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為什麼不喜歡待在家裡?

2021-03-02 鑽石婚戀

「你看看你,出去瞎浪幹嘛?呆家裡不挺好?」

「出去還得花錢!一杯拿鐵得三十多塊吧?你錢真多!」

「來回還得花車費!你4不4傻!」

「家裡不挺好?你看我宅在家不是照樣工作?」

這種想法都是too young too simple。

為什麼我這麼不建議你呆在家裡?


-01-

[ 別想在家裡學好,正如別想在自習室睡好 ]

每一種環境,都有各自的屬性與功能。

家,即私人旅店。本就是休息的地方,不是用來工作或者學習的。

當你試圖模糊環境的邊界與功能時,該環境原本可能帶給你的意義與收益也會隨之而減少。

 -02-

[ 家是偷懶成本最低的地方 ]

你在家裡一定不會好好工作。

一會兒想吃東西了去冰箱裡翻翻,一會兒累了回到床上去躺躺,一會兒無聊了去刷刷手機... ...

家看上去最溫暖,也最充滿誘惑,你可以毫不費力地享受這些誘惑。

而外部工作環境,將會為你隔離掉大部分誘惑。抱歉,沒床給你躺了,沒電視機給你看了。

咖啡館、自習室這些地方,除你之外還有大量陌生人,他們都是學習者。

其次,有陌生人環繞在你的周圍,這將催生出你更多的興奮與緊張,亦有利於你的專注。

最後,大量學習者共處一室,彼此之間互為隱性的監督者。恭喜你,你無法為所欲為了。

-02-

[ 好像在家裡你會更憂鬱一點 ]

長期呆在家裡的人,其社會屬性也在一點點脫落。

我最深有體會的是,曾經為了準備考研,我連續宅在家一個月沒出去過。

其實是這樣的,個體一旦疏離社會群體,他的語言能力、行動力、表現力都會全線衰退。

這還只是能力上的衰退,另外還有心理上的消極影響。

我們都體會過,呆在家裡,人容易陷入負面消極的漩渦。

此外,呆在家裡更容易迷茫,因為當我們與外部世界失聯時,我們便成為了個體意識的囚徒。

我們終日一個人在家呆著,越來越看不清自己和自己未來的道路。

 

最近還發現一件事,很多人在家不快樂,是因為曬不到陽光啊!

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陽光對人類有積極作用,能讓人擺脫疲勞,充滿活力,這是因為大腦血清素的作用。

維他命D3促使大腦生成更多血清素,而陽光對皮膚的照射就能產生維他命D3。

請快點出門去曬太陽吧!

 

 -03-

[ 優秀的人更喜歡到處浪 ]

沒有人會討厭宅,但是相比於沒有挑戰性的宅,優秀的人更喜歡冒險與挑戰。

為什麼優秀的人更善於走出去?更喜歡浪?

他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的信息渠道更豐富,他們的社交網絡更發達。

越優秀的人,對資源的佔有率越高,能把握更新鮮的信息源,他們是一群站在信息高地上的人。

從小到大,我最明顯的一點感受是,盤踞在我周圍的優秀者,總是生活在別處。

當他們擁有優先掌握信息的能力,實則就已經擁有了超越同齡人的可能。

小時候也許差距還不會拉大,但是越長大,這種差距會越明顯。

政府政策、市場動向、行業資訊、全球動態... ...

當你還在關心糧食和蔬菜,優秀者已經把眼光投向更遠的地方。

 

我喜歡到處走,到處玩,在外工作與學習。

這也正是我為什麼鼓勵你少呆在家裡,多往外走的原因。

 

-04-

[ 人都是社交動物,你也不例外 ]

一個人如果只顧自己學,而不與人交換經驗與見解,便容易陷入知識狹隘、視野局限的境地。

人,是註定要與人產生連接的。

家作為內部環境,始終是閉塞的、不流通的。

身在外部環境的好處就是,你不得不實時與人交流。

這種交流的好處是:信息共享、價值碰撞、鞏固固有知識、融合外部知識。

 

在商務領域,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討論:當今世界,溝通成本逐漸變低。即時通訊、電子郵件、視頻會議已經如此發達,傳統的面對面辦公模式是否還有其意義?

