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方財富私募風雲榜論壇於2021年1月9日下午在上海隆重舉辦。論壇以「新機遇·新動力·新格局」為主題,特邀銀行理財子公司、信託及私募基金行業精英開展主題演講和圓桌對話,重量級嘉賓匯聚,共謀資本市場動態及資管行業發展。
上海明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投資總監解環宇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量化投資2020回顧與2021展望》,以下為演講速記:
解環宇: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我是解環宇。我們首先回顧2020年,2020是量化快速發展的一年,私募量化機構管理規模首次超過五千億人民幣。整年量化股票多頭,中性產品以及CTA這三種策略在2020都取得了不俗表現。但是量化從規模到佔比都是偏低的,由於疫情的原因,資金加速進入二級市場,公募私募資產管理規模均有大幅的提升,量化佔比雖然有所提高,但是相比於海外的40%這個比例而言,我們的未來空間依然廣闊。
先從股票說起,A股股票數量在2020年大幅增加,隨著將來註冊制放開,未來股票還會增加,有利於量化。從成交額來看,也是非常高的一年,達到了194萬億。流動性分布方面,中國是個比較特殊的市場,80%的股票流動性都不錯,中國有接近三千支的股票,能達到日均五千萬以上的交易額,非常適合做量化。
全年市場超額的表現,根據託管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中性產品的平均收益在10%左右。但是其中上半年佔最主要的部分,達到了7%。也就是下半年只有3%左右。下半年這個3%,其實還有一部分來自於打新收益,如果去掉打新收益,可能就更低。所以對於中性策略,對於超額來講,2021年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我們再提一個對於中性產品業績很相關的一點,就是對衝成本。以現在最主要的500對衝產品來講,2020年全年的中性產品平均對衝成本在8%以上。在有一些時間點,更達到了誇張的14%,這對於中性產品是非常有挑戰的。分析其原因,一個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中國對衝工具缺乏,大家都要通過500股指期貨來進行對衝多頭。再有一個原因,今年下半年打新收益非常好,打新基金規模擴得很厲害。他們要建倉股指期貨空頭來對衝多頭,所以把貼水繼續擴大了很多。我們預計隨著打新收益的降低,2021年有望回到19年的平均狀態,也就是7%-8%的對衝成本。
最後看CTA,2020年是CTA大年,我們認為2021年還會繼續延續。因為疫情導致歐美國家超發,疫情導致需求降低,需求降低通常會使大宗商品承壓,價格承壓。但是弱勢的美元又會帶來大宗商品的漲價,這個一漲一跌,今年就形成了很多的波動。眾所周知,波動是有利於量化CTA的,所以今年CTA平均業績達到27%,遠遠好於往年。我們再回顧一下這幾年量化股票多頭的超額收益情況,頭部量化機構在2018年還能取得30%-35%的收益。到今年的20%-25%,雖然平均來看好於主觀多頭,但是主觀多頭畢竟有這麼多年的歷史,長期做到10%-15%,是非常了不起的數據。我們預計隨著量化管理規模的逐步增加,我們長期也是接近15%的超額水平。
第二個誤區,傳統認為量化管理管不了那麼大的資金,這個我們從發第一支量化產品開始,一直飽受質疑。但是你看美國,美國的幾支對衝基金,他們加完了槓桿的交易頭寸是大於500億美元的。反過來看,美國的交易量差不多現在是中國的1.5倍。但是中國的交易量比較分散。所以中國可投資性理論上不輸於美國。我們反推過來,中國的股票容量是非常大的。
回顧完2020,開始展望一下2021。我們從三個角度展望2021,第一個從CTA開始講起,2020年是CTA的大年,我們認為2021年CTA依然有很大的投資機會,有望延續2020年的行情。疫情導致經濟放緩,需求降低,大宗商品價格承壓,會形成波動。但是今年疫苗會推出,大宗商品有望繼續漲價,就會帶來中間很多的波動,波動是利好與CTA策略的。第二點就是接上面的市場有效性,市場有效性肯定會進一步提升,因為機構佔比會進一步增加。目前量化約佔20%,預計未來會繼續增加。但是預計會放緩,邊際效應導致α的有效性損失會慢慢減緩。第三個,我想提到滬深300指數。其實滬深300指數一直有點被量化遺忘。滬深300指數相比中證500指數是個藍海。
