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哈登剛剛歸隊並代表火箭亮相季前賽後,espn專欄作家麥克馬洪就出了一紙長文,洋洋灑灑揭露了哈登在火箭八年來的種種巨星特權和過分行為。
總結全文:
哈登能夠隨意更改球隊常規賽期間的行動日程,每次到哈登喜歡的大城市打客場,球隊都會在當地逗留方便登哥出門瀟灑。
他對火箭教練和球員調整有最終決定權,霍華德、保羅以及麥克海爾的離開都與他有關。
在球隊集體活動中經常遲到或缺席,並因此最終惹毛了「二哥」威少。
去年哈登就以申請交易為威脅,逼迫球隊換走了保羅。
哈登在場上無球進攻時態度惡劣,一旦手中沒有球就消極怠工,最終因此和保羅鬧翻。
無論這篇文章裡摻了多少水分,但都反映了哈登在火箭是徹徹底底地幹預了教練的指揮權、經理的管理權和隊友們的比賽權權利,除了前後兩位老闆(亞歷山大、費爾蒂塔)的球隊所有權,登哥基本插足了一個遍。
「只要球隊有那麼幾天休整,哈登都要飛出去玩或參加派對,但回來又能打出一個50+三雙,所以我們認為這沒問題」上賽季一名火箭官員透露
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快船老大萊昂納德爆出的佔用女更衣室熱身、訓練比賽遲到以及自我決定輪休等一系列出格舉動,今年nba休賽期最吸引人眼球的反而是巨星和球隊們的互相扯皮?
但正如麥克馬洪在文中寫到的:
我不是在批評哈登,而是指出火箭隊混亂的管理環境,哈登只是做了球隊允許他做的一切。如果你每天都給孩子一顆糖,突然有一天不給了然後他開始發脾氣,實在不需要大驚小怪。
但這就暴露出兩個問題,
是什麼促成了哈登在火箭一手遮天的現狀?
為什麼火箭又願意做這樣的冤大頭呢?
同為上賽季的失敗者,休賽期哈登和萊昂納德都被媒體揭了各種「黑料」
一、nba的巨星特權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60年代的凱爾特人王朝,比爾·拉塞爾聽聞一生之敵威爾特·張伯倫籤下了10萬年薪的合同,立刻找到了球隊老闆:我要漲薪,10萬零1塊美金!
當時隊裡的奇葩還不只他一個,今年剛剛過世的球隊傳奇前鋒海因索恩是個大菸鬼,年紀輕輕就體能不佳。但是球隊教練強如奧爾巴赫也不敢把他放到替補席上,只能偷偷多給年輕晚輩拉姆西一點出場時間,並美其名曰「拉姆西是我們的第六人」,「第六人」這個替補專用名詞由此誕生。
和比爾·拉塞爾同年進入nba的海因索恩(中)是凱爾特人王朝前期的當家前鋒,也是nba有名的老煙槍
這還是在以嚴肅刻板著稱的凱爾特人,其他球隊就更不用說了。張伯倫1968年加盟湖人後,發現球隊場邊只供應白水,立刻嚷嚷要提供七星、可樂才過癮。
到了七十年代,還叫盧·阿爾辛多的天勾愈發討厭寒冷乏味的密爾沃基,他更想去紐約、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去體驗更高檔的生活。那時的雄鹿管理層在提前續約時甚至卑微到允許天勾平時住在紐約,只要主場比賽時駕臨密爾沃基即可(跟現在的雄鹿真是一脈相承啊)。但還是被天勾一口回絕,最終不得不將他交易到了湖人換來了一堆零錢碎票。
而到了80年代隨著大鳥和魔術師的「雙雄爭霸」將nba的影響力進一步地提升,球星們也真正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本就在洛杉磯的好萊塢將魔術師奉為座上賓,天天跟著湖人老巴斯鶯歌燕舞,他當時的社交圈子裡都是好萊塢一線大明星,豔遇之盛估計能讓哈登、小杜這樣的後輩羨慕得流口水。
