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儀器」,結構複雜、分區精細,稍有損傷,輕則功能缺失,重則危及生命。神經外科也因此成為最具挑戰、最高難度的醫學領域,一臺神經外科手術往往持續3-8小時,而手術刀下的戰場只在毫釐之間……有這樣一位醫生,用精湛的醫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他就是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郭傳軍。
今年10月17日,37歲的王女士近半個月來總是頭疼頭暈,來到蚌埠三院神經外科就診,值班專家建議她做腦CT檢查,結果讓王女士大吃一驚,自己腦子裡竟然長了個巨大的腦瘤。一天後,王女士和老公急匆匆找到郭傳軍主任,郭主任了解病情後表示:頭疼頭暈的症狀就是這個腦瘤引起的,這個腦瘤直徑4個多釐米,需要手術!但病人也無需過於緊張,因為腫瘤是良性的,手術後基本不會復發。鑑於腫瘤巨大,和海綿竇關係密切,並且和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後交通動脈、視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滑車神經等關係密切,一旦損傷這些結構將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郭傳軍主任和手術團隊經過討論,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並在麻醉和護理團隊的密切配合下,順利切除了腫瘤,術中發現腫瘤起源於海綿竇,成功避開並保護了重要的血管神經。王女士術後神志清醒,肢體活動和言語交流正常,沒有出現任何神經損害症狀。病人及家屬對郭主任表示感謝時,他說:「為病人解除病痛、做好服務是作為醫生的天職,三院神經外科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團隊,還有兄弟科室的全力協助,手術的成功表明我們有能力完成高難度腦腫瘤手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10月28日,21歲的熊某在父母陪同下找到了郭傳軍主任,該病人13年前做過腦瘤手術,最近一個月感覺頭疼、右側肢體乏力,經過檢查發現左額顳腫瘤復發。郭主任團隊經過術前討論後認為:患者首次手術的病理診斷為少突膠質細胞瘤,此次復發腫瘤有進一步惡性病變可能,腫瘤生長在左側額顳葉,為功能區腫瘤,並且與左側大腦中動脈關係密切,術後有可能出現語言障礙及左側肢體乏力加重,甚至偏癱;如果左側大腦中動脈出現損傷,還有可能危及生命!經過精密計劃,手術順利完成,徹底切除了腫瘤,更可喜的是,熊某沒有出現「預料中的語言障礙」,左側肢體乏力不但沒有加重,而且較術前改善明顯,頭疼症狀也消失了。功能區膠質瘤是指與人的意識、言語、肢體活動等密切相關區域的膠質瘤,理想的手術結果就是既切除腫瘤,又保護腦功能,對神經外科醫生挑戰極大。三院神經外科郭主任帶領團隊採用「雕刻式」腫瘤切除技術,成功為病人進行了手術。
▲ 郭傳軍主任看望病人
除了復髮膠質瘤和海綿竇腦膜瘤,三叉神經痛也常常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它表現為突然的、劇烈的面部疼痛,號稱「天下第一痛」。目前,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國際公認金標準,蚌埠三院神經外科通過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及面肌痙攣,取得了顯著療效。病人通過該手術,可以獲得長期的疼痛緩解,不僅面肌痙攣立刻消失,而且手術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費用低,滿意度高,是此類疾病患者的福音。對於無法耐受開顱手術、基礎病較多的高齡患者,蚌埠三院神經外科室採用經皮三叉神經半月節球囊壓迫治療,力求「微創再微創」。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前提下,將手術切口縮小至3cm,並採用美容縫合方式,僅需一張創可貼大小的穿刺點,就能明顯改善三叉神經痛的症狀,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術後舒適度,讓病人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專家的服務。
蚌埠三院神經外科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現已有近40年的發展歷史。該學科為安徽省特色專科、蚌埠市首批臨床重點學科,是國家級神經外科規培教學基地,是蚌埠市抗癲癇協會基地。目前該科以中青年科技人員為主、人才梯隊和專業結構合理,醫學、教學和科研總體實力處於全省先進地位。科室現有醫護人員26人,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4名,其中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6人,主管護師9人,護師4人,護士2人。
在長期的臨床、科研和教學中,蚌埠三院神經外科獲得省、市及衛生廳科學技術成果獎26項,其中安徽省科學技術成果獎4項,國家專利3項,在國內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科室現開展病床40張,擁有德國蔡氏NC-4型神經外科專用手術顯微鏡、德國蛇牌氣動開顱動力系統、德國蛇牌神經內窺鏡、ASA-610型神經外科手術導航系統等各種先進的手術器械和先進的電生理檢測設備。
除了先進的基礎研究設備,蚌埠三院神經外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顱腦腫瘤、椎管內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面肌痙攣顯微鏡下微血管減壓術、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及介入手術、頸椎前路椎間盤摘除及椎間融合術,頸椎前路椎體切除鈦籠置入融合術、頸腰椎後路減壓釘棒固定融合術,脊髓栓系松解術,全內鏡下微創治療腦積水、垂體瘤、蛛網膜囊腫、透明隔囊腫等疾病,在癲癇、重型顱腦損傷、重症腦出血的診治方面形成了特色的專科治療體系,在全省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專家簡介
郭傳軍,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安徽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委員,安徽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淮海醫藥》副主編。曾先後在北京三博腦科醫院、北京301醫院進修學習,2017年作為訪問學者赴奧地利多瑙醫院學習交流。自從事神經外科工作以來,完成各類手術2000餘臺。
擅長腦腫瘤、椎管內腫瘤、顱內動脈瘤、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小腦扁桃體下疝、脊髓空洞、寰樞椎脫位、顱底凹陷、頸椎病等疾病的外科治療。尤其擅長內鏡下微創治療腦積水、透明隔囊腫、蛛網膜囊腫、垂體瘤以及腦出血等疾病,在頸動脈斑塊以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綜合治療及預防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近5年在SCI、中華系列雜誌及國家級雜誌共發表論文7篇,參與主編醫學專著2部,參與翻譯醫學專著1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有4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市級獎勵。
【來源:健康蚌埠官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