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青年藝術展開幕,高校以藝術介入城市文化

2020-12-22 澎湃新聞

長三角青年藝術展開幕,高校以藝術介入城市文化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

2020-12-19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12月19日,「移動」——2020上海(長三角)青年藝術家第六回邀請展在上海抱樸美術館開幕,呈現69位長三角青年藝術家的111件作品。這是高校主導舉辦的以長三角地域為主的大型青年藝術展覽,涵蓋油畫、水墨、漆畫、雕塑、影像、裝置等多種藝術樣式。

展覽旨在推介滬上及長三角地區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青年藝術家,推進與長三角地區的藝術交流。策展人王遠表示,「展覽試圖讓高校在城市發展中發揮作用,大學不應該只是象牙塔,而應該介入社會。

展廳現場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秉持「藝術興市」為理念,旨在推介滬上及長三角地區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青年藝術家。

 此次受邀參展的青年藝術家由上海及長三角地域各大高校的知名教授組成的專家團隊進行推薦產生。展覽作品的多樣化形式,涵蓋油畫、水墨、漆畫、 雕塑、影像、裝置等藝術,以平面、立體、綜合三個板塊呈現了青年藝術家的創穫,同時也反映出在城市駐留中年輕人對世界的不同感悟。

王滿,《七日永恆》,尺寸可變,iPhone,2016

走入展廳,可以發現展出作品並未被分門別類,而是打破門類呈現於不同的展廳空間,延伸至透亮的長廊和戶外。從作品類別看,平面的、寫實類的架上繪畫並不算多,而綜合材料、多媒體影像等形式的作品比例不少。

呂旭《大觀園》系列8

藝術家呂旭的作品《大觀園》系列上的圖畫,是以菸葉為底,用坦培拉繪就的。藝術家國玲的作品是陶藝,將人形陶瓷與瓷盤相結合,她表示,「最開始是人物和盤子兩條線索,後將兩者相結合,覺得有一種禪意,能體現一些人性的東西。」

司建偉,《金種》,80×58×45cm,2019

司建偉的雕塑《金種》將一顆碩大的鏡面不鏽鋼「玉米粒」置於展館的戶外露臺上,反射出周邊的摩天大樓,一支帶有金錢符號的箭插在「玉米粒」上,為觀者提供了多種闡釋的可能。藝術家沈之的綜合材料作品《數據廢墟-擬象與仿真》,由倚在牆上有著斑駁印痕的橢圓石膏板與平放在地上堆滿各種黑色零碎物件的圓形木板共同構成。

沈之,《數據廢墟-擬像與仿真》,綜合材料,2020

在影像作品中,羅正的《空2020》中,人物如紙片般穿梭於有著水墨質感的黑白場景中,似有迷茫、無助,也似有驚奇、夢幻;榮曉佳的《極流》則是運用了小屏幕放映,給予觀眾另一種觀看方式。

榮曉佳,《極流》

而在架上繪畫方面,王小雙的《城市倒影NO.3》如同抽象的浮雕裝置;陳雨桐的《網》系列用的是工筆國畫技法,探討的卻是當代女性的生存處境;而蔣吟的水墨作品也打破了以往的平面狀態,呈現出另一種質感。

陳雨桐,《網》,綜合材料

展覽特邀專家、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馬琳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技對藝術的影響無法避免,藝術多元化往前發展,迫使藝術家不得不向前尋求新的表現方法。如今的很多藝術已經很難說它單純是什麼形式的作品了,而更像是綜合藝術、總體藝術,各門類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了。」

張潤,《羽化·記憶時空》,錄像靜幀

展覽總策劃、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遠在前言中寫道:上海獨有的「海派」文化以其豐富的形態,開拓之精神享譽華夏內外。隨著上海近四十年來國際化大都市的進一步發展,文化藝術更成為城市內涵的提升和驅動的目標。 

這是該展覽計劃自2017年啟動以來,首次將展品徵集範圍從上海擴大到長三角。今年特邀的專家團隊由長三角多所美院以及綜合類高校美術學科的20餘位教授組成,如中國美術學院楊奇瑞、南京藝術學院何曉佑、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林訊、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李超等。

展廳裡,觀眾不光能欣賞到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也能看到這些專家的作品。王遠表示,「我們要呈現導師的實踐案例,將其與年輕人的作品形成一種互動,反映當下的藝術教育和學術導向。」

馬良,《西遊記》, 攝影及藝術微噴,2009

 「展覽試圖讓高校在城市發展中發揮作用,大學不應該只是一種象牙塔,而應該介入社會,引領價值導向與內涵。如今,以高校來主導,來介入社會與城市文化建設的並不多,很多活動都是政府或行業協會牽頭的。我希望通過這種展覽,大家可以相互研究、學習,再思考我們所學應該如何與社會發展產生關聯,和實踐發生關係。在過去,如民國時期,很多社會項目都是教育部主辦,高校在方方面面都起到著引領的作用,藝術應該也是如此。」王遠這樣說道。

 「從展出作品的多元化則體現了年輕人的一種衝勁。從中可以看出,未來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會擴大出來。從觀看的角度講,過去以圖史的美術史相比,當下的展覽多元化了。觀眾應該到現場多看,多問,多去交流。藝術家有責任去解釋其作品的含義。這和過去不一樣,不能光以一種繪畫的方式去看待一個展。」