我們進一步分析市場有效性,市場有效性提高的趨勢,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我們認為21年會得到一些緩衝。原因就是2020年,其實是量化擴張非常大的一年,這一年吃掉了很多α,讓超額都變得難做了。這樣的環境下,大家想尋求新的突破,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新增規模可能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放緩,量化規模的增速,又是對於市場有效性提高是最重要的。因為量化的交易量大,也就是市場交易量佔比高,它經常會買賣,會更讓價格進入到一個合理的區間。其次才是股票類公募基金的規模增速,對於市場有效性的提升,量化管理的規模增速是大於公募基金規模增速的。公募基金規模增速當然也是會會提高市場的有效性。但是它更偏向於長期市場有效性,量化是偏向於短期市場有效性。
我大至講一下量化收益的來源,收益分為盈虧比、勝率、頻率、倉位。量化的話,我們目前的主流量化機構,是以量價策略為主。為什麼基本面會在未來具備價值呢?叫基本面因子,或者基本面策略都可以。我們看一下這三個點上的特點,基本面具有高盈虧率、中勝率、低頻率的特點。低頻率就意味著它的容量要比傳統的量價要大。傳統量價具有中盈虧比,中勝率或者是中偏高的勝率,高換手,高頻率的特點,它的容量就會有限。有些人說叫高頻也好,叫日內交易也好,這些策略在中國市場交易量,比如說平均我們認為八千億的情況下,它的容量十分有限,但是基本面,我們可以對標到一些分析師因子,這些因子換手率很低,所以它容量很大。主觀研究員的因子,我們認為將來會被大量的機構所採納,因為現在已經有一些量化機構開始在這方面做配置了。比如說一些主觀的研究員,他們把因子作為輸入,和量化、傳統策略混在一起,這樣有助於擴容。最後一個滬深300增強具備價值,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幅圖。金牛5年股票私募,這是過去幾年年化超額表現最好的幾家主觀私募,300超額5%-19%。這方面我們量化滬深300指數近五年都維持在15%以上。具備配置的價值。行業龍頭大多數在300裡面,滬深300指數過去三年裡面每一年都跑贏了500。所以得到一個結論,當500選股模型超額收益,無法領先滬深300指數6%的時候,滬深300指數增強就具備配置價值了。
最後我們做一下中性產品的展望。剛才提到的300指數增強。具有很好的配置價值,300的對衝也是同樣的。為什麼呢?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剛才分析到300是以龍頭為主的指數,在300內選股,股票市值是更大的,容量是更大的。超額隨著500的超額越來越難做,300超額和500超額逐步逼近,從超額的角度來講,或者是容量角度來講,300已經初具優勢。我們再從對衝角度來講,300在今年整個2020年的情況下,貼水80%時間內低於2%。甚至有30%-40%的時間都是0。這個相比500股指期貨就有很大的優勢了,所以我們認為300的對衝,在中性產品裡面的配置是很重要的。其次我們說對於中性產品收益的展望,我們認為會進一步降低,不管是300對衝還是500對衝,都會進一步降低。由於超額的下降,還有超額成本,假如回到19年,平均7-8個點,其實中性產品的最後業績還是很有壓力的。比如想達到兩位數10%,還是很有難度的。
如何提高中性產品的預計收益呢?我們有一些方法,接下來說的三種,第一個動態調整敞口,也就是通過動態調整對衝的股指期貨倉位來提高收益,控制好波動。第二種方法,就是混入其他策略增加收益。多策略的好處,是在降低波動性的同時,又不影響收益。2021年可能繼續是CTA的大年,歷史上CTA在各年的表現也能看到,在2015年的下半年、2016年、2018年,這三個股票多頭非常差的時間段,CTA都取得了異常好的表現。雖然這個數據點有點少,但是從原理上來講,CTA一定程度上和股票多頭是互補的。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經常會說到的基差擇時,選擇性的在一些時間點把中性產品擴上去。而不是一定要開500期貨,這種是不太可取的。這個就是大致我們對於2021年中性產品的預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D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