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27年的1月,巴金從上海乘船去巴黎留學。輪船在海上航行,他常常早早起床,來到甲板觀看日出。朝陽初升、瞬息萬變的奇妙景象讓他喜愛和陶醉,於是有一天他拿起一支筆寫下的這篇雜記並寄給了他的哥哥們。
《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優秀的散文,編排在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課。這一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學習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由此可知這篇課文是按一定順序來寫的,是什麼呢?去讀課文吧。
1、課文中的生字
「擴、 爛、 鑲 、僅」四字左窄右寬,「範 、努、 替、 紫」上下結構,其中「範」上窄下寬結構。「鑲」左窄右寬,注意筆畫較多,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右邊的部分要寫得扁一些。「紫」上下結構,注意把字寫得扁一些,上面個「此」字。
本課多音字:荷(hé)花 重荷(hè) 重(zhòng)擔 重(chóng)圍
「一剎那」:在課文中的近義詞有「轉眼間、一會兒、一轉眼、一眨眼、瞬間」等。
2、 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本文主要寫了海上日出的過程。
(2)默讀2—5自然段,總結: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順序生動地描寫了海上日出這一景象。
(3)文中巴金先生用「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一句話熱情讚美了海上日出這一自然景象。「這」指日出的景象; 整句話指海上日出是雄偉壯麗的景象。
3、為什麼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細讀課文便能知曉。
第一自然段:寫作者觀看日出的時間、地點和周圍環境。「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我們能夠知道「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常常」說明作者觀察海上日出是一種經常性的行為,因此本文所寫是多次看日出的過程與感受。
第2自然段:寫日出前天空色彩的變化。由淺藍變為紅色,而且是越來越亮。每當這個時候作者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著那裡,渴望著看到海上日出。
重點段落:第三自然段作者細緻觀察,主要寫太陽由露出小半邊臉到完全跳出海面時奇妙而壯觀的景象。「果然」——作者終於看見海上日出的真實情景了。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太陽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負著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衝破」「跳出」具體生動地寫出了太陽由慢到快向上升的過程。作者不僅抓住日出時太陽的( 動態 )變化,還抓住太陽( 顏色 )和( 光線)的變化來寫。
第4自然段:寫天空有雲堆時海上日出的景象。這個時候從雲層中射出的光線由上而下地到水面,一片燦爛,讓人分不清天空和水面,仿佛都融在了一起,水天一色。
第5自然段:寫天邊有黑雲時海上日出的景象。當作者看到太陽被黑雲擋住時,真擔心太陽不能衝出黑雲的包圍,然而太陽終究是衝出重圍。「鑲」「衝」「染」等動詞,既形象地寫出了黑雲遮不住太陽的奇特景觀,也讚美了太陽奮力衝出黑雲的重圍、勢不可擋的上升力量,表達了作者對光明的追求。
最後一自然段,作者發出讚嘆: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他熱愛著大自然,這樣的自然景象怎能不讓人稱讚呢?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樣留心生活、勤於觀察,那麼我們也會在大自然中有驚喜的發現。
最後留道作業吧請按照時間順序描述一種變化中的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