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除了竹筍還吃窩頭、採血會主動伸出「胳膊」……9月9日上午,北京動物園啟動大熊貓主題線下遊園體驗,從即日起至9月30日,遊客每周三上午都能聽到有關大熊貓的科普小故事。
「親愛的遊客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大熊貓萌蘭的獸舍丰容科普知識。」今天上午9時整,北京動物園熊貓館內,「大熊貓科普互動小課堂」第一期正式與廣大遊客見面。
之所以選擇今天開啟「大熊貓科普互動小課堂」,是為了紀念一個特殊的日子。1963年9月9日,世界上第一隻圈養的大熊貓「明明」在北京動物園出生。
講解人員今天的講解對象是大熊貓館的「萌蘭」。這隻靠「顏值」吸引遊客的5歲雄性大熊貓,雖然有著290斤的「彪悍身材」,但一舉一動卻很靈活。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萌蘭的獸舍裡擺放著木馬、搖椅和城堡,這些都是它的最愛,但這只是動物丰容項目的一部分……」隨著講解人員的描述,遊客可逐一看到獸舍內的丰容設施,同時也了解了什麼是丰容、為什麼丰容、丰容的種類等動物科普知識。
北京動物園飼養隊副隊長劉學鋒介紹,丰容就是飼養員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來調整動物的居住環境或者是餵食時間和方式,最大限度還原動物們在野外的生存環境,讓它們表現出更多的自然行為。「飼養員會為萌蘭懸掛麻袋,裡面裝著球,它好奇就會探索,一來二去增加了活動時間及樂趣。」
目前,北京動物園飼養並展出大熊貓10隻,每隻大熊貓都有一位專屬飼養員。飼養員不僅負責大熊貓丰容工作,還堅持每日開展行為訓練。
記者在現場看到,手持目標棒的飼養員王小飛正在訓練大熊貓「萌二」,他輕輕呼喚「萌二」的名字,抬起訓練工具「目標棒」,「萌二」就會主動伸出前肢,完成這個動作,王小飛立刻給大熊貓獎勵了一塊水果。
「訓練是很重要的日常工作,不僅可以增強飼養員與大熊貓之間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動物和飼養員間的協作更和諧,體檢時,飼養員就可以幫助動物在非麻醉前提下完成抽血等項目,減少對動物身體的傷害。」劉學鋒說。
通過科普互動講解,遊客可以了解許多大熊貓的幕後故事。比如,熊貓還能吃窩頭;大熊貓也挑食,有的愛吃竹筍,有的愛吃竹葉;大熊貓體檢的時候可以主動伸出前肢配合採血……
北京動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主題線下遊園體驗開啟之後,本月以大熊貓為主題,未來還將策劃更多動物主題的線下活動,為遊客帶來全新體驗。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葉曉彥 程功 鄧偉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