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坐在一起聊天,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其他人不是說要治國、當大司儀,就是要當宰相,只有曾皙說:我就想在春天的時候,穿著春服,和幾個成年人帶著幾個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後,在舞雩臺上吹風,唱著歌回家。孔子聽完說,巧了,我也是這麼想的。
摘草莓,老燕說這是春天的保留項目。一個春天如果不去大棚裡摘一次草莓,感覺都沒有春天的感覺。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小菜園裡種過一些草莓,稀稀疏疏的,像營養不良。秉著先到先得的公平原則,在草莓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就被我們姐弟倆摘了下肚。所以,草莓成了我們心裡的一道坎,一到春天,就有一個聲音在心裡迴蕩:盤它、盤它、盤它……年前草莓貴,我們一般都會在春節假期找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選一家價格可以接受,口感酸甜適中的草莓園去摘。大棚裡溫度高,得脫了冬服才能進去,棚裡的泥土因為溼潤有點泥濘,最好穿上鞋套再進去。順著壟間的小路一路走,一路摘,如果你不拘小節,也可以一路吃。當然最重要的還有一路拍,拍草莓,拍草莓花,拍和草莓的合影,拍張嘴吃草莓的樣子……在發完朋友圈之後,在付錢之前,摘草莓的儀式感才終於結束。
挖野菜,老燕說這是春天的保留項目。一個春天如果不去田野裡挖一次野菜,感覺都沒有春天的感覺。我們常說的野菜主要分四種:薺菜、馬蘭頭、枸杞頭、菊花腦。而其中尤以薺菜最常見。春節前挖薺菜包餃子,大年初一早上吃,元宵節前挖薺菜包元宵,上燈(年十三)那天晚上吃。薺菜分兩種:板葉薺菜和散葉薺菜。所以挖薺菜時一定要有長輩帶著,防止挖了一堆野菜回來。葉子枯黃的薺菜不要,開花的薺菜也不要,最好是捂在草叢中的,又大又嫩。挖回的薺菜去掉枯葉和根,洗淨後可直接加油清炒,也可切碎後和雞蛋一起炒。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做薺菜餡,餃子、春卷、元宵都可以用薺菜餡來包,香氣濃鬱,風味鮮美,讓人慾罷不能。薺菜可以和肉,和雞蛋,和豆乾搭配,但不管和誰,油得多放點,建議用豬油,薺菜的清香加上豬油的飽滿,讓薺菜吃起來特別香潤,不像野菜像家菜,一口下去,唇齒留香,舒坦!
踏青,老燕說這是春天的保留項目。一個春天如果不出門踏一次青,感覺都沒有春天的感覺。老燕真矯情。春暖花開,惠風和暢,和家人一起出門賞花,露營,放風箏,好不自在。貓藏了一整個冬天,春天正是舒展筋骨的好時機。賞花首選梅花山,和雞鳴寺,梅花山的梅,雞鳴寺的櫻,如果再加上南理工的二月蘭,南京的春色就算賞盡了。露營不必去遠方,家門口的公園,不遠處的大山,甚至江邊的草灘上,都可以搭一個帳篷,鋪一張野餐墊,拿出吃的喝的,擺好燒烤的工具,一次完美的露營就有了。放風箏得找一個空曠的地方,只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沒有高大的樹,也沒有高壓電線桿。江邊是一個不錯的地方,風大,沒有遮擋。東窪子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那兒放風箏的人太多,容易糾纏到一起。放風箏時一個人舉著風箏,一個人拿著線盤,舉風箏的人一鬆手,拿線盤的人就要全力往前跑,一邊跑一邊放線,放一會兒線停一會,必要的時候往回收一點。一張一弛間,風箏就上了天。待風箏穩定了,可以把線盤固定在地上,放風箏的人就可以躺坐在草地上,雙手撐在身後,看風箏在天上飄著,聽春風從耳邊吹過,好不自在。
這些都是春天的儀式感,還真不是老燕的矯情。想一想,人這一生有多少時刻是無憂無慮,自在舒適的?成年人都說小時候是最自由自在的,可是小時候根本沒有自在的概念,有時因為爭奪一個玩具,因為好朋友和其他人多說了一句,因為心心念的物品求而不得,因為父母管教地太嚴……讓小時候的煩惱不比成年人的少,更多時候是想快點長大,以為長大了就可以沒有父母約束,自己掙錢,想幹嘛幹嘛。且不知沒有最煩,只有更煩。到頭來,才發現人這一生從出生就開始不停地煩著各種煩心事,不是煩工作,就是煩生活;不是煩感情,就是煩錢;不是煩今天,就是煩明天。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反正遠近都不自在。一生中真正全身心的自在時光,屈指可數。而在參與儀式感的那一刻,當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正是我們最自在的時光。
所以儀式感要有,它讓我們覺得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