得益於在湖人的豐功偉績,魔術師在好萊塢的地位同樣不低(圖為魔術師與天后麥當娜)
而像巴克利這樣的年輕後輩們也是有樣學樣,在成為76人老大哥nba全明星後,巴克利在訓練場邊有自己專屬「自行車訓練設備」,這臺設備唯一的不同就是上面裝了一個巨大的託盤,方便這隻「空中飛豬」隨時享用各式各樣的披薩、漢堡和三明治。
到了90年代,被尊為聯盟第一球星的喬丹其巨星特權也是毫不含糊,生性好賭的他幾乎將大把私人時間投入到賭博上去,甚至在1992年總決賽期間還飛到拉斯維加斯大西洋賭城去酣戰一番。而關於他在隊內如何化身魔鬼,對隊友如何冷嘲熱諷,甚至將如今的勇士主教練科爾暴打一頓,在《最後一舞》紀錄片中都有過詳細披露。
喬丹對賭博的迷戀一度讓他陷入最艱難的公關危機
到了21世紀,奧尼爾接過喬丹手裡統治nba權柄的同時,在洛杉磯湖人也是作威作福。從2001年起,生性看不上常規賽的鯊魚每年打底休息15場以上常規賽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美其名曰是「休養大腳趾傷病」,可是問到他為何休賽期不處理時,鯊魚立刻振振有詞:「休賽期是我的HappyTime!我可不能用這麼寶貴的時間去治療我該死的訓練傷病!」順便說一句,鯊魚在湖人期間一共出了4張唱片,出演了6部電影。
在統治nba禁區的同時,奧尼爾還痴迷於演藝事業
而這種巨星特權的風氣在nba也是愈演愈烈,姚明在nba的首任大哥弗朗西斯當時綽號就是「Franchise」(特權),他曾經在2003-04賽季常規賽期間請假缺席常規賽,原因竟然是要去觀看一年一度的NFL「超級碗」。當時新官上任的「魔鬼教頭」範甘迪哪裡受得了這種欺負,賽季一結束就督促火箭管理層換來了同樣在魔術「消極怠工」的麥迪。
甚至一向是偏執訓練狂、職業楷模的科比,也曾經在2007年因球隊拒絕用年輕的拜納姆交換基德在一場節目中隊湖人管理層猛烈開火:
「什麼狗屁拜納姆,交換他,我們說的可是基德」
「我每天早上四點半起來訓練、每場比賽全力以赴到底是為了什麼?!球隊不守承諾在先,我還能怎麼做?」
甚至還以當時聯盟唯一的交易否決權為要挾,逼迫湖人將他交易到公牛隊,最終還是因為湖人要價太高(辛裡奇+盧爾.鄧+戈登+選秀權)和老巴斯的親自安撫而作罷,不過如果不是湖人第二年就趕緊弄來了加索爾,天知道黑曼巴會不會一氣之下放棄不思進取的巴斯家族呢?
雖然最終完成了在湖人20年一人一城的偉業,但是科比為曾經和球隊老闆巴斯爆發過矛盾
而勒布朗在nba打出威名之後就幾乎成了「特權球員」的代名詞,騎士一期時球隊管理層幾乎就是圍著他轉,為了留下詹姆斯幾乎在2007年以後幾乎年年溢價引進已過巔峰的巨星幫手,最後將自己撐得難以動彈,而當時聯盟的管理層都已有了共識,勒布朗才是球隊的總經理。
特別是近年來他的密友富保羅(Rich Paul)成立了Clutch經紀公司以後,更是為詹姆斯組建了一支「近衛軍團」,不論是波普、J.R.史密斯、特裡斯坦·湯普森這樣跟著他拿到大合同的隊友、還是最佳拍檔濃眉、「冠軍死敵」追夢格林,甚至年輕一代的特雷·楊、西蒙斯、球哥、新科狀元安東尼·愛德華茲如今都是這家公司的球員。
相比於哈登、萊昂納德還在某一支球隊裡的「作威作福」,詹姆斯對自身的影響力的耕耘不知道要高了多少個段位。
因為詹姆斯,裡奇·保羅已經成長為nba最有權勢的經紀人
了解了這麼多nba老前輩的「事跡」,現在還會驚訝哈登、萊昂納德們的種種「出格舉動」嗎?