從組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面對面的溝通更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真正理解。因為面對面的方式,更能確保人類積極地投入。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每一個行為動作、手勢、表情細節都會暴露在彼此的視野之下,這對於建立理解與合作至關重要。

 

若你試圖變得優秀,就請離開家。

當你沒有離開它的能力,那裡就是即將把你埋葬的溫柔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不喜歡待在家裡?
    大概是2年前,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儘可能不在家工作。寧願去咖啡廳、去圖書館、去大學自習室也不呆在家裡,能離家就離家,能滾多遠滾多遠。因為這個,家裡人常說我是事兒逼,朋友也覺得這樣蠻傻逼的。「你看看你,出去瞎浪幹嘛?呆家裡不挺好?」「出去還得花錢!一杯拿鐵得三十多塊吧?你錢真多!」「來回還得花車費!你4不4傻!」
  • 待在家裡是一種自主隔離狀態,為什麼還要叫外賣
    從大年三十到現在都窩在家裡,天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菜可以一次囤很多,飯有人做,這日子可謂是盼了很多年才有的理想中的豬欄裡的生活。這個春節,大部分人都是這麼過的,因為待在家裡,不出門,不聚餐,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不給國家添亂。
  • 不喜歡人多,就喜歡宅在家裡的三大星座
    處女座處女座的自我約束力是很明顯的,不喜歡人多,喜歡鑽研,喜歡學習,好奇心強,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承擔去學習,能力上也很強,喜歡宅下來,喜歡一個人默默地學提升自我的技能是基礎,喜歡提升自我的能力,處女座的心思也很淡然,反正是約束力比較強,宅在家裡一個月也是沒有關係的,可以自己尋找到不一樣的生活狀態
  • 我為什麼不建議你在家裡工作?
    大概是2年前,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儘可能不在家工作。寧願去咖啡廳、去圖書館、去大學自習室也不呆在家裡,能離家就離家,能滾多遠滾多遠。因為這個,家裡人常說我是事兒逼,朋友也覺得這樣蠻傻逼的。「你看看你,出去瞎浪幹嘛?呆家裡不挺好?」
  • 夜讀 | 我為什麼不建議你在家裡工作?
    這裡是南方日報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國榮,今晚跟你分享的文章是《我為什麼不建議你在家裡工作?》來源 | 陸JJ公眾號(ID:tiyan818)大概是兩年前,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儘可能不在家工作。 寧願去咖啡廳、去圖書館、去大學自習室也不呆在家裡,能離家就離家,能滾多遠就滾多遠。
  • 你待在家的樣子,暴露了你人生的風水
    有人說:「一個人待在家的樣子,最容易暴露ta的生活層次。無比贊同。多少人,人前精緻乾淨、體面無比,人後卻邋遢懶惰、得過且過;又有多少人,在外是光鮮亮麗的白領精英,在家卻成了連貼身衣物都不愛洗的亂「室」佳人。
  • 「待在家裡」到底是stay home還是stay at home?
    一道休息日,真的只想宅在家裡。天天宅在家裡,做一個宅男宅女的生活,怎麼樣呀?有沒有一種輕鬆寫意般的感覺(◔◡◔)?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待在家裡」。「待在家裡」到底是stay home還是stay at home呢?
  • 索菲·特納號召大家待在家裡,而「黃蜂女」伊萬傑琳·莉莉遭到抨擊
    索菲·特納號召大家待在家裡,而「黃蜂女」伊萬傑琳·莉莉遭到了大家的抨擊!索菲·特納在伊萬傑琳·莉莉面前投下陰影,要求人們呆在家裡,不要「他媽的傻」。當莉莉暗示她一直過著正常的生活,甚至還帶孩子出去玩時,她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我剛把孩子們送到體操訓練營。他們在進去之前都洗手了。他們在玩,在笑。」她寫道。粉絲們迅速指責她帶著孩子們不應該做冒著生命危險的事情,並質問她為什麼不隔離自己。
  • 你為什麼喜歡在家裡吃飯?
    在家裡吃飯,我可以一進門就聞到回鍋肉的味道。媽媽負責盛菜,我負責盛飯擺碗筷,爸爸準備他的好酒和酥脆的花生,奶奶慢悠悠從房間出來,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在一起吃飯。每次想跟媽媽討教怎麼才能做好吃,她就會神秘地說「獨門秘籍,概不外傳」,我想可能媽媽擔心的是我學會後就不回家吃飯了,她喜歡我回家後家裡鬧騰騰的氛圍,熱鬧才是家的本質。為什麼要回家吃飯?充飢的快餐,應酬的酒局,客套的觥籌交錯都只是生存。而漸晚時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看電視有說有笑的吃著熱飯才是真正的生活。
  • 一個人宅在家無聊的心情說說 待在家裡很閒的文案
