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意義與啟示

2021-12-28 修行圈

黃曉明頌《心經》MV

《心經》的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該經是佛教經論中文字最為簡短精煉,而內容又極為豐富的一部經典。全經雖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二個字,卻涵蓋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內容精華。

《心經》啟示我們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無論是親眷、財色,名利,地位等各種身外之物,最後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不能執著於假有,而捨不得,放不下。只有你看破這一點後,才能夠去掉參透世事的苦空無常,從而放下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執著。

《心經》中還有哪些人生啟示?我們一起來看看星雲大師的解讀。


星雲大師講《心經》

▲星雲大師手書《心經》


心的種類

讀《般若心經》,一定要了解「心」。人有好多種心,如肉團心、緣慮心、精要心、堅實心等等。草木也有心,但是草木的心跟我們人的心不一樣,草木的心只是一種物理上的反應,不是心理上的反應。

「肉團心」,乃現在身中,父母血氣所生者是。大家都有一個心臟,心臟一停就不能活命了,所以要好好保護它。

「緣慮心」,就是思想、分別的心,它能分別好的壞的、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

「精要心」,是指能積聚諸經中所有的核心要義,如《般若心經》積聚《大般若經》六百卷之精要;也是一種有規律的見解,有規律的正見,有正見的認識。

至於「堅實心」,也就是如同金剛般堅固真實的心。

佛教裡有一部很有名的經典,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之堅固,能破壞任何東西,但沒有東西能破壞得了它。金剛就是真如心,就是我們不變的、不死的、不壞的真心。等於黃金,你把它丟到陰溝裡,丟到垃圾箱裡,經過了十年、百年,再把它拿出來,它還是黃金,沒有腐爛,也沒有損壞。有情眾生六道裡輪轉,雖是流轉生死,但是我還是我,我的真如自性、真心佛性還是不變、不死的。

多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關於美國有人要換心的新聞。世界上有幾個換心的人?有人聽到這個消息時大為驚訝:「不得了啊!把你的心換成他的心,這不是錯亂因果了嗎?」一個人一生的善惡、是非、好壞,都移到另一個人的身上去,以後他該怎麼辦呢?其實他換的是心臟,換的是肉團心,不是換堅實心。把肉團心搬來給你,搬來給他,甚至搬給幾十個人,也不要緊;雖然我的心臟壞了,但是我的堅實心沒有壞,堅實心是換不了的。肉團心換心,這是生理上的,不是心理上的;是科學的,不是佛學的。那麼科學是科學,佛學是佛學,科學是沒有辦法超越佛學的。

要成為一位航天員,很不簡單。當年在美國,航天員要接受各種技術、各種能力的訓練,其中也包含了禪定、瑜伽的訓練,通過層層考驗之後,才用火箭將他們送上月球。不得了啊,以後大家統統都相信科學,不相信佛學,不相信念佛了,要想往生極樂世界,何必苦苦地再念阿彌陀佛,只要火箭一發射,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樣一來,佛學不就沒有科學有用了嗎?

可是再仔細想一想,科學並沒有佛學有用,科學能把人訓練好後送到三十八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上去,但是不能把一個人訓練得登入自己的心坎裡。要讓我們的心登入我們心上的世界,科學沒有辦法做到,一定要靠我們自己才有辦法。所以,極樂世界是我們心裡的世界

極樂世界距離地球有多遠?佛經說:十萬億佛土,十萬億三千大千世界。但是經典裡又告訴我們,念佛「於一念傾,得生彼國」,那速度可快了。因此,極樂世界,說遠十萬億佛土,說近一剎那間。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淨土是我們心裡的淨土,所以要訓練自己進入到這個世界裡。要如何登陸到心裡的淨土世界?佛教有一本《淨土聖賢錄》,這一本書裡,有好幾千個人正是用各種念佛的方法登陸到心上解脫的世界。

