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服裝實體店沒有生意卻還在堅持?

2020-12-09 喜點多HARRY老師

線下服裝實體店最輝煌的時期過去了!從2013年到2015年,達到峰值後,2016年開始,在逐步下滑,2020年算是徹底跌入谷底。最大的感觸,逛商場,賣服裝的店員比顧客多,沒有看到過服裝店裡熙熙攘攘的,只看到賣奶茶的門口排隊的。

愛福海達HARRY老師認為,生意不好不要怪用戶,就像樹葉的離開,到底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想想到底什麼原因?

1. 基本沒生意

商圈中能開得起獨立鋪面實體店的,多半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品牌讓用戶體驗或者搞形象的。沒有生意是通病,但打破魔咒的太少了。能堅持下來的,小部分是小牌子、雜牌子、外貿甩單、積壓的庫存,承擔不起高房租、高人工,只能轉戰小店鋪,加上網購的衝擊,提供不出又便宜又好看的產品,沒流量、沒轉化,當然基本沒生意。

2. 渠道優勢成了短板

服裝零售已經從渠道為中心到以商品為中心,到現在的以用戶為中心,而原來的品牌實體連鎖、中間商跟不上用戶的訴求變化,產品和知名度層面被衝擊,在產品端,更加關注更高性價比的產品組合,外觀設計更漂亮,體驗更好。傳統的經營模式和廣告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生代用戶群體,門店老化、經營老化,優勢渠道變成了短板,用戶的需求並未減少,只是發生了轉移和轉變。

3. 門檻低的長尾後果

原先的服裝實體店門檻低,甚至可以說沒有,相當長時間都停留在別家賣什麼,我也去找什麼來賣,回來低價拉客拆臺。相當一段時間,滿大街都是服裝店,甚至服裝一條街,而跟風、追風,降低了顧客對服裝個性化、時尚化的期望。有人說,我就是在實體店買衣服,貨真價實,到網上買的都是假貨,實體店越來越少,問題不在此處,而再「便宜」、再「真貨」,花樣少、選擇面窄、更新速度慢,現在的用戶有耐心嗎? 有品牌忠誠度嗎?沒有深受,哪裡來的感同,沒有達理,怎麼可能與用戶共情?

4. 快時尚的崛起

現在能看到的服裝實體店優衣庫、ZARA和HM,快時尚崛起的服裝,雖然號稱「緊跟時尚、歐美風十足、款式多、上新快、價格低」,7天內生產完畢配送到門店,但也擺脫不了「垃圾質量」的詬病。

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大牌的敏感度越來越低,在服裝上,出現了追求「個性化」、「基本款」兩個極端,但快時尚也暴露出,探尋用戶需求方式的效率低、試錯成本高的特點,如何能夠將產品生產流程、迭代周期做到符合市場規律,是一個難解的題,也是多數線下實體店共同的挑戰。

