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這樣一部經典,這便是由明代著名小說家吳承恩所撰寫的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魔小說《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求取真經的故事。
小說吸引人的不僅是性格鮮明的師徒四人,更有那來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那妖怪個個本事不同,擅長不同,堵在唐僧的西天取經路上,製造著種種坎坷,阻礙著師徒四人前行。
其中有一個妖怪,既不擅長術法,又無神仙背景傍身,甚至稱得上是平平無奇,卻也在他們西行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柿子溝遇紅鱗大蟒
小西天戰勝黃眉大王后,唐僧師徒四人繼續西進,途徑柿子溝(又是一個不太平的地方) 。這裡人心惶惶,街上行人稀少,偶起一陣風,便引得家家閉門闔窗,膽戰心驚。師徒四人行至此地,見此種景象甚覺困惑,接連拜訪幾家人家都拒絕了他們投宿。
幸而有一對善良的老夫妻,見他們可憐忍著不安收留了他們,向他們講清了緣由,師徒四人這才明白這個地方為何如此「奇異」。
原來此地有一蟒蛇精,蛇身巨大無比,遮天蔽日,兩隻眼睛像遙遙掛在空中的碩大的鮮紅色燈籠,其來時常伴狂風四起,多於深夜出沒,喜食活人。
這村裡已有不少人葬身於其腹中,僅剩下伶仃幾許人也,惶惶度日,提心弔膽。於是,這孫悟空便帶著二師弟豬八戒,三師弟沙悟淨自告奮勇攬下了這為民除害的「活計」。
且說這紅鱗大蟒,雖也歸於妖怪界,可比起那八十一難裡的其他魑魅魍魎,竟有種惘為妖怪的悽涼。但凡提及妖精古怪,人們聯想到的多是形態千變萬化,甚至極為美豔,肉眼凡胎根本辨不出其本身,不僅如此,其個個都是法力通天的主兒。
再看柿子溝的這位妖精主兒,連人形都不能幻化,單是在體型上有別於普通蟒蛇,空長了副巨大身軀,只會張著巨口吃人,除了張嘴囫圇吞「人」,也沒有什麼其他本事了,更別說像其他妖精有呼風喚雨,偷天換日的本領了。
這蟒精修煉數載,竟還口不能言,未通人話,真真是勉勉強強做了個妖怪。可這妖怪本事不大,膽子卻不小,在聽聞了唐僧路過的消息,竟也起了心思。可惜啊,碰上了孫大聖,早早成了短命妖怪。
遭齊天大聖下狠手
齊天大聖孫悟空領著豬八戒和沙和尚在主動請纓降服紅鱗蟒蛇後,很快找到了這妖精的老巢,沒費多少力氣逼著蟒蛇精逃出洞穴。
接下來孫悟空便狠狠秀了一把自己的高超武藝,掄起如意金箍棒,一套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打得那蟒蛇精四處逃竄,無處遁形。
看著蟒蛇精如此狼狽,一心只想斬妖除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大聖也起了些許逗弄的心思。難得遇見如此輕易的戰鬥和這樣不堪一擊的對手,於是孫悟空稍稍示弱,表現出一點力不從心不能敵的意味。
蟒蛇見此張開了血盆大口,對準孫悟空一頓猛吸,大聖假意被蟒蛇吞入了腹中。
不知情的八戒以為大師兄沒了,嚷著要回高老莊,可定了定睛再看,那蛇腹時不時鼓起一個尖角,八戒便懂了大師兄的戰術,默默開始觀戰。
且看那孫悟空在蛇腹中上躥下跳,金箍棒搗的蛇精痛不欲生,在地上四處打滾,毫無還手之力,等孫悟空在蛇腹中玩得盡了興,便直接從蛇腹破洞而出,徒留下蛇精那殘破不堪的屍體。
這戰鬥就此結束,接著師兄弟三人扛起蟒蛇精的屍體,一路炫耀晃悠著向村子返回。
八十一難裡,孫悟空與各路妖怪鬥智鬥勇,難得有如此容易馴服的妖怪,也很少見如此輕鬆取勝的戰鬥。
柿子溝這一難,說是八十一難之一,不如說是孫悟空一個人的歡愉,單方面對妖怪的壓制性打擊,倒有些讓人可憐那條紅鱗蟒蛇,身為妖怪卻缺了妖怪的本事。
這妖怪也逃不開被齊天大聖消滅的悲慘結局,真真是讓人有些可憐它了。在西天路上,這紅鱗大蟒是個少有的特別妖精,遭到大聖如此壓制性的狠擊,這其中大部分原因出在其自己身上。
其法力低下,孫悟空不必耗費多少心力,稍加使勁便可壓制住蟒蛇精,這蟒蛇精亦沒有什麼強大的背景、厲害的法器,這場戰鬥本身就是輕輕鬆鬆的勝利。
除此之外,這蟒蛇精在一定程度上是吃了「啞巴」虧,雖為妖精,不能化形成人,連人語都不通,說是妖精,不如說是體型龐大的蟒蛇,依舊是一未通靈性的動物罷了。
面對這樣一個妖精,孫大聖自然是不假思索,沒有任何顧慮,直接下狠手,乾脆利落,迅速結束這一難。
西遊紅鱗,人中蟒蛇
曾有人說,西遊記中這一章節蟒蛇寓意著莽舌。
這柿子溝的紅鱗蟒蛇口不能言,是因其還未入人道,不通人言,雖為妖怪實為還未修煉得當未通靈性的動物,故而被大聖當作了玩物,戲耍盡興後遭致了孫悟空的狠手,成了八十一難裡最短命的妖精。
吳承恩先生在九九八十一難裡編入了這一章節,不僅僅是八十一難之不可缺少的一章節,也是為了告誡世人說話要思量。
講話時不要帶有莽舌,既不要木呆不吐隻言片語,也不要狂吐胡言亂語,這兩種行為都屬於莽舌行為。
為人處世,與人相處,總離不開語言的交談,得體的話語會使人在社會環境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不明智的語言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得罪了別人,甚至可能會在今後的道路上為自己多增幾道坎。
凡是莽舌行為都是不符合處世之道的,須尋得最合適的方式才能做到最舒服的交談。不要像西遊記裡的紅鱗蟒蛇一樣,吃了莽舌的虧。
講究語言的藝術,在字裡行間多行思考,講話時多添一份認真,這也是一門人生路上需修習的必修課程。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