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轉機
倘若時間回到四年前,我根本無法想像自己會對微信產生依賴。記得在不少朋友捨棄QQ轉戰微信時,我還信誓旦旦地講道:微信有什麼好的?我是不會丟棄QQ的。而如今微信成了我每天打開次數最多的軟體,QQ只是在偶爾需要時才會「寵幸」一次。不得不說,網際網路的風來得快去得也快,曾經不可一世的QQ,如今也只能屈居社交領域第二的位置,微信一躍成為了國內用戶群體最大的社交軟體。
作為騰訊旗下用戶數量最多的產品,馬化騰對其也是尤為關注的,特別是那句:「如果沒有微信,騰訊可能就完了」,足以看出馬化騰對於微信的重視程度有多高。擁有7億日活躍用戶的微信,軟體生態是一個大問題,一方面要維護眾多微信用戶,另一方面還要想方設法揪住那些廣告商。
或許大家都抱有疑問:微信不就是靠廣告賺錢?沒錯,但是這句話不全對。作為一款完全免費的通訊軟體,廣告確實是微信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正常的廣告投放也是極其昂貴的,為此不少商家就動起了「小心思」,利用社交軟體功能來擴張自己的產品,這種行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社交裂變。
社交裂變作為網際網路時代,最低成本的營銷方式,一直以來都深受不少商家的青睞,通過誘惑點擊、出讓利益等方式促使用戶分享,繼而達到擴張商品曝光度的效果,成本低、回報高。而分享的用戶越多,商家就越開心,微信的軟體生態也變得越來越糟糕。
比較常見的有這幾種:拼團、搶票、砍價、集贊等等均屬於社交裂變的一種。如果把討論的範圍再擴大一些,朋友圈裡的微商,微信聊天群發廣告,都可以歸為社交裂變。不少用戶為了貪圖小便宜,便會落入商家早已設好的圈套,且不說分享的可信度,即使是真的也要好一陣子折騰,不停地分享、轉發,最後還不一定能得到好處。原本好好的聊天軟體,卻弄得烏煙瘴氣,用戶的體驗度也在持續下降,對於這種行為微信也是不能容忍的。
對於嚴重破壞微信生態環境,影響用戶體驗的行為,微信也給出了嚴厲的處罰措施。微信官方表示:從2020年開始,對於微信外部連結分享的行為,給予嚴肅處理,多次違規者,直接永久封號。畢竟馬化騰可不會跟你開玩笑,大家千萬別不以為然。
針對微信的這一規定,不少用戶都舉雙手贊同,對此筆者也深受其害,相信大家也是如此。借用網上一句很流行的話:許久不聯繫的朋友發來的問候,不是拉票、就是借錢。以往高中、大學的畢業群,也成了營銷連結的出沒之地,包括朋友圈在內,無一倖免,嚴重影響了用戶的聊天體驗。另外針對這種營銷行為,用戶還可以採取舉報的方式,一經核實被舉報者就將面臨封號的處罰,看來這次微信動真格的了。當下微信帳號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如果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而導致封號,自個心裡掂量一下,大家切勿因小失大。
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發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