5. 增量市場的爭奪

應該說大多數線下服裝實體店的前途是渺茫的,行情好,賺錢的人就多,寒冬來了,也不是一個賺錢的都沒有,只是賺錢的不是你。

中國服裝市場不斷趨於成熟,任何品牌要想爭奪線下服裝實體店,競爭壓力在不斷加大。只是抱怨房租高、人員貴,根本不能解決服裝門店虧損的問題,如何更進一步精細化管理,做到對銷量、庫存數據的快速響應,對市場反饋的持續跟蹤,真正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才是出路!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評論。一起討論更多熱點話題,請點擊關注。進到愛福海達的多點營銷孵化器圈子中,讓創業不踩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服裝行業暴利,但多數實體店開不下去?
    但現實情況是,現在服裝實體店多數比較蕭條,有些實體商店一天也賣不出幾件衣服,甚至還有經濟學家預測,未來五年之內服裝店會有50%左右消失。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服裝行業雖有暴利,但多數實體店卻開不下去了呢?第一,服裝行業近年來受至電商的衝擊較大。很多年輕人不去逛街,只要跑到淘寶、天貓上面看一下,選擇喜歡的就可以買下來。
  • 服裝生意的良性循環模式
    最近幾天,工作室打版沒有前段時間忙了。也不知道為什麼,聽來工作室的老闆說起,今年這還沒有到陰曆12月,就感覺到像似要放假了。棉衣羽絨服之類的,現在工廠都還在生產,有些,生意不太好的,也已經開始準備春裝。
  • 現在實體店生意難做,可是街上為什麼很少有門面關閉?
    言之有理,現在實體生意難做,但是只是暫時的,因為好的品質只有在實體店有,網上只有便宜更便宜,而質量好的,有些東西比實體店賣的貴很多。 我是做實體店的,現在鋪面按30平米左右,一般縣城年租金在十五萬一年,老闆幾乎是沒有多少錢掙,弄不好,還賠點裡面,如果不堅持,回家呆家裡,錢就向流水,很快一家人一年十來萬生活費要花掉
  • 實體店生意冷淡怪網購,但是網店生意也一年不如一年,這是為什麼
    實體店生意不好綜合因素太大,那些說電商幹掉實體店的人基本上都是跟風說話,根本沒有經過大腦考慮就說出來了。電商對實體店生意有一定影響,但還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實際上往大了說就是經濟不景氣,往小了說就是大家不敢亂花錢。
  • 開業一整天,進店兩個人,為什麼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差?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為什麼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差? 這幾年許多實體店老闆都在抱怨:生意太難做了! 實體店開業一整天,進店人數兩三個; 工廠訂單量減少,房租、人工成本上漲,壓力山大。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大家都還要搶著做
    說到做生意,從遠古時期我們華夏祖先,就懂得以物換物,到商朝貝殼、春秋刀幣、秦朝的銅錢、民國大洋、新中國人民幣。這些購買交換物資的錢幣都是經過了中華上下幾千年轉變傳承過來的。商人們也是經過傳統的過渡一直形成到至今。
  • 為什麼實體店生意幹不過電商、社區團購!問題之一就是價格不透明
    為什麼實體店生意幹不過電商,社區團購、超市,問題之一就是所售商品價格不透明。昨天在培黎地下商城逛,雖說沒有生意,老闆很無聊,一旦你要買他的東西,那價格也是槓槓滴,恨不得把你割肉割地板上。有些實體店賣的東西上面不明碼標價,你得問他這個多少錢?那個多少錢?他有可能就信口開河的說,這一點也是我接受不了的。昨天我眼看著有一個女青年買了兩斤紅糖,問老闆多少錢?老闆說:7元,我看了一下也是雲南紅糖,女青年買了兩斤就走了。
  • 11&77|為什麼服裝生意現在越來越難做?
    2020年對一些行業來說是肉眼可見的艱難,服裝實體店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這個時候還想要開服裝店的朋友就要更加小心了。其實服裝實體零售店,想要生意好,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店鋪的選址。店鋪的選址有多重要呢?
  • 美國百年企業倒下,奢侈品巨頭宣告破產,實體店生意真不好做了?
    大量實體店面對房租、人工成本撐不住,選擇關店,還有不少巨頭企業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可見實體店的生意有多不好做。不過這些都在意料之中,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最大的奢侈品零售商之一也面臨破產,集團對於庫存服裝直接4折「清倉甩賣」,這種情況確實不常見。之前市場有消息表示美國高級連鎖百貨公司尼曼集團,數日內會正式申請破產,成為首家因為疫情倒下的美國大型百貨公司。
  • 服裝生意想做好請圍繞這三點展開