緣慮心

說到「緣慮心」,有一個禪宗大德叫德山禪師,他精研般若經典《金剛經》,並且做了一本註解,叫作《青龍疏鈔》。他在北方時,聽說南方禪宗講究的是「直指本性,見性成佛」,心想:哪裡這麼簡單?於是帶了註解,即他的思想根據,行到南方去和他們辯論,心想要教訓他們一番。就這樣走走走,快到了南方。

有一天時間不早了,禪師肚子餓了,正巧旁邊有一個小吃店,便想進去吃一點東西。

「老婆婆,拿些點心來給我吃,我要趕路。」

「大師父,您挑的是什麼東西?」

「《金剛經》的註解。」

「挑經到南方做什麼?」

「你這老太婆不懂的,我要到南方去糾正那裡許多人的邪說。」

「大師父,我不大懂《金剛經》,不過有一個問題要請教你,你若能回答我,我不跟你收錢,這裡的飯食、點心就供養你。如果你不能回答我的問題,你挑的《金剛經》註解就不能帶到南方去,要留下來。」

德山禪師說:「老太婆,我鑽研《金剛經》幾十年了,你竟然要問我《金剛經》的意義!好吧,那麼就如你的條件,你問吧。」

老太婆就說了:「《金剛經》裡面有這樣的說法: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大師父,你要吃點心,那麼是要點哪顆心?

這一下可糟糕了:我們這個緣慮心,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到來,現在的心又是念念不停,一下在這裡,一下在那裡,一下登高山,一下到海邊。好比現在有人在讀《般若心經》,心裡總還掛念著:我今天出門沒有和家人講一聲、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做等等。罣礙的心是哪個心?點心是點哪一個心呢?點過去的已經過去,點未來的還沒有到來,點現在的也沒有停止。

緣慮心,也就是分別心。分別心是一種妄想,妄者虛而不實,是虛假的思想、虛假的念頭,是不實在的。例如我現在想:那個人好壞,給他一拳吧!但是那個人坐在那裡卻一點都不感到痛,為什麼?妄想不是事實,妄想是沒有作用的。所以這種緣慮心、分別心、妄想心,不是佛法裡所說的真心。

六根互用


從緣慮心再談到堅實心。所謂堅實心,就是具有正見、能見到真理、能見到般若、「我知道了」的心。

有人問,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哪一個是正眼呢?過去有一位禪師說,遍身是正眼。我認為,應該說通身是眼。「通」有透徹的意思,每一個細胞都是眼,而「遍」還只是表面的。修行要注意一個問題:平常我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舌頭嘗,用身體感觸,還可以進一步訓練我們的六根互相運用。例如,看,不一定用眼睛看,把眼睛閉起來,用感觸來看。我們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訓練六根互用。

有時我們到一個房子裡,雖然沒有見到人,不過卻可以感觸到裡面有人。也有的時候,你在那裡講話,我在這裡根本沒有聽到,但是我看到你比手畫腳的樣子,就知道你講的是什麼話,所以眼睛也是可以聽的。甚至眼睛還可以吃東西。眼睛怎麼會吃東西呢?例如,當你看電視、看電影看得入迷時,家裡的人叫你吃飯了,你會說:「不要!我肚子不餓。」為什麼?因為看就等於吃。你在那裡看書,家人叫你吃飯,你會說:「你先去吃,我不要吃。」看書也能當飽。這就如佛教裡所說的「禪悅為食」,禪也可以當飽,心有很大的力量。

有時白天即使沒有工作,早上吃過飯後,三個鐘頭一過,肚子卻餓了。有時從中午、下午,到了晚上都沒吃飯,肚子卻不感到餓。我過去也有這樣的經歷。

幾十年前,我替東初法師編輯雜誌,當時印刷廠在萬華,我經常要去那裡校對刊物,到了中午,大家都下班,工人都去吃飯了,我卻沒飯吃。為什麼?一來路很遠,二來買不到素食,再說也沒有錢,就沒想到要吃,繼續工作。就這樣,忙忙忙,忙到晚上,甚至還要加班,因為刊物當天一定要出版。好不容易到了九點、十點,終於印出來了,出版了,於是綁了一大捆的雜誌,再送到北投山上,交給東初法師。晚上十一點、十二點,他還在等候。見我來了,他說:「你來了!你很好,很負責。休息去吧!」到了這時候,已經是夜裡一兩點了,睡到床上才想起來,我今天還沒有吃飯,一整天肚子裡面都沒裝東西。所以,專注工作就不會餓。