二、普通球隊想栓住巨星太難了
休賽期爆出這麼多nba球星們「享受特權」的偉大事跡,也可能是如今的nba老闆們甚至是媒體圈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雖說nba歷史上能夠一人一城、堅守一隊的球星本就寥寥無幾(科比、鄧肯、諾維斯基、斯託克頓),偉大如喬丹、大夢都穿過不同球衣,而奧尼爾的球衣數量都能劃一道彩虹,但像這幾年一樣幾乎數得上的明星級球員都有過甚至準備隨時準備跳槽,甚至直接勒令球隊交易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
雖然nba還是30支球隊老闆們的聯盟,雖然他們還是能從這個全球最成功、影響力最大的商業體育聯盟每年賺大幾億美金,但老闆們的面子實在是越來越掛不住了「都是一群打工人,怎麼現在越來越騎到咱們脖子上了?」
因為當今的nba,越來越是一個由球員主宰的聯盟。
軟弱的肖華根本無法控制聯盟那些自我意識不斷膨脹的巨星
網絡時代拉近了球星們的距離,消除了敵意
在網際網路還沒有完全普及的年代,身處地域同樣廣大的美利堅,球星們的交流方式也僅限於電話和信件,可能唯一的親密交流機會就是每年常規賽的對抗。再加上nba幾十年來的地域和球隊傳統留下的「世仇」觀念,讓很多球員在剛加入聯盟時就成為了老死不相往來的世仇。
於是帕特·萊利在湖人時會宣揚凱爾特人歷史上種種不堪的種族歧視、民族矛盾等社會性問題。
巴克利在新秀賽季就幫助「J博士」歐文把大鳥伯德揍了一頓。
刺客託馬斯會厭惡第一次入選全明星時喬丹的過度張揚,組織全體東部全明星不給喬丹傳球讓他難堪。
甚至麥克海爾84年總決賽對湖人蘭比斯的「晾衣繩」犯規能夠讓凱爾特人球迷津津樂道十幾年。
但是如今這個時代,一切都不同了。
網絡和社交媒體的興起,讓球星們每天都可以點讚互動,而遍布全美的訓練營和球探系統會讓那些天賦少年們從小就是經常打照面的好友。
年少時的考辛斯、德羅贊、史蒂芬森、沃爾們都參加過詹姆斯舉辦的訓練營
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沒事還要點讚轉發加評論,怎麼可能還會誕生80年代湖人Vs凱爾特人、公牛Vs活塞那種只要見
在這個年代,只要實力夠強,巨星們都有可能成為好兄弟、好拍檔,哪怕發展不出「香蕉船兄弟」那樣過命的友誼,臨時組個團刷一下總冠軍副本也是很歡樂的事情。
過度的商業開發讓球員們有了更多收入渠道
而且在這個高度商業化的nba聯盟,頂級巨星們的收入其實越來越不依靠比賽的薪資。
在《福布斯》發布的2019-20賽季NBA球員收入排行榜上,詹姆斯以9240萬美元的創紀錄收入值連續第6年登頂,而這一年湖人給他開出的薪水只有3740萬美元。
1、詹姆斯 9240萬(薪水3740萬,場外贊助5500萬)
2、庫裡 8520萬(薪水4020萬,場外贊助4500萬)
3、杜蘭特 7320萬(薪水3820萬,場外贊助3500萬)
而排名前三位的詹姆斯、庫裡、杜蘭特的收入分布中, 他們在場外的贊助費等其他收入都幾乎超過了他們在各支球隊掙到的死工資。這還不算他們在稅收和個人投資領域的球場收益。
像詹姆斯這樣的頂級巨星,球場上的收入早已不是他的主要經濟來源
以詹姆斯2010年加盟熱火為例,雖然在熱火的年薪(1450萬美元)比留在騎士少了大約250萬美金,但因為當時邁阿密所在的佛羅裡達州沒有州稅,(球員實力收入=球隊工資-聯邦稅-各自州稅),詹姆斯實際到手的薪資收入甚至比他留在克利夫蘭拿到的還要多。
而杜蘭特2016年加盟勇士時雖然年薪相比留在雷霆也有所下滑,但是他來到的勇士正靠著美國矽谷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科技金礦」,對於他個人財富的投資和增值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隱形價值」同樣不會體現在球員年收入裡的。
如今的巨星們都明白製造轉會傳聞、加盟大城市豪門、奪得總冠軍都可以瞬間讓他們成為整個nba世界的焦點,這對於他們在網絡上熱度和流量的增益幾乎是火山爆發式的刺激。
自從冒出哈登轉會的傳聞,每天都能看到有關哈登的各種消息
還是以詹姆斯為例,自從2018年選擇駕臨洛杉磯湖人,「詹姆斯+湖人」這兩個nba最具影響力的大IP結合所帶來的熱度,這兩年來恐怕其他29支球隊相加也比不上。
這些效應疊加帶來的經濟價值和隱形收入又豈是在一支球隊默默耕耘數十年可比的呢?