    4.宅在家的人大概是無聊到一個人自娛自樂了。5.以前限兩個號,不樂意,限單雙號你意見大,現在老實了吧,限人6.無聊的時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發呆7.不懂有的人為什麼要突然問一句「在不在」,直接說清楚什麼事不可以嗎?這樣我才好決定自己到底在不在啊。8.無聊侵襲人身,好似滾滾大潮,人的理智頓時變得蒼白無力。
  • 待在家裡也不錯:來一場快樂生活的實驗!
    女主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是家庭幸福的風向標,今天的文章是一本美好書籍的啟示錄,希望能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小靈感,即便我們待在家裡,還是一樣可以通過微小的改善實驗,收穫令人砰然心動的生活新體驗!文:吉吉《待在家裡也不錯》,是一個對全職媽媽很吸引的題目,當我在香港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激動得快要叫出來!
  • 為什麼越是優秀的女人,越不被人喜歡,原因太過於現實!
    導語:為什麼越是優秀的女人,越不被人喜歡,原因太過於現實! 不要總拿自己和他人相比,這樣不僅會讓你失去自信,還會貶低你的自身價值。 其實這些表面看起來很強大很優秀的女人,內心深處往往很脆弱,只不過她們將自己脆弱的一面偽裝了起來,因為在面對複雜的社會時,往往會因為害怕受到傷害,從而學會隱藏真實的自己。其實這樣生活方式真的很累,可如果自己不堅強,就很難在社會上被人尊重,那麼為什麼在生活中,越是優秀的女人,越不會被人喜歡呢?原因太過於現實。
  • 優秀的人為什麼也會遭到非議
    無論多麼優秀、多麼出色、多麼清高的人,也是生活在紅塵中,難逃俗世中所遭遇的一切:付出,艱辛,讚美,質疑,非議,迎頭而上或迂迴向前,堅持或後退。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一些人無論多優秀,也有人說長道短加以攻擊暱?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不發朋友圈了?」
    本期主播:付子晴記得剛剛有微信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在朋友圈裡曬自己生活裡的大事小事,親朋好友走過路過都會閒聊幾句,彼此互動率都很高......當時發朋友圈代表著一種時髦的生活態度,但隨著微信漸漸「職場化」,不少人都在微信裡添加了客戶、上司、同事、老師等特殊人物,發朋友圈似乎變得不那麼自由了。
  • 優秀的人為什麼總是受到排擠打壓,領導還不喜歡?原因很現實
    但是,公司內部有不少人卻對張濤發難,在領導面前檢舉張濤,說其私下對領導不敬,喜歡擅作主張等等,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領導一開始對此並沒有理會,可隨著大家說的次數多了,也許覺得影響不好,後來找了個藉口明升暗降把張濤又調離了總部。
  • 韋勒圖:我騙女兒外面有小怪獸,所以要一直待在家裡
    同時韋勒圖還是一名好父親,為了不讓女兒們受到驚嚇並保持天真,當自己的女兒們問自己問什麼不能出門時,自己會騙女兒們說外面有小怪獸。韋勒圖表示:「當我女兒問我能不能出去,或者去花園裡玩一會時,我會騙她們在空氣裡有一種小怪獸(飛蟲),不過我會同意她們在我們自己院子裡玩耍。」
  • 為什麼有人過年回到農村不願意出門,就喜歡在家裡宅著「躺屍」?
    對於今年這個年來說,能不出門老實在家呆著的都是明智的,新型肺炎鬧的大家人心惶惶,如果做不到萬全的防護,還是儘量少出門,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當然在沒有這檔子事兒的時候,很多人就不願意出門,寧願自己在家「躺屍」哪裡都不去,說「躺屍」有些難聽,但是卻很形象。
  • 現在不想出去好像也不關疫情什麼事了,單純的想待在家裡了
    由一開始的假期延長的興奮到假期延長的恐懼到假期延長到墮落,是的,假期延長了可以在家多待幾天了,真爽啊!但是漫長的延長時,大家恐懼了,恐懼的是對疫情的害怕,恐懼的是沒有有養家餬口的收入來源,恐懼的是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當假期一再延長時,有的人心態就變了,變得墮落了,大家都不上班,大家都沒有收入來源,那就在家一起待著吧!
  • 每日小乾貨 | 都是「待在家裡」,stay at home、stay home 差在哪...
    許多家長選擇待在家裡照顧小孩。 Closing the shades and binge-watching TV shows can be a good way to relax and pass the time when you stay at home.
  • 為什麼有些大學生不愛待在宿舍裡,喜歡到處浪
    現在的多數大學生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無線網的便捷,現在的大學生,不論男女,總喜歡待在宿舍裡,除了看看手機電影啥的,也玩遊戲做作業。以前是沒辦法,大多數學生除了逛街,上圖書館,就是聽點音樂、評書,聊閒天,基本常窩在寢室裡,多數時候蠻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