一個人可以訓練到「一根代替諸根」,心的力量發揮出來,那麼這個人的潛在能力就慢慢發揮了。

佛光山朝山會館廚房過去有一個耳朵全聾的義工,可以說他的生命是在無聲的世界裡度過,什麼聲音都沒有。但是他有一個本領,全佛光山的人,哪個人叫什麼名字,他統統都知道。我一直觀察他是如何把山上每一個人的名字記住的,不過到今天我都還沒查得出來。

有一次他在看電視,我從旁邊經過,也在那裡坐了一下。「一個耳聾之人在那裡看電視,為何音量開得那麼大,他自己又聽不到?」我心裡這樣想。沒想到,他回頭一看我坐在那裡,就把電視的音量關掉。我心想:「電視聲音是別人打開的,有聲音或沒有聲音,其實他並不知道,又怎麼會知道我坐在後面,甚至還去把聲音關起來?」因為他耳朵聽不到,所以心理、思想就特別發達。

世間有好多身體殘障的人,往往殘而不廢。手斷了,我還可以用腳寫字;眼睛看不到了,我還能感觸,同樣能做很多的事情。能分別的六根尚且可以相互運用,何況是這顆堅實的心?你若能把它歸入到正道裡,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把心安在哪裡?

禪宗二祖慧可找到達摩祖師時,達摩祖師問他:「你老是找我做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祖師替我安心。」初祖達摩說:「好,把你的心拿來,我替你安。」「心怎麼拿法?拿不出來。我們的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沒想到,初祖達摩卻說:「我與汝安心竟。」意思是,我替你安心安好了。二祖慧可於言下大悟。

我們平常要求安心,有的人把心安於事業上,可是事業會變化;有的人把心安於兒女身上,可是兒女慢慢長大,他不要父母了,自己要求發展去;有的人把心安在金錢上,可是金錢可能貶值或遺失;有的人將心安在感情上,感情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所以,在這個世間,要找到安心之處是沒辦法的。

那麼,究竟要把心安在哪裡呢?

有人說安於佛法上。

什麼是佛法呢?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生心,無住就是佛法。

六祖大師之所以開悟,就是五祖用《金剛經》般若經典來求得彼此心心相印的。五祖弘忍對六祖惠能講說《金剛經》,一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六祖便恍然大悟。

悟是什麼?悟有程度的不同,有小悟、大悟、豁然大悟的差別。關於悟的境界,我們只能去推想,以得出相似的悟。悟究竟是怎麼樣的情況?砰然一聲,迷妄的世界統統給悟的炸彈炸得粉碎了,一切的差別、森羅萬象都沒有了,示現出另一個平等的、光輝燦爛的世界。

六祖一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於是他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意思就是,現在他終於知道我們的本性是什麼了。

心要安於無住,因為凡是有住就是非住。住,就是生活的意思。凡是為生活而生活,不能得到生活的意義;凡是用超然的思想、心情來生活,才會有生活的味道。我們的心都有所住,一下子住在我家的房子裡,一下子住在兒女、夫妻身上,一下子住在事業上,心總是一下子住在這裡,一下子住在那裡。心有所住,就有所偏,就不能普遍。無住,則無所不住,那麼「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大圓滿覺的覺悟就會表現出來了。

在中國有兩句話:「春有牛首,秋有棲霞。」南京有座牛首山,過去山上有一位法融禪師,九歲出家以後,學通經史,研讀般若經。每天的生活,都會有山中的猿猴採花採果來供養,天上的飛鳥也會銜東西來供養。甚至他在草寮裡與好幾隻兇猛的狼、老虎一起生活,還能與它們溝通,進而還感化了它們,大家相處,彼此不相妨礙。

有一天,禪宗的四祖道信禪師來看他,待道信禪師慢慢爬到山上,山裡的狼、老虎紛紛向他靠近,作勢要咬他。道信禪師很害怕,法融哈哈一笑:「祖師!你還有這個在嗎?」意思是,你還有恐怖心嗎?你還害怕嗎?

