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北京市有關工作要求,我校後勤與基建處聯合學工部、研工部、團委、校工會、扶貧辦等部門,以世界糧食日為節點,開展了一系列師生愛糧節糧主題教育宣傳周活動。
今年10月16日正好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所在周也是我國愛糧節糧宣傳周。在16日中午,學校食堂舉行「光碟行動,從我做起」激勵活動,在6個食堂餐具回收處及盒飯一條街為當日「光碟者」發放了印有「光碟行動」標語和貿大logo的紙巾作為紀念品獎勵,激勵大家培養節約糧食的習慣。廣大師生積極相應,用實際行動踐行節約精神,當日累計發放紀念品約4500個。
與此同時,後基處聯同校團委在虹遠小廣場開展了關於糧食知識、愛糧意識以及節糧行為的線上線下調查問卷系列活動。王強副校長來到現場並在倡議書宣傳板上簽名,與師生共同接力「光碟行動」。
後基處將會同相關部門對問卷結果、師生提出的愛糧節糧建議以及對於學校食堂的評價和意見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從原材料採購、存儲、加工、售賣等環節深入融入愛糧節糧理念,不斷優化食堂育人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和治理水平。
此外,為營造校園「節約」氛圍,後基處等部門充分利用學校虹遠樓小廣場宣傳欄,精心設計張貼了12張節約糧食宣傳海報,並在校內各樓宇內醒目位置張貼「厲行勤儉節約、制止餐飲浪費」倡議書,引發師生對節約糧食的關心和關注,逐步將勤儉節約深入師生心中。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各學生食堂出現了佩戴綠色袖標「節約糧食監督員」的身影。他們由勤工儉學的學生和教職工志願者組成,在食堂進行節約監督,提醒師生要清空盤中飯菜,將「光碟行動」進行到底。這一周以來,食堂餐後垃圾體量明顯減小,節約成效顯著。不少師生也主動加入「節約糧食監督員」的隊伍,為節約糧食獻上一份力量。
聚點滴之儉,添光碟之彩。後基處聯合宣傳部、校團委通過學校官微陸續推送關於「愛糧節糧」的系列微信軟文,在食堂、校園大屏幕循環播放了愛糧節糧圖片及視頻,以師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普及糧食知識,強化節約意識。後基處黨總支書記李福德親賦小詩:「天地糧心修膳念,朝夕盤道看舌尖。簡約習慣從今起,美好食光在眼前。」 呼籲將綠色、節約、環保融入美麗貿大校園文化建設,傳承節儉美德,倡導簡約生活,避免舌尖上的浪費,從「光碟」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為什麼要愛惜糧食?其實古人早早就給出了答案,讓我們在古詩中一起讀懂勤儉美德。
珍惜糧食
節
糧
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很多人已經不了解農業生產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以至於浪費食物的現象時有發生。作為一個擁有漫長農耕文化歷史的國家,珍惜糧食一直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相信很多人都通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接受過節約糧食的教育。今天跟隨教育小微,通過更多古詩,一起感受糧食生產的不易,領悟勤儉節約的道理——
農忙
在古詩中感受農人的忙碌
1
《新晴野望》
【唐】王維
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閒人, 傾家事南畝。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初夏的鄉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層次清晰,色彩明麗,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詩人在最後兩句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增添了無限生機,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並感受到農忙的勞動氣氛。
2
《觀刈麥》(節選)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崗。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農戶全家男女老少都在為收麥而忙碌。農人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只顧盡力割麥子,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農人卻竭力苦幹,生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糧食的珍惜程度。
3
《四時田園雜興》
【南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賞析: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其樂融融的勞動場景:白天去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卻也不閒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農事
在古詩中體會農事的艱辛
4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節選)
【東晉】陶淵明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禾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賞析:
這首詩開篇直接議論,表明了詩人以勞動為立身之本的勞動觀。中間幾句下筆若不經意,卻道出了春種秋收、稼穡一年的辛苦。然而農事愈是艱難辛苦,愈見詩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堅定。這首詩重點在強調勞動的重要性以及詩人在勞動過程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
5
《農家》
【唐】顏仁鬱
半夜呼兒趁曉耕,
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
將謂田中谷自生。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農民生活的艱苦,後兩句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達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強烈,常用來譏諷那些不知耕作辛苦,耽於吃喝玩樂的人。
6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賞析:
這首詩描寫農民在雨天半夜辛勞耕作的情形。後兩句用「力俱盡」與「殊未明」作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農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的辛苦勞動生活。
勤儉
在古詩中領悟勤儉的美德
7
《度關山》(節選)
【東漢】曹操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賞析:
這首詩指出奢侈是最大的罪惡,應該將節儉奉為社會公德,表現了詩人提倡節儉的思想。
8
《詠史》
【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
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
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
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
終古蒼梧哭翠華。
賞析:
這首詩首聯開門見山,從前賢治國理家事件中,得出經驗教訓:勤儉節約與奢侈浪費為家國興亡之關鍵。「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倡勤儉節約之傳統美德在我國歷史悠久。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讓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9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其四)》(節選)
【北宋】蘇軾
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陳家紫,甘冷恐不如。
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
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淳樸的農人邀請詩人吃荔枝的場景。詩人吃飽後將剩下的荔枝「打包」帶回家給孩子繼續吃。當前我國正大力提倡勤儉之風,外出就餐不妨多向蘇軾學習,「飽食攜其餘」,吃完以後將剩餘的飯菜打包帶走,減少餐飲浪費。
部分文字來源:微言教育
供稿:後勤與基建處
攝影:王卓雅 李宏妍 王瑞
原標題:《節約在貿大:光碟「糧心」,不負美好「食光」;且讀經典,探尋愛糧密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