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今年6月,東方網推出系列報導《了不起的小鎮》第一季,在長三角地區,我們通過圖文、視頻、直播帶貨等形式,全面呈現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過程中,小城鎮對大中國的貢獻。
即日起,《了不起的小鎮》第二季正式上線。報導聚焦我國北方的特色小鎮,關注他們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發展。同時,我們也將用視頻和文字的形式,記錄小鎮產業發展過程中所湧現的匠人精神和有趣故事。
今日是《了不起的小鎮》第二季的第四站——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集鎮。
下周,我們還將把第二季小鎮的產品搬進直播間,以帶貨的方式為您全方位呈現小鎮經濟的特色產品,敬請期待。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 張俊學 汪鵬翀
很多人應該都想不到,淘寶平臺上表演服飾產品70%的網絡銷售額,竟然都來自一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十年前只是個邊緣貧困小鎮,在短短幾年的發展中,一躍成為了能進行「一站式生產」的產業小鎮。
這就是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集鎮。通往鎮上的路邊,各種服裝廠、面料輔料商店應接不暇,每隔不遠便可以看到房屋的外牆上畫著淘寶致富的牆面刷畫。它十年成長的奧秘,得從一個村莊說起。
2009是個不一般的年
在變成一個大街小巷都生產演出服飾的小鎮之前,以農業為主的大集鎮,在菏澤市屬於比較落後的地區。
「原本我們是個很貧窮、很落後的村莊,都靠年輕人外出打工。」大集鎮丁樓村黨支部書記任慶生回憶道,在試水踏入淘寶世界之前,他一直是丁樓村的電工,一個月百八十塊錢撐起了整個家。
2009年對任慶生而言不一般。這一年,她的妻子下崗了,之後就在村裡生產影樓服裝的小作坊裡做縫紉。也是在這之後,他的妻子從朋友那兒聽說網上可以銷售東西,因此動了「把丁樓村婦女們做的影樓服飾放網上看看能不能賣」的心思。
儘管任慶生當時有點反對,但自己的妻子是個「認定的事就一定要辦成」的人,思想也比較開放、獨立,所以他硬著頭皮向親戚借錢,湊夠了1400元,從曹縣縣城小店裡買回來一臺組裝電腦。
在朋友的指導下,他們成功上傳了第一件商品,但夫妻二人當時只是把圖片上傳,之後的內容就沒再管。所以那之後的5個月,沒有一單生意。
第一單生意在2010年3月敲上門來。看到第一位買家的留言時,他感到非常「頭大」,當時的自己還不怎麼會打字,網上的溝通交流都沒有嘗試過。雖然心裡緊張,但一切都順順利利,新的嘗試、新的渠道,給任慶生帶來了發家致富新的希望。
這一年是任慶生的創業元年,也是丁樓村的服裝銷售元年。看到任慶生開了網店,村民們紛紛效仿。丁樓村婦女們製作的影樓服裝,就此走出農村。
到2010年春節,任慶生用身份證辦了第二家淘寶網店。那年,兩家網店讓他賺了7000多元的利潤,而村裡開網店的人家也有了一二十戶。
機緣巧合的轉型
做演出服裝也是機緣巧合,在福建一家幼兒園向他們訂做三十件幼兒表演服裝後,任慶生意識到這個市場將帶來很大的商機。元旦、五一、六一,節日聯歡表演會的需求可比影樓單一有限的服裝多得多。
他立馬轉變思路,在網上搜集圖片後,他號召村民開始生產。不出意外,豐厚的回報立馬就來,任慶生帶頭擴大生產、搭建廠房。
「網上的市場太大了,大家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文娛活動越來越多,演出服市場也越來越大,別說我們村,就整個鎮來做也滿足不了。」
但光靠「抄襲」網上的圖做衣服,是沒有辦法持續下去的。沒有自己的品牌,容易被投訴,想要擴張是不可能的。2011年之後,丁樓村乃至大集鎮上的店家們,都開始轉變經營思路。先從自己設計、打板開始,一步步摸索。
自2013年以來,專業打板、設計、美工、模特,在大集鎮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也就是說,只要有人出了一個服飾想法,他就能有一個專業團隊幫他實現。
基於每年固定幾個演出季,大集鎮在元旦、春季以及學生畢業季,總是最為忙碌的。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在國家「全民健康」的號召下,廣場舞、秧歌服,這些不分季節的服飾銷量也極其可觀。
演出服裝這一塊「大蛋糕」,讓整個大集鎮的農民百姓們,都分得一杯羹。依靠著文化電商產業,丁樓村的脫貧致富效果也走在了全鎮前列。
全村脫貧,依託服裝與電商
演出服裝哪裡賣?其銷售渠道靠的就是日益發展的電商。
農村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讓大集鎮實現了「淘寶全覆蓋」,孕育出了全國最大的兒童表演服裝產業集群。
在政府部門興修道路、引進物流、開展開辦電商培訓、組織經驗交流、請相關專家來指導等一系列政策的輔助下,村民們也在發展中逐漸探索出門道,生意也越來越專業。
「過去幾年我們村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整個大集鎮的電子商務呈現爆發式增長。2013年,任慶生自家的公司網上銷售額已經達到400餘萬元,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700餘萬元,而利潤率基本維持在20%。
試水漢服是「蹭熱度」,疫情下如何「自保」?