法融一喝:「老虎、狼,下去!」老虎、狼竟然都走了。道信禪師心想:「我是一個禪宗祖師,今天來此,竟讓他說我怕狼和老虎,實在心有不甘。」

一會兒,法融進去燒茶,準備請道信禪師喝茶。道信禪師就在對面的位子上寫了一個「佛」字。當法融出來倒茶,就要坐下來談話時,一看到座位上有個「佛」字,心想:「我怎麼能坐到『佛』的上面?」他也害怕了。四祖道信於是反過來取笑他:「你在這裡修行,還有這個在嗎?」看到「佛」一個字就把你嚇倒了,表示你不能直下承擔,不能見性成佛,你不是佛!

法融回過頭來問四祖道信:「那我該怎麼修行?」道信說:「你在此做什麼?」法融答:「我觀心,照顧我的心,看我的心在不在。」道信又說:「觀是何人?心是何物?」意思是說:你在這裡觀心,觀是什麼人?心是什麼物呢?

後來四祖道信指示他:「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意思就是,百千法門同歸於心,河沙妙德也總在心裡,我們這顆心早就成佛了,我們心裡的功德多得很。

大部分人所求的功德是世間的功德,好比梁武帝遇見達摩祖師時說:「我建廟、度僧、印經,請問有多少功德?」達摩祖師說:「沒有功德。」為什麼說沒有功德?「因為你所做的是世間功德,我所講的是心源裡面無相的功德,人們也早就具備了。」

法融再問:「何者是心?何者是佛呢?」心和佛怎麼分辨?怎麼知道是心是佛?

四祖說:「非心不問佛,非佛不問心。」心和佛一而不二,即心即佛,你沒有心,怎麼知道問佛呢?如果不是佛,你怎麼知道來問心呢?可見得心中有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

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個人一個面孔,一個人一顆心,每一個人的分別心是不同的,儘管不同,真心卻是不二的。

《般若心經》的「心」,究竟是什麼心呢?當然不是草木心、肉團心、緣慮心,而是堅實心、真心。真心是中心,是心要。三藏十二部的經典,乃至整個佛法,都是以大乘佛法做中心。而整個大乘佛法,就是以《大般若經》做中心。所以,以《般若心經》為生活的依據、生命的中心,是不會錯的。

心是這麼重要,人人都有心,卻人人不認識心;人人有個如來佛,可是如來佛是什麼樣子卻不知道,人們往往都是在心外求佛。當然,現在也只有藉外面的佛做緣,來發覺心中的佛了。

說到「經」,佛說的叫作「經」,也叫作「契經」。「經」在梵語裡叫作「修多羅」,翻譯成中國話就叫「契經」。契者,要「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能契合佛的心,契合眾生的根機,就叫「經」。經者,經是路,修行要照著正確的路去走。


