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就是大便表情包10周年紀念。
大便表情起源是在日本。但真正全球化推廣開來卻要等到2008年,它是作為Gmail的一個表情符號走入大眾視線的,而到了2010年,它居然一躍成為Unicode 6.0大家庭的一份子。
原文閱讀時間:5分鐘本文閱讀時間:3分鐘
這個表情最開始推出的時候,就是一坨新鮮出爐的屎,旁邊還有幾隻蒼蠅嗡嗡飛的那種。(我的媽,好噁心啊。不信,你看下面這張Android 5.0上的圖。)真的很難相信,發展到今天,居然可以那麼受歡迎。🙈🙈🙈
Emojipedia(表情包搜尋引擎)是這樣描述這個大便表情的。
一坨蛋卷冰淇淋形狀的便便。在大多數版本中,是棕色的,並露出友好的笑容。
大便表情包的靈感來自80年代日本系列漫畫Dr.Slump。《七龍珠》懷念嗎?哈哈,也是這個漫畫作者創作的。關於Dr.Slump的介紹,在這裡:https://zh.wikipedia.org/wiki/IQ%E5%8D%9A%E5%A3%AB
1999年,日本的三大電信運營商KDDI AU,SoftBank和NTT-DoCoMo首次推出表情包,當時的表情包只是用於簡訊和電子郵件的小圖標。
這些表情符號漸漸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部分。為了擴大在日本和亞洲的影響力,Google自然而然地也想往新產品Gmail中注入表情包文化。
大便表情包的創作者全部來自Google。 他們的行業背景有軟體工程師、地區產品經理、測試工程師、國際化推廣專家。
創作團隊一致認為,在Gmail的第一個版本中,必須加上大便表情包。
但Google總部的其他人都認為這個表情有一種被冒犯的意味,有些人甚至認為這個表情會直接毀掉整個用戶體驗。
最終,在創作團隊強烈說服下,大便表情包的提議被採納。
2008年,Google在博客中發布了關於表情符號的標題:「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在博客中,他們這樣描述大便表情符號:
When the bad news smells really bad, 💩 transcends all words.
這篇博客的地址:https://gmail.googleblog.com/2008/10/picture-is-worth-thousand-words.html
緊跟步伐一個月後,Apple也將表情符號(emoji)應用到了自己的產品中。
兩年後,也就是2010年,Unicode Consortium正式批准。這意味著表情符號(emoji)被全行業接受, 成為了真正的語言。( Unicode Consortium就是制定Unicode標準的非盈利性機構)
2015年,史無前例地,牛津字典年度詞是一個表情符號:
有趣的是,與 😂 表情符號一起競爭的是這些詞彙:「共享經濟」、「廣告攔截」、「難民」。
最後的最後,大聲說一句:
💩,生日快樂!特別說明,本文是對10th anniversary of the 💩 poop emoji的編譯。
原文連結: https://hackernoon.com/10th-anniversary-of-the-poop-emoji-aab16fcb5b08
原文作者: Andreas Sandre
圖片來源:Gi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