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淑瓊
三層式升降餐桌 劉偉國提供┬本報記者 鄭淑瓊
「年輕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什麼事情都想去也敢去嘗試。」7月2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濟南大盛液壓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國多次表示。今年32歲的劉偉國從初中畢業後,幹過建築工人,搞過黃瓜運輸,做過計程車司機,現在經營著一家液壓機械公司,一年產值達四百來萬。他懂得根據市場行情,適時轉變工作軌道,勇於嘗試每一份新的工作。
幹過建築工人,運輸售賣過黃瓜
劉偉國,1981年出生於濟陽縣曲堤鎮王義寨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有個弟弟。他1997年中考,成績不理想沒考上高中,之後跟著村裡人到濟南做建築工人。在建築工地上,他什麼活都幹過,「工地上哪個地方缺人就上哪裡去」。那時,他一天的工資為25元,最多時有30元。因為活不是天天有,一季度下來就賺1000元錢。
他說,那時年輕,幹建築每天早起晚歸,賺得錢又少,他覺得不是長久之計,便想自己做點生意。曲堤黃瓜當時已有一定規模,他和一朋友商量,決定運輸黃瓜到北京出售。1999年,他考取駕照B本。他買了輛六輪大貨車,僱了個司機,從曲堤收購黃瓜運到北京新發地市場售賣。車下午5點從濟南出發,早上4點到北京新發地市場,一個人要開五六個小時。三天走一趟車,一車運一萬斤黃瓜,兩天能賣完,一趟下來價格好時能賺1000元左右,差時就五六百元。劉偉國說,黃瓜價格不穩定,陰天價格高些,晴天價格就相對低些。
因年輕經驗少,劉偉國對菜的質量把握不準,賣菜也沒有策略,隨著幹運輸的人增多,利潤漸漸變少。他說,因自己不太會看黃瓜,收購時往往會有一些質量不那麼好的,運到北京就不新鮮了。售賣時,不懂得好的和次的混著賣,賣到最後,剩一些次的就砸在自己手裡。他說,跑運輸最害怕的就是碰到惡劣天氣,下雨下雪車容易堵在高架上,非常耽誤時間。蔬菜要想賣個好價錢得趕早,要是晚了,黃瓜很可能當天就不好賣,一下雪車就上凍,路非常滑很容易溜車,為了趕時間,也只能硬著頭皮慢慢開,「現在想想都覺得後怕」。
開出租,之後又搞運輸
2002年,劉偉國女兒出生,如果繼續跑運輸就無法照顧家人。考慮到老婆孩子,他又轉行當起計程車司機。他租了一輛濟南的計程車開白班,一天的租金是100元,扣除租金後一天能有100多元的進帳,多的時候有200元。他說,當時幹出租比現在好幹多了,市區一般都挺好跑,只有幾個路口在高峰期會堵車。
2004年後,濟南市區的車輛數目猛增,堵車現象越來越嚴重。一天下來交了租金剩不下多少錢。他說,孩子大了些,妻子一個人也能帶過來。他便又開始幹老本行,買了輛八輪大貨車搞運輸。這回,他不再自己賣貨,而是為別人配貨,賺取運輸費。他說,來回開車還要自己賣黃瓜,太累且賺不到錢。三到四天出一趟車,能賺兩三千塊錢。司機的工資最開始一個月才900元,慢慢漲到2000元。
創辦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2004年到2009年,油價漲幅非常厲害,從四塊五漲到七塊多。劉偉國說,油費飆升,運費的漲幅卻不大,而運輸車輛卻變多,競爭變得激烈。賺運費這條路再走下去就得虧本。2009年,曲堤鎮有不少人開始做升降平臺這個行業。劉國偉同村的一個好友也開始做液壓升降平臺。他經常上朋友那去玩,發現朋友的生意還不錯,他便有了創辦液壓機械公司的想法。
2009年6月,他成立了濟南大盛液壓機械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7萬元。他說,以前沒接觸過升降平臺,創業之初,他花高薪聘請了一個從事升降平臺多年的老師傅。遇到不懂得,經常向同村好友請教學習。他表示,剛開始員工除了老師傅,還有四個電焊工,為了節省成本,他自己也當工人。銷售通過網絡就能解決,產品一發到網上就能賣出去。現在產品主要是訂購生產。
該公司目前生產的升降平臺,主要用於高空作業,例如修路燈、運輸貨物、舞臺演出。產品主要銷往武漢、重慶、臨沂等地。劉偉國介紹,去年起公司開始生產升降餐桌。他說,升降餐桌這個商機還是從顧客的要求中發現的。2012年,新疆拜城縣的一家澱粉公司讓他們公司幫忙生產一個三層的升降餐桌,直徑分別為兩米半、三米半、四米半。公司設計人員根據客戶要求畫出設計圖,客戶看完後表示滿意後,工人就開始根據圖紙來生產。「公司剛給北京的一家公司生產一張兩層的桌子,直徑為兩米半和三米半。」劉偉國介紹。
劉偉國說,現在做升降平臺的廠子越來越多,接的活也多了,但利潤卻少了。前幾年,一年的產值達300萬能有50萬的利潤,而現在400萬的產值可能都賺不到20萬。目前銷售方面不愁,只能靠薄利多銷。他認為升降餐桌市場未來行情應該不錯,只是目前訂購的商家不是太多,「經濟發展好了,我們的生意就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