⊙關注訂閱:回文章頂部,或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

⊙免責聲明:本圖文(或視頻)來源於網絡,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如涉及版權請直接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心經》原文、白話文及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心經】白話文 菩薩在深度禪定內觀的時候,所照見到宇宙真相,並能化解各種痛苦和業力,達到一種妙不可言的境地。這個宇宙真相是什麼呢? 【心經】給我們的人生啟示《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該經是佛教經論中文字最為簡短精煉,而內容又極為豐富的一部經典。自古以來,此經一直在佛教界廣泛流傳,每個朝代的很多信徒都能流利地背誦。
  • 金剛經常識:天眼看心經與金剛經
    心經和金剛經是眾生都能修的經文,而天眼看心經與金剛經只是更全面的了解了這些經文。有很多人認為天眼看這兩部經文,與普通人看這兩部經文是有不同的。其實天眼只是看透了心經和金剛經所講的內容,也看透了事物的本身。
  • 《心經》:晚上能抄寫心經嗎
    在抄心經時是沒有時間觀念要求的,只要我們認真的去抄寫心經就能夠從中體會到很多的好處,而且晚上抄寫心經對自己也是有益的。但是在晚上抄寫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事情,這樣才能把經文抄寫得更好。心經抄寫的意義有很多,只要我們能夠堅持的抄寫,那麼就能夠從中體會到的,這樣對我們在理解經文的含義時是有幫助的。而且長時間的抄寫心經不僅能讓我們鍛鍊一手好字,也能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清靜,沒有煩惱。
  • 般若波羅密心經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這部般若心經,在我們中國佛經流通方面觀之,可說是「風行天下」的,並且持誦者亦多,其普及程度確乎在「金剛」,「彌陀」之上。雖然言簡文略,只此二百餘字,但是含義卻極廣博而精深。
  • 心經多少字?流通最廣的心經譯本是哪個?
    -點一下↑↑↑↑↑↑結緣「心」,在《心經》中有諸多含義,如心臟、核心、常住真心等
  • 抄寫心經初感
    選擇抄寫心經,確是想著定一定神,靜一靜心。並不是因為信佛,而且我目前還不大明白心經所講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 心經的效用
    心經的效用  【心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如果你不信佛的話,那麼你可以按照哲學的角度去理解,任何非宗教人士均可誦讀,體驗經中的智慧。  【心經】的效用,即使你不信佛,你可以用非宗教的角度去理解,看看是不是有道理呢。  1、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要人悟通一個「空」字。
  • 以政治智慧化解分歧 「習馬會」意義大啟示深
    以政治智慧化解分歧 「習馬會」意義大啟示深 2020年11月09日 09:3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6日電 題:以政治智慧化解分歧 「習馬會」意義大啟示深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晤,跨越66年臺海風雲,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兩岸中國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擱置爭議、化解分歧,將兩岸交流互動推升至新高度
  • 《心經》:心經9遍念誦
    心經是現在很多的人都會去修行念誦的一本經書,而且有些師兄在修行的過程中,會選擇每天念誦九遍,那麼師兄知道心經9遍念誦的方法是什麼嗎?只有正確的念誦,師兄才能夠知道念心經的作用,和心經中有什麼含義。念心經的方法:1:念誦萬遍心經念誦的次數越多越好,最好是萬遍以上。必須每天念誦,念誦時間可在晚上睡覺之前。個人早晚活動的最佳搭配是:清早鍛鍊身體,晚間念誦心經。如果每天念十遍,連續念誦三年可達萬遍。
  • 念心經的力量(上篇)
    非常感謝大家聽我分享《念心經的力量》。 之所以分享《念誦心經的力量》,是因為我發自內心的感知心經太好了,真誠的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的朋友們有時間能去讀誦心經,從中受益。感恩大家的收聽。    我現在還沒有懂了心經,不能隨意譯解,以免誤人子弟。以後等真的覺悟了,再和有緣朋友們分享。現在先與大家分享念心經的力量。 1,念心經可以防止靈界騷擾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要人悟通一個「空」字。
