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問一下,你是否還在用有線耳機?
在無線藍牙耳機當道的時代,大家都認為有線耳機和無線耳機的區別已經越來越小了,對於音質方面的體驗也自認為無線藍牙耳機並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靜下心仔細去品味每一副無線耳機,慢慢會發現無線耳機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強大,針對同價位的耳機而言,有線耳機始終不亞於無線耳機。
最近到手的HIK S1有線耳機雖然說確實很少人會留意,真正使用的人也會少之又少,但不能否定有線耳機始終有它的市場存在,對於數碼發燒友而言,音質體驗始終是第一位,而無線藍牙耳機只是提供了便攜性,距離取代有線耳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想有線耳機對於聲音的穩定傳輸才是最佳的,也是目前少數人追求的那種純粹。
HIK S1有線耳機的出身並不平凡,在工藝設計上就與很多有線耳機不同。雖然是百元級耳機,採用的卻是萬元級樹脂工藝,耳機的外殼由德國Envision TEC Perfactory 高精度紅蠟3D列印i做胚,在後續的多道工序中嚴加打磨,展現出圓潤細膩的外觀,表面光亮如新。為了提升樹脂的質感,耳機殼表層經過了光油工序,形成的質感也會更加的透徹清晰。
與常規的有線耳機不同的是,HIK S1銀線耳機與線材是獨立的個體,個人看來是非常有創意的一個設計。根據個人需求,可以替換耳機藍牙升級線或者鍍銀升級線,可以說,這個0.78mm雙插針可插拔式設計頗有儀式感,一般的有線耳機是看不到這個設計創意的存在,所以這一款有線耳機有可以說是無線耳機。
在音質的輸出方面,.HIK S1有線耳機已經經過了專業的聲學團隊進行調音,無論是在空間結構還是聲學方面,耳機的調校也是達到了音樂發燒友的需求。當然,光靠人工對聲音的調校始終是不夠的,耳機內部的機構同樣重要,之所以百元級的有線耳機在音質上能夠不俗的表現,主要是來自於這個雙振膜、雙磁路分頻的特斯拉8.0mm同軸雙圈,一共由8個聲學結構結合而成,石墨烯與釹鐵硼磁鐵的組合,我想這也是目前很多無線耳機做不到的,怎麼說在成本上也是有一定的投入。
考慮到性價比的原因,HIK S1有線耳機也沒有丟失屬於它的音質表現,在聆聽過多首高中低音的音樂之後,能夠明顯感受到三頻均衡的震撼體驗,人聲的清晰感和樂器的清脆都可以展現到位。根據官方所說,這個低於0.3%的失真率倒是沒什麼多大的感受,畢竟我沒有專業的設備檢測,但是在實際體驗中,感覺還是可以的,能夠大幅度的還原歌曲原始的聲音。
HIK S1有線耳機在平時的使用過程中,可以發現連接耳機的拔插處是針對耳朵輪廓有一定的彎曲,根據說明書的圖解,是為了便於日常佩戴,在運動中可以防止掉落。剛開始還以為是為了加強線與拔插口的穩定性,才進行一定的軟性包膠,在多次佩戴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貼合耳型的設計,在長時間的佩戴過程中可以更加舒適,因為軟性材質,加上是掛在耳朵上方,所以不會對耳朵形成重力反應,基本是趨於無形佩戴體驗。
有線耳機與無線耳機的過渡,更多還是解決了一定的便利問題,讓喜歡聽音樂的人可以不用過於麻煩,接受線材的舒服,有線轉移到無線,始終是這個時代發展的產物。無可厚非的是,HIK S1有線耳機的存在也是在保留聲音上的純粹,讓少部分專注於音樂體驗的人還能有一個依託,不管怎麼說,有線耳機終究還是需要存在音樂人的視野中,至少到現在還不足以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