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青蘿蔔變身村民致富的「金蘿蔔」

2020-12-26 天眼新聞

日前,在赤水市長沙鎮產業扶貧項目現金發放儀式上,該鎮產業扶貧企業東晟農業發展公司向120餘名青蘿蔔種植戶發放了20萬餘元的青蘿蔔收購款,領到貨款的群眾們喜笑顏開。

「種青蘿蔔比我們栽種玉米和紅薯強太多了,這離不開黨委政府的積極動員,今年上半年我們種植豇豆,下半年繼續種植青蘿蔔,收入還要增加。」收購款的群眾嘗到了種植青蘿蔔帶來的增收的甜頭,並表示將繼續與公司籤訂種銷協議,上半年種植豇豆,下半年種植青蘿蔔。

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群眾致富,產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長沙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傳統種植業模式,因地制宜,在長沙鎮高洞村、長沙村、篤睦村建立示範點,依託傳統青蘿蔔線製作技藝,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大戶+群眾」的模式,實行統一定苗、分苗、施肥,周期拔、統一收購,帶動群眾種植青蘿蔔達1000餘畝,收購青蘿蔔1000餘噸,加工成青蘿蔔線300餘噸,戶均增收3000餘元,讓小小青蘿蔔變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金蘿蔔」。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柳

