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它灰不溜秋還個頭小,但它飽滿又圓潤,肉質遠比大芋頭要細膩得多,沒有顆粒感,完全可以用絲滑一詞來形容它。
切開後,撲鼻而來的是一陣芋頭清香和淡淡的泥土芳香,肉質細膩,白嫩嫩的,因此也叫「牛奶小芋頭」。蒸熟後的小芋頭,立馬變得黏滑柔順,揭開鍋蓋的一瞬間,香氣飄滿了整間屋子,剝開後可是又白又細嫩,細白的肉質能拉出一道道銀絲來。這也就是它要比很多芋頭都黏滑的原因了,吸收大芋母的精華,還帶有淡淡的奶香味。一口咬下,芋頭獨特的綿密感充斥整個口腔,鬆軟又滑嫩,絲絲清甜,唇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而且皮薄如紙,非常好剝,吃起來一點也不費勁。
「小芋頭」的黏液中含有一種化合物,能被人體吸收,幫助提高免疫,農村的孩子身體都是棒棒的!很少感冒發燒。
「小芋頭」作為鹼性食物,能中和體內積存的酸性物質,達到酸鹼平衡。家裡有腸胃不好,消化不好的,老人就說要多吃芋頭,可以補中益氣,幫助人體代謝。
此外,小芋頭它含有大量的抗性澱粉和豐富的維生素,熱量低於一般澱粉(每100g芋頭所含熱量約為80卡),既補充能量,又不易導致發胖。是女孩兒最好的減肥代餐。
這片種植「小芋頭」的地,是穿插著種在蘋果園裡,和野菜一樣自由生長,不用農藥、化肥,不在乎產量。
簍子外面躺在地上的是根莖最大的部分,我們當地叫「芋頭磨」,口感粉質較多、顆粒感強,果肉硬實有點脆脆的,沒有簍子裡的小芋頭嫩滑軟糯。
一身是寶的「小芋頭」 ,作為萬能的食物,我們對它可鹽可甜的多種吃法也有剪不斷的情感。
樸實的吃法:水煮或蒸熟,直接扒皮蘸糖吃。
瓷碗中盛著紅玉般半透明的芋頭,香甜軟糯的果肉纏繞舌尖,猶如「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水和白糖化成漿後再和炸好的芋頭翻炒,糖漿均勻地裹在芋條上,外酥裡嫩的甜脆口感,讓人上癮~
鮮美的肥蛤配合芋頭香,燉1個小時,盛上滿滿一碗,先喝兩口湯,鮮美入口,爽滑潤喉,涼爽的秋日裡暖心又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