」。
2015年5月11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成交價:1.41億美元
賈克梅蒂是20世紀存在主義藝術大師,他的雕塑、繪畫及素描,都源於他對人物形象的獨特觀點,也反映出20世紀人類的軟弱與不堪一擊。尤其是他的雕塑往往呈現出孤瘦、單薄、高貴及顫動的詩意氣質。而這件雕塑全身塗滿碎片式的顏料,人物仿佛經歷了二戰的苦難,伸出纖細的右手,而左手與肩同高,仿佛在抵禦可能的攻擊。
2012年5月2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成交價:1.19億美元
愛德華·蒙克堪稱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1890年,他開始著手創作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其中《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2010年5月4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成交價:1.06以美元
這幅作品為畢卡索1932年所畫,畫中的女人為其情婦瑪麗-德雷莎·華特(Marie-Thérèse Walter)。熟睡中的瑪麗,身體雖已扭曲變形,卻顯得青春豐美且充滿吸引力。瑪麗的上方,是其石膏頭像,散發溫柔的光芒。畫面左方有一株從女子身上長出象徵青春活力的三葉草。頭像與綠葉背後,懸掛著藍色布簾,布簾圍繞著熟睡的瑪麗,形成一個安全的空間。沉浸在愛情裡的畢卡索,將心中所感受到的歡愉與柔情蜜意都表現在畫裡,賦予瑪麗愛神般美麗的形象。
2013年11月13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成交價:1.05億美元
安迪·沃霍爾是視覺藝術運動波普藝術開創者之一。《銀色車禍》是安迪•沃霍爾1963年「死亡」和「災禍」系列的一個部分,也是其中的代表作。《銀色車禍》描繪了一輛汽車撞毀後傷者扭曲的身體從汽車殘骸中爬出的一幕。沃霍爾在畫布的一邊展現了死亡,在另一邊展現了死亡後的世界。
2004年5月5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成交價:1.04億美元
《拿著菸斗的男孩》是畢卡索於1905年24歲時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是其 「玫瑰色時期」代表作之一。當時他剛定居於巴黎蒙馬特區。這幅油畫描繪了一位帶著花環,左手拿著菸斗的巴黎男孩,被評論家譽為「具有達文西《蒙娜麗莎》似的神秘,梵谷《加歇醫生》似的憂鬱的唯美之作」。
2010年2月3日倫敦蘇富比拍賣成交價:6500萬英鎊(約1.039億美元)
《行走的人》系列雕塑由賈科梅蒂親手於 1960年起鑄造,被視為 20世紀現代藝術象徵之一。這座高 1.83米青銅雕塑的瘦長造型,被譽為藝術家「人體形態實驗高峰」,雕塑的人物形象既是一個平凡人的謙遜形象,也是人性的強烈象徵。
2014年11月4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成交價:1.009億美元
《雙輪戰車》是賈科梅蒂代表作,一個「火柴人」般細瘦的女神站在巨大的雙輪式戰車上。藝術評論家評論這件雕塑作品「飽含著撫平創傷、賜予力量和魔力的內涵意義,象徵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復興。」
2006年6月3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成交價:0.952億美元
《朵拉與小貓》是畢卡索於1941年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畫中朵拉的形體怪異,眼睛偏出頭部,既莊嚴又滑稽地坐在一張大木椅上,一隻小黑貓躲在背後。朵拉·瑪爾曾是畢卡索的情婦,並被其拋棄。之後,她在哭泣、憂鬱和孤寂中渡過了漫長的歲月,於1997年窮途潦倒地在巴黎寓所去世。畢卡索名作《哭泣的女人》畫中主角便是朵拉。
被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法國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收藏的5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日前已開始展出。
這5件藝術品分別為徐震的大型裝置作品《集團-四把刀組合》、丁乙的《十示》、張恩利的《材料》和《水》以及趙洋的《春天》。據介紹,這些作品是由知名收藏家鄭志剛、周大為、趙令勇、餘德耀以及佛羅倫斯和丹尼爾·嬌蘭夫婦捐贈的。
在11日晚舉行的捐贈儀式上,蓬皮杜中心主席塞爾日·拉斯維涅表示,這些作品不僅以多元化的現代藝術風格豐富了館藏內容,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實力和勃勃生機。此次捐贈也為中法兩國現代藝術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機。
拉斯維涅說,蓬皮杜中心共收藏了128件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不僅包括20世紀早期劉海粟、徐悲鴻等大師的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畫作,也包括趙無極、黃永砯(與「乒」同音)、嚴培明等在法華人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中國藝術的多樣性。 (歐洲時報/周周 綜合報導)
編輯:周軼倫、攀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