通訊員 袁玉婷

編輯 潘樹濤

編審 向永東

相關焦點

  • 長沙鎮:產業扶貧青蘿蔔,群眾致富「金蘿蔔」
    長沙鎮依託傳統青蘿蔔線製作技藝,實行統一定苗、分苗、施肥,周期拔、統一收購,帶動群眾種植青蘿蔔致富,讓青蘿蔔變成村民致富增收的「金蘿蔔」。通過產業扶貧的方式,降低貧困戶市場風險,讓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道路上無後顧之憂。
  • 儀隴銅鼓鄉:蜜柚變身「致富果」,鼓起村民「錢袋子」
    銅鼓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流轉撂荒土地發展水果產業,把群眾吸納到產業鏈中,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讓他們致富增收。眼下正值蜜柚飄香的季節,走進銅鼓鄉洞磬溝村的柚子林,只見樹上掛滿了果袋,壓低了枝頭。拆開一看,一個個淡黃色的柚子個頭碩大、新鮮飽滿,當地農戶正忙著採摘,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 鄒城市中心店鎮溪湖廠村:胡蘿蔔「種」出致富路
    胡蘿蔔素有「小人參」的美譽,近日,中心店鎮溪湖廠村的胡蘿蔔種植地裡連片的胡蘿蔔陸續成熟,小小的胡蘿蔔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蘿蔔」。中心店鎮溪湖廠村,位於中心鎮東北,是濟寧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美麗鄉村建起來了,群眾生活環境水平提升了,但集體經濟收入一直是村兩委的「煩心事」,為此村裡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找準鄉村致富路。
  • 容縣六王鎮古泉村:鴿子變身「致富鳥」
    在古泉村,鍾雲見證了鴿子變身「致富鳥」,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鍾雲的致富之路吸引了周邊的貧困戶到養殖場來工作,貧困戶負責白鴿的餵食、消毒,白鴿的包裝運輸,幫助貧困戶增收。「回鄉創業還能夠照顧到家裡,六王這地方一直都有人養鴿子,所以我當時就優先考慮養鴿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鍾雲確定養殖白鴿。
  • 小小「紅薯片」變身致富「黃金葉」
    恩塘村位於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由原響堂山、將軍橋村合併而成,是一個總面積11平方公裡,轄47個村民小組,1221戶,4459人的大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9戶、貧困人口328人。種植紅薯是村民多年的習慣,製作紅薯片,作為零食或饋贈禮品更是村裡的一種習俗。
  • 油茶林結出村民「致富果」
    二十多年前,村民們只是自發地在自己房前屋後栽種油茶樹,一百斤茶果也只能榨出幾斤茶油。村民把碾碎的茶麩倒進大木甑裡蒸出香來,做成茶餅,兩三個人用力推動木頭撞擊茶餅擠壓出油。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制油不僅是辛苦的體力活,產量還上不去,村民也很難致富。 進入新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生活理念越來越得到推崇,油茶的價值被更多人認可,當地村民種植油茶的熱情又回來了。
  • 《保衛蘿蔔3》評測:這個蘿蔔不「裸奔」
    2012年飛魚科技的《保衛蘿蔔》卻顛覆了這一觀念,有趣的蘿蔔形象及形形色色充滿可愛感的防禦建築搭配一大波萌系小怪獸,讓遊戲受到了大量玩家的喜愛,這其中不乏大量的女玩家,這也讓保衛蘿蔔變成了一款真正老少鹹宜的「國民級」手遊,如今《保衛蘿蔔3》也蓄勢待發,究竟第三代的續作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忠仁鎮康樂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忠仁鎮康樂村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過程中,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模式,提高種植水平,有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76歲的忠仁鎮康樂村村民祝慶德家中,一進門口,乾淨整潔的院子映入眼帘,祝慶德把他家後院的菜園子分成了兩片,一片種玉米,一片種農家小菜,不僅拓寬了收入渠道,還大大改善了居住環境。
  • 村民致富的敲門人種下一個「科技小院」
    隨著黃土梁村香草試種成功,村民親手制出了成品精油手工皂,也鼓起了腰包。 谷繼成成了「科技小院」的香草專家,還是大家口中的谷老師,更成為了村民致富的敲門人。 各村村民們的翹首企盼,加速著產業規模的擴展。從黃土梁村到沙門村,一棟棟香草大棚搭建起來,種植品種也從金盞菊發展到天竺葵、香蜂草、燻衣草、檸檬香茅等 10 多個品種,一座香草產業園建立起來。
  • 廣西五彩椒從田間「配角」變身致富產業
    【小康中國】廣西五彩椒從田間「配角」變身致富產業【解說】日前,廣西柳州市柳江區土博鎮種植的五彩椒迎來豐收。紫色、黃色、紅色等各色燈籠狀小辣椒結滿田間。該鎮已種植五彩椒25年,產業經歷過多次升級。該地五彩椒作為裝飾植物引入後,經過了田間裝飾、出售鮮椒到如今年生產35萬瓶泡椒,2020年產值預計能達到500多萬元,裝飾品變百萬元致富產業。
  • 「太愛蘿蔔」即將大豐收
    地處山區,受水源地保護及生態公益林保護限制,公有村經濟薄弱,是江北區最落後的欠發達村。在江北區金融辦的牽線搭橋下,中國太保壽險寧波分公司與公有村結為幫扶對子,開展了一系列包括保險知識進農村、慰問貧困村民、包銷農產品等活動。為進一步支持公有村經濟建設,加快村民致富的步伐,中國太保壽險寧波分公司創新幫扶思路,推出「太愛蘿蔔」項目。從2019年起,通過為公有村村民提供韓國有機蘿蔔種子並在後期包銷的方式實現精準扶貧。
  • 且末縣:香蒜種植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巴州統計局、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巴州支公司駐且末縣其木布拉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波華向村民宣布香蒜銷售的金額,工作隊副隊長同古力克逐一為村民發放現金,並鼓勵村民明年再接再勵,實現增產增收。
  • 西華縣:特色林果成村民脫貧致富的「致富果」
    採摘園裡幾個村民正在裝箱,裝好的箱子有序地被裝進了廂貨車。「這是縣城農貿市場的水果批發商老胡,是我們的老客戶,這幾年,我們的櫻桃李可有名了,胡老闆這幾天每天都來拉櫻桃李1000多斤,拉到水果批發市場,很快就批發完了。」 西華縣鴻騰櫻桃李採摘園負責人王騰飛高興地說。今年28歲王騰飛,是一名退伍軍人。
  • 新路河鎮大竹村:甜甜冰糖柚助村民致富
    作為大竹村致富能人,楊理生一直有個「產業富民」的夢想:「我們村交通便利但沒有特色產業,這幾年國家有扶貧政策,我想發展產業帶領村民一起致富。」由於柚子樹壽命長達40年且易管理,加之村裡地理、氣候條件適宜,因此他選擇種植甜度較高的冰糖柚。
  • 11年脫貧路 紙罐罐成為村民致富「金罐罐」
    11年前,風靡歐美國家的兒童玩具pinata對青島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小陳村的村民們來說,陌生且遙遠。11年後,小陳村村主任安志勇帶領村民把生意做到了全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紙罐罐成了小陳村村民致富的「金罐罐」。
  • 江蘇洪澤:紅辣椒種植助力村民走上致富路
    12月9日,走進江蘇洪澤朱壩街道大劉村蔬菜種植區,呈現眼前的一排排塑料大棚連延成片,形成白茫茫的一片蔚為壯觀,正在採摘紅辣椒的村民忙忙碌碌。大棚內,一株株綠油油的辣椒長勢喜人,一個個又大又紅的大辣椒掛滿枝間,讓人賞心悅目。
  • 麻城五腦山:千年小菊花 變身鄉親們的脫貧「致富花」
    黃岡政府網消息(記者陶輝 通訊員榮志偉 毛嘉焱)傳統產業添活力,菊花變身「致富花」,近年來,麻城市促進菊花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科普研學、鄉村旅遊等多種業態,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位於湖北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虎形地村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從無到有發展菊花產業,組織開展與菊花相關的經濟、文化、娛樂等系列活動,推進菊花產業發展,貧困村找準脫貧路,千年小菊花已然成為鄉親們眼中的「致富花」。近日,記者採訪了五腦山林場派駐虎形地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袁偉。記者:袁書記,您帶的這盆菊花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一隻蝦」助力村民養殖致富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一隻蝦」助力村民養殖致富2020-12-22 11:14:00  水產養殖網  通過水產養殖,黃劍秋和合作社的其他農戶都走上了致富奔康的道路。  據了解,大鰲鎮對蝦養殖品種以南美白對蝦為主。南美白對蝦養殖時間集中在每年夏季,一年普遍養殖三茬。但是大鰲鎮的養殖戶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越冬蝦養殖模式,一年能養四茬南美白對蝦。由於適銷對路,越冬蝦的利潤更高,為村民開拓了增收新途徑。
  • 保衛蘿蔔2
    《保衛蘿蔔2》是由北京凱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休閒益智類塔防遊戲,是《保衛蘿蔔》的續作,於2013年11月20日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