  • 念心經的力量(下篇)
    非常感謝大家聽我分享《念心經的力量》。 之所以分享《念誦心經的力量》,是因為我發自內心的感知心經太好了,真誠的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的朋友們有時間能去讀誦心經,從中受益。感恩大家的收聽。    我現在還沒有懂了心經,不能隨意譯解,以免誤人子弟。以後等真的覺悟了,再和有緣朋友們分享。現在先與大家分享念心經的力量。 1,念心經可以防止靈界騷擾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要人悟通一個「空」字。
  • 心經常識:心經與金剛經是一種嗎
    現在修行心經或者時金剛經的人,都是非常多的,在修行的時候就要有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自己修行的時間越久,才能讓自己懂得心經中講解的更多知識。心經和金剛經中講解的知識是由差別的,但是心經和金剛經都是出自大般若經。
  • 慈誠羅珠堪布【心經解說視頻】
    聽說這裡的工作人員對《心經》很重視,每天堅持念誦《心經》,我心裡特別高興。雖然我們不一定懂得其中的所有含義,即便是出家人,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也不一定能徹底明白它的意義。但在世俗諦當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是毫髮不爽的,念誦《心經》對你們的即生來世必然會有一定的利益。
  • 耶穌受洗的啟示與意義
    現在,我根據今天的彌撒福音,跟大家一起反省兩個問題:一是耶穌受洗給我們什麼啟示?二是受洗後出現的異象有什麼特別意義?洗者若翰的洗禮是悔改的洗禮,到洗者若翰那裡接受洗禮,表示願意痛悔自己的罪過;主耶穌祂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在祂的身上沒有任何的罪過,因此祂無罪可悔改,也無需接受洗者若翰的悔改的洗禮。但祂情願來到罪人當中,與罪人們一起向天主歸順,顯示了主耶穌的自謙自卑。
  • 心經:心經全文誦讀7遍
    在修行心經的時候,師兄也可以去了解自己念誦多少遍心經效果好,這樣師兄是能夠很好的體會到心經中都講解了什麼意思,而且也會體會到很多念誦心經的功德,所以師兄下面是可以跟我一起去了解心經全文誦讀7遍的功德是什麼。
  • 心經的力量 我們為什麼需要心經?
    來,一起探尋心經的真諦!心經》大多是書籍或者折頁的形式,那麼為什麼要把心經做成掛畫的形式呢? 我的博古架上就有這樣一幅心經。 所以今天,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情把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篆刻拓片》推薦給你,願我們沐浴心經之禮,心無掛礙,遍播善緣!
  • 心經賞析:梵文心經讀誦的方法是什麼
    讀誦心經的時候不要想很多,要用自己內心的力量去體會,這樣才能逐漸明白心經的意思。當我們在讀誦梵文心經的時候,雖然不能明白經文的意思,但只要用心去領悟,那麼對我們也是有幫助的。而且念誦心經不分是梵文還是漢語,只要自己認真去修持。那麼效果就會很好。
  • 心經2 - 心經的內容概述,心經正文-前行
    >點擊下方"綠色圖標"↑聽聞本章節:第一章《心經》總述第四節 《心經》的內容概述《心經》包含的內容和含義非常廣泛,可以說,藏傳佛教的五部大論講的就是《心經》。《釋量論》講的是《心經》的邏輯,《現觀莊嚴論》講的是《心經》裡的道次第,《中觀論》講的是《心經》顯義的空性,《俱舍論》講《心經》裡的數論,包括煩惱有多少,道次第有多少,三十七道品等等,《戒律論》講《心經》的修行。整個《心經》講的內容是「人無我」和「法無我」,還包括了十八界、深奧的空八法、四諦、十二緣起、三乘果位等。是顯密結合的法門,所以,在內容上分為顯義、隱義、密義。
  • 《心經》解析
    ▲ 「書聖」王羲之《心經》(拓本)《心經》說什麼?《心經》說什麼?有四項內容:一、大智慧。《心經》就是講的大智慧。二、破執著。《心經》就是一部講大智慧的的經典。《心經》是讀誦最廣的一部經,也是字數最少的一部經,更是佛典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古代的佛教大師說,《心經》是萬法的根源,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要。《心經》的意義高遠,無人能到。只有菩薩以大智慧深觀自在,自證證人,才能夠獲得《心經》所說的大智慧,到達彼岸。
  • 心經解釋:什麼時候讀心經最好
    只要師兄是用心的讀誦心經,那麼什麼時候都是可以讀心經的,但師兄一定不要打擾到其他人工作或者是休息,不然我們的修行還是沒有效果的,而且還會造成業障出現,接下來,我們也一起去了解一下讀心經的禁忌吧!念誦心經前最好洗下手,這樣恭敬一些。念誦心經前念一遍開經偈。念誦時心要儘量靜下來,多動善念。因為一念善意即是菩薩。然後可以全文念誦,也可以每念9遍心經,加念21遍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