展覽現場

展覽將展至12月31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移動,青年藝術家,上海抱樸美術館,長三角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霸都,當代藝術如何介入城市公共空間,我們邀請四位青年藝術家開始了一次實踐
    新型策展、話劇、畫廊、藝術中心的數量、當代藝術的活躍度、青年藝術家參與的力度,年輕新世代的文化、藝術層面美好生活需要正在逐漸顯露出它的重要性。對於城市生活者來說,躋身新一線城市的意義,或許並不在於一個頭銜、排名、或者GDP的數字,更是要創造一種人們所期盼的高質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
  • 長三角「文化輸出」:擁有越多文藝青年的城市,才是好城市
    一座城市的「文藝青年」指標上海是世界級城市,在上海的青年大都理性而務實。在上海周邊的兩座省會之城,杭州和南京,卻充滿了文藝氣質。伴隨前幾年杭州當選「手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南京今年當選「文學之都」,筆者越來越感知到:也許擁有越多文藝青年的城市,將會是新經濟發展的「希望之城」。無論是杭州北山路上被梧桐掩映的美院、畫廊,還是南京繁華中心抑或小街小巷都簇擁生長的書店,都足以說明,杭州和南京,都是對文藝青年包容又友好的城市。
  • 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 以藝術之名彰合作願景
    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 蘇禮昊 攝中新網杭州10月16日電(郭其鈺 蘇禮昊)以「情牽兩岸·攜手圓夢」為主題的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16日在杭州開幕。此次交流活動包括杭臺青年藝術家書畫展、花藝展和《臺灣通史》出版物展及專題講座,兩岸百餘名青年現場創作書畫作品、了解兩岸歷史淵源,以藝術交流的形式攜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脈,需要一代代人不斷努力傳承。」
  • 回顧2020|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讓公共藝術與城市一同...
    作為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次展覽匯聚了國內四位著名的雕塑家,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開啟華僑城城市文化建設的新篇章,將"啟"的智慧匯聚於雕塑之中。藝術「開啟」能量——濟南華僑城公共藝術展的首次開幕,使藝術能夠賦能於社會,賦能於生活,為現代城市的發展注入活力。
  • 中國長三角•海鹽南北湖文化旅遊節開幕!集中簽約39個項目,總...
    中國長三角•海鹽南北湖文化旅遊節開幕!集中簽約39個項目,總投資196億元!本次文化旅遊節以「邂逅真山水,相約未來城」為主題,共設經貿、長三角一體化、群眾文化三大板塊18項重要活動,充分展現海鹽山水人文美景、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展示海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提升海鹽對外影響,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 智識城市——2020深圳灣公共藝術季開幕
    11月21日,由中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由徐裡任總顧問,李象群任總策劃,張子康任策展人的「智識城市」2020深圳灣公共藝術季在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室內)和深圳人才公園(室外)同時開幕。其中室內展期至12月13日,室外展期至2021年2月28日。
  • 豐子愷「春天的故事」藝術展在玻璃宮藝術書局開幕
    人民網上海4月13電(韓慶)  4月12日下午,豐子愷「春天的故事」藝術展在上海玻璃宮藝術書局隆重開幕。豐子愷家族親孫豐羽先生也親臨現場觀展。據悉,本次展覽為期一個月,4月12日起至5月10日結束,共展出豐子愷漫畫複製品作品20餘幅。
  • 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首都藝術青年成長成才 2020北京...
    據悉,這是以「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首都藝術青年成長成才」為主題的2020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巡展啟動儀式現場,活動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主辦,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北京青年宮、北京青年藝術發展促進會承辦,中國國家畫院青年藝術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 設計美好生活,2020首屆長沙設計藝術周開幕
    12月20日,2020首屆長沙設計藝術周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幕。本屆屆長沙設計藝術周由湖南省文聯指導,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主辦。據了解,2020首屆長沙設計藝術周以「相融共生,設計為民」為主題,將持續至12月28日,包含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素質能力大賽、民生品牌設計高校巡講、藝尚源公共藝術展、時裝藝術國際同盟2020年線上國際展、進託邦PROTOPIA楊凌志建築設計藝術展和開、閉幕式等活動,涵蓋設計展覽、對話、大獎、交流等不同元素。
  • 成長就是「乘風破浪」 西單大悅城畢業生藝術展
    玫瑰園展場繼2018年「甲131號」、2019年「寶藏青年」畢業展,西單大悅城今年如期舉辦了新一屆畢業生藝術展。展覽現場受疫情影響,今年絕大多數高校都取消了畢業典禮,就業形勢也較往年更加嚴峻。西單大悅城對商業與藝術的結合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嘗試。
  • 2020華僑城北方集團:創造城市、文化與人之間更深入的美好關聯
    作為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次展覽匯聚了國內四位著名的雕塑家,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開啟華僑城城市文化建設的新篇章,將「啟」的智慧匯聚於雕塑之中。藝術「開啟」能量——濟南華僑城公共藝術展的首次開幕,使藝術能夠賦能於社會,賦能於生活,為現代城市的發展注入活力。
  • 陶都宜興紫砂藝術展在滬舉辦 近百位大師183件精品力作亮相
    人民網上海5月17日電(記者沈文敏)黃浦江見證上海的歷史,紫砂壺凝練宜興的文化。近日,2020「中國陶都 陶醉中國」宜興紫砂藝術展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宜興市委書記沈建介紹說,宜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教授之鄉」「書畫之鄉