    服裝行業現在的行情,確實會有一些不好幹。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兒呢,可能就是以前銷售渠道少,買衣服的人,只能是通過實體店購買。而現在你看,除了實體店,在網上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購買。做服裝生意,不能怕競爭,款式賣相同也沒關係,整個行業都是這麼發展起來的,也不是說一時半會兒,能改變得了。只需要想辦法,與別人稍微有些不同就好。這裡一點變化,那裡一點變化,一點點不同增加起來就會造就自己的特色出來。
  •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近幾年,大家反映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大家把這一原因歸根於電商的出現,殊不知近幾年電商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就在近些年,大家走在大街小巷會看到很多實體店鋪轉讓,或空房出租等字樣。
  • 實體店生意不好,是什麼原因?「活下去」的出路在哪?
    各行各業都存在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實體店的老闆來說,感覺壓力都「壓在」了自己的身上。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人工成本、房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生意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實體店的生意還不如從前了。
  • 實體店原本生意就不好,疫情期房東沒減租還想漲,就要租不出去了
    看到一則消息,一個實體店老闆到網上大倒苦水。說他們店的房東收店租要漲價,而且合同續約要一下了三年,還要把三年的房租一次性交齊了。這位小老闆苦口婆心,跟他商量,今年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容易,能不能不要漲,先再交一年的店租,就一年,一年後生意好了,要漲租就漲租,要交三年就三年。
  • 服裝行業利潤這麼大,為什麼實體店卻喊「倒閉」?如今真相來了
    說起服裝行業,其實人們都覺得服裝行業是比較暴利的,「進價百元,售價千元」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了。根據業內人士表明,其實服裝行業的暴利現象還是存在的。然而,如果只是看進價和售價的話,根本無法體現出當下服裝行業的現狀。即便是「進價百元,售價千元」,也一樣存在服裝店「倒閉」的現象。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近幾年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大量店鋪轉讓,許多人認為是電商害的。許多實體店老闆也認為生意不好做,電商是「罪魁禍首」。 誠然,伴隨著電商的普及和崛起,許多實體店的生意確實受到不小的影響,而且隨著電商市場規模不斷在擴大,實體店行業市場份額也難逃被擠壓的命運。
  • 眼下這種困境咋還有人服裝生意銷售火爆
    以上所說的這些也不一定準確,畢竟這都是在某音上通過搜索看到的信息,開服裝店想去拿貨的實體店朋友,還是聯繫以前你所拿貨的店,問清楚在說。為啥會說這些,就是看到很多實體店的商家直播會賣貨,都把以前店裡的衣服賣光了,過完年到現在,也個把月了,賣貨了不進貨,可不行。
  • 實體生意難做?為何現在關門的實體店越來越多?這4點原因最現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條人流旺盛的街道,店鋪總是頻繁換人,甚至有的店鋪直接關門轉租?明明整條街地段好,人流大,為啥結果還是「關門」呢?其實,實體店陸續倒閉的消息也就是近些年才開始傳開。不過很多人也親眼看到,街頭巷尾有不少店鋪上都掛著轉租轉讓的信息。即使一些實體店還在營業,也經常選擇清倉大甩賣來吸引顧客。
  • 年會催熱服裝租賃?記者調查:實體店「遇冷」,下單比例僅1成
    一年一度的「單位春晚」少不了員工們自編自演的歌舞表演,而演出服裝租賃生意也隨之走俏。近日封面新聞記者走訪了成都多家服裝租賃店鋪,發現原本應該是生意爆棚的商店如今卻門口羅雀。不少商家都提到,受線上服裝租售和企業年會縮水等等因素影響,店裡生意已不如往年。而顧客則表示,實體店服裝款式單一,租不到合適的只能去網上買。
  • 2020年,在夾縫中生存的實體店,為什麼會大量倒閉?
    疫情期間實體店為什麼會大量倒閉?因為實體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中只有一個獲客入口和銷售場景,這樣就會導致客流量,銷售空間和銷售時間非常局限。 所以2020年後,實體店想要生存,除了線下引流獲客以外,也要藉助社交的場景去實現引流、裂變、變現。 那麼這種多場景引流獲客變現的方法,具體該怎麼落地和運營呢?
  • 國內實體店生意每況愈下,日本實體店卻還活得滋潤,是差服務嗎?
    眾所周知,現在實體店在迅速崛起的電商以及日益上漲的高店租的雙重夾擊下,實體店的生意是每況愈下,如今走過大街小巷,冷冷清清,商鋪關門倒閉轉讓現象是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面臨關門倒閉撐不下去的風險,而在日本確實恰恰相反,街道商場到處還是人流如潮,人來人往,在網絡購物以及智慧型手機蓬勃發展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