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不乏受寵的妃子,如楊貴妃。不過,說朱見深和萬貞兒的情況比較特殊恐怕很多讀者都會贊同,由於兩人年齡的懸殊過大,所以讓他們的情感產生了一種不同的異樣情愫,那就是「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Oedipuscomplex),學術詞彙叫做俄狄浦斯情結。它源自於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俄狄浦斯無意中殺死自己的父親,且在不知道母親的身份之下迎娶了她。後來精神學家們把這種現象加以擴展延伸,將其描述為戀母情結。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進而對母親產生了一種異樣的感情依賴。而朱見深和萬貞兒之間的感情就存在這樣一種「戀母情結」,但萬貞兒並不是朱見深的母親,「戀母情結」並不一定指迷戀自己的母親,而是指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對扮演自己母親這個角色的女性產生的情感依賴。
事情原因「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刺俘虜做了人質,此時的明朝面臨著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朝堂之上一片驚恐,在這個混亂的局勢下,以于謙為首的一群大臣將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推上皇帝的寶座,讓他來穩定時局。
因為這個時候的皇太子朱見深才僅僅兩歲,為了避免主少國疑,因此才讓朱祁鈺來做皇帝。而這個時候已經19歲的萬貞兒被明英宗的母親孫太后(《大明風華》裡的孫若微)派去照料年僅兩歲的朱見深,她並不是朱見深的乳母,僅僅只是侍女,但卻無形之間承擔起朱見深的母親這一角色。
在朱見深一直登基為皇帝前的這段歲月,萬貞兒一直形影不離的待在朱見深的身邊照顧他,這也就不難怪朱見深會對萬貞兒產生一種懵懵懂懂的情感了。再加上萬貞兒和他又沒有血緣關係,這自然讓朱見深不必顧忌人倫禮制,在心理和道德上沒有負擔和束縛。
因此,朱見深繼位為帝以後,心心念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給自己這位貼身保姆一個恰當的名分,那就是冊封她為皇后。但是此舉遭到了他的生母周太后的反對,因為萬貞兒出身低微,只是一個宮女,無奈之下朱見深只好依照周太后的安排迎娶了羽林前衛指揮使吳俊的女兒。
而萬貞兒只被冊封為貴妃,但婚後的朱見深對吳皇后並沒有興趣,心思一心放在了萬貞兒身上。僅僅一個月以後,就找了一個理由把吳皇后給廢了,據說是因為吳皇后和萬貞兒產生了衝突,進而惹怒了朱見深,這才導致吳皇后被廢。
不過吳皇后儘管被廢除了,這並不意味著萬貞兒可以成功上位。新皇后是王氏,這位皇后上位後和萬貞兒保持了一種相對和諧的關係,主要也是王皇后不願去招惹萬貞兒,因此萬貞兒雖然只是貴妃,但實際上已經是後宮的真正主人。
而這些都得賴於朱見深對她的寵愛,哪怕她是一個年長朱見深17歲的女人。
專寵萬氏朱見深對萬貞兒很是寵愛,幾乎已經到了萬般縱容的地步,由此可見朱見深對萬貞兒的迷戀。而萬貞兒也依靠朱見深對自己的寵愛,一時間風頭無兩,權傾朝野。她是後宮的主人,這自然是不必說了,後宮中的其它妃子自然是不敢和她爭風吃醋。
外朝的大臣們看到萬貞兒如此受寵,也開始巴結起萬貞兒。內閣大學士萬安因為和萬貴妃是同姓,因此自認是萬貴妃的侄子,因此和萬貴妃走的很近。不過萬貴妃雖然深得皇帝的寵愛,但是對政治似乎並不感興趣,也無心插手朝政。
她唯一在意的就是鞏固自己在後宮或者說在朱見深心中的地位,她曾為朱見深產下一個兒子,可惜僅僅一年以後就不幸夭折。這對於萬貞兒和朱見深來說打擊頗大,也讓萬貞兒對自己的地位產生了恐慌。因為她知道隨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可能某一天朱見深就會把他拋棄。
正所謂「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
因此萬貞兒不惜一切手段打擊其它試圖以「母憑子貴」的方式上位的妃子,但凡有懷孕跡象的妃子,萬貞兒都會在私底下派出太監悄悄使對方流產。這一度導致朱見深差點絕嗣,他唯一留下的一個兒子明孝宗還是無意中寵信了一個宮女紀氏,而這位紀氏由於人緣不錯,因此得到太監和宮女們冒著被殺頭的風險保全下來的。
直到明孝宗長到六歲時,朱見深才知道自己原來還有一個兒子。但隨著真相被揭開,紀氏也隨之神秘死亡,想來應該是萬貞兒暗下毒手。為了防止太子被害,明孝宗被接到周太后那裡撫養。由此可見朱見深對萬貞兒的寵愛已經達到無限放縱的地步。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58歲的萬貞兒去世,朱見深傷心欲絕,輟朝七日,大哭說: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這一年八月,鬱鬱寡歡的朱見深也隨之去世。
兩人的感情其實是值得肯定的,而萬貞兒雖然手段相當毒辣,但是好在她對朝政不感興趣,好歹沒有做出過什麼禍國殃民的事情,她的一切手段無非都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後宮乃至朱見深心中的地位,其實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親,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讚關注鼓勵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