2020年無疑是一道坎。新冠疫情的防控,要求人們不得群聚。自然,廣場舞、大型演出等人員聚集的活動就因故取消。
而這對演出服裝行業而言,勢必造成很大衝擊。
任慶生對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演出服裝不像之前幾年那樣暢銷。儘管當地憑藉漢服、民族服飾等產品依舊能堅挺,但數據確實大不如前。
「衣服都堆在倉庫裡,這也沒有辦法。」不過,在幾年的發展基礎上,任慶生表示,不少老鄉也開始經營一些農副產品,憑著多年的信譽和經驗來「自保」維持一下。
對此,曹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蘭濤也表示,為了當地產業以及電商戶的發展,曹縣政府也做了深度調研。在演出服裝產業處於停滯期時,鼓勵電商戶們發展其他類別的服裝,像是基礎漢服與工裝等。
而近幾年,在漢服市場大熱後,有著服飾產業基礎的大集鎮也開始試水漢服,用任慶生的話來說,就是「蹭熱度」,憑著多年演出服裝的經驗,經營漢服也差不多是同一個思路。
同演出服裝相似,當地所製作的漢服,多數走大眾、平價的路線。涉足漢服的店家也從最開始向設計師買稿,轉變為自己設計加工。
不出所料,當紅的漢服行業造成全國電商銷售的「井噴」,給當地帶來的也是巨大的利潤。據曹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表示,當地經電商渠道賣出的漢服產品已經佔據到全國漢服線上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附加品也應運而生,就在今年夏天,一部與漢服相關的網絡劇在曹縣正式開機拍攝。該劇出品人表示,曹縣這個地方漢服產業鏈齊全、規模較大,若在漢服產業源頭入手,還可以在網絡劇中展現最新的漢服潮流,同時節省大量物力,自己的短視頻帶貨營銷模式還可與曹縣眾多漢服企業強強聯合。
電商發展3.0
曹縣大集鎮,正是中國首批「淘寶鎮」,所有行政村全部被評為「淘寶村」,也是山東省惟一一個「淘寶村」全覆蓋的鄉鎮。
曹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蘭濤對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表示,阿里巴巴2017年就將曹縣定為中國最大的演出服產業集群。
而基於大集鎮這一以演出服飾為特色產業的「淘寶鎮」,帶起整個曹縣經歷了電商發展的三個階段。最基礎的1.0模式就是當地農民使用自家庭院或建築生產加工,再利用電商平臺進行銷售,自產自銷成為一個「電商戶」的單元,由此發展到整個村、鎮家家戶戶都成為「電商戶」。
而在政府的介入下,農民的單一經營模式在經過整合土地及各方面資源後,升級成為2.0模式。蘭濤表示,在這一階段,當地建設了首個集群產業園——大集鎮電子商務產業園。
在這一佔地120畝的一期項目上,採用了「前店後廠」的模式,24家加工企業,58家分銷實體店,以及20家快遞物流公司在此聚集。布匹批發、設計研發、電腦製版、刺繡印花、服裝加工、網絡銷售、物流快遞等各個環節,均可在產業園內一站式完成。
而電商發展的3.0模式「e裳小鎮」正馬不停蹄地進行中,立志打造一個「宜餐、宜演、宜居、宜遊」的地方。
「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戶收入,電商帶動了整村脫貧,這個效益非常大。」蘭濤表示,在當地發展服裝產業帶動經濟效益的同時,社會效應也很好。「在外打工的人很多也回來創業,農戶家庭和睦;在社會治理方面也有了成效,違法犯罪行為也明顯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