當然除了科比留在湖人。
對總冠軍的過度解讀成為了頂級巨星的心病
在如今這個網絡信息泛濫的年代,nba世界的「成王敗寇、贏家通吃一切」的觀念已經強烈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27歲的字母哥這兩年常規賽打出了歷史級別的逆天數據,但是連續季後賽失利也被噴得體無完膚。甚至一心留他的雄鹿以歷史頂薪與他續約也被認為是腦殘的決定,要知道在他這個年紀喬丹、詹姆斯可都沒拿到冠軍。
只因為暫時還沒有拿到冠軍,字母哥即使長約留守雄鹿,網上依舊質疑聲不斷
2019年的萊昂納德在率領猛龍隊奪冠後、已經被拿出來討論是否超越詹姆斯晉級「聯盟第一人」。可是今年季後賽恥辱性慘敗給掘金後,他幾乎和2011年的勒布朗一樣被抨擊成了「下水道的老鼠」。
前幾年的哈登一邊打出各種50+、60+的逆天得分數據、一邊率領著火箭力抗五星勇士,幾乎是聯盟近十年最恐怖的得分機器,可是連續的衝冠失敗也讓大眾失去了對他的寵愛,最近的一系列爆發不過是前幾年失望情緒的厚積薄發。
如今的輿論,恨不得一個巨星打出名堂後就立刻在季後賽揚名立萬、獲得總冠軍,最好再把詹姆斯從「聯盟第一人」的寶座上一腳踹飛,這樣才是完美的英雄人物。而一旦失敗,之前捧得越高、秋後算帳的力度直接就乘以2。
被捧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慘。今年的萊昂納德和喬治想必感受頗深
如果是在現在的網絡環境下,
喬丹季後賽連續三年淘汰會被罵得體無完膚,表現再好也會被認為是數據刷子。
科比2003-05年接連遭遇衝擊四連冠失敗+「ok組合」矛盾+鷹縣事件估計得直接被宣布「社會性死亡」。
07年加內特選擇凱爾特人同樣會被認為是叛徒、軟蛋和報團鼻祖。
斯託克頓、馬龍、尤因、雷吉·米勒這樣堅守球隊十幾年始終無冠的名宿恐怕早已扛不住奪冠壓力而紛紛抱團。
現在想來詹姆斯、庫裡、哈登、杜蘭特、歐文這些天天被自媒體博主和網絡噴子們放在嘴邊的「流量擔當」,能堅持到現在還真是殊為不易呢。
無論生涯已經多麼成功,庫裡和詹姆斯這兩個同出生於阿克倫的孩子都時刻面臨著巨大的爭議
所以如今像字母哥、庫裡那樣依舊選擇為老東家奉獻青春的頂級巨星,值得我們為他的膽魄和堅持脫帽致敬。
而詹姆斯、杜蘭特、哈登這樣選擇離隊或者急於離隊的巨星,造成他們如此心態和選擇的責任,到底該誰來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