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科技論文的發表,通常在實驗結束後,需要初步整理和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判斷論文主體內容的重要性,確定所投雜誌的檔次。一般來說,檔次越高的刊物,審稿人水平越高,有新意的成果越不會被埋沒。因此,要敢於向SCI刊物投稿。下面,醫刊彙編譯以SCI期刊為例,簡單介紹科技論文投稿的相關事宜。
一、投稿前的詢問(presubmission inquiries)。為了節省時間,一些雜誌要求作者在投稿前先詢問雜誌編輯對論文內容是否感興趣。詢問時提交的材料包括重要性介紹(可用投稿信內容)和論文摘要。編輯也許會很快邀請寫作者遞交完整的論文(這並不意味著發表的任何承諾),或許告訴寫作者這篇論文不適合在該雜誌發表。當然,如果確認論文重要,即使編輯有否定的回覆,寫作者也可以繼續向該雜誌投稿。
二、撰寫投稿信(cover letter)。投稿信主要是向編輯介紹論文題目、主要內容,突出論文的創新性和價值,希望發表在個該雜誌的什麼欄目或類型,為什麼要發表這篇論文,聲明沒有一稿兩投。還可以簡要指出目前該領域的發展方向,說明該雜誌什麼領域的讀者群對這篇論文感興趣。
三、準備論文(preparation for manuscript)。多數雜誌要求雙倍行距,每一部分最好另起一頁,具體格式依據各雜誌投稿須知中的要求而定。論文修改定稿之前要仔細閱讀所投雜誌的投稿須知,其中一般規定了雜誌的範圍、論文類型、提交方式、審稿過程、格式要求、版權轉讓等信息,應當依據這些信息準備論文。一篇SCI論文一般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前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致謝、參考文獻等部分。
四、版權轉讓協議(copyright transfer)。幾乎所有的雜誌都需要作者籤署版權轉讓協議,一般是論文被接受後籤字,有的雜誌要求所有作者籤字,有的雜誌要求通訊作者籤字即可。
五、利益衝突(conflicts of interest)。對於從事同一種課題研究同行,在投稿時要註明利益衝突,避免論文被這些同行評審。因為可能會使評審結果帶有偏見或者被拒,以有利於利益衝突者的論文發表。
六、推薦審稿人(reviewers)。不少雜誌要求投稿同時推薦3~5名同行審稿人供雜誌的編輯選擇使用。
七、附加信息(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附件信息是一些支持論文內容,而又不能寫入正文的材料或數據。它將有助於審稿人理解正文內容,並且發表後跟正文一起放在網上供大家點擊查看,而不會被印刷在雜誌中。
八、在線投稿(Manuscript Submission)。目前國際上大多數較為知名的期刊都採用了在線投稿系統,進入在線投稿系統後,首先要註冊,然後登陸,填寫有關信息,將稿件和圖片上傳。轉化合成PDF文件,仔細檢查無誤後,點擊「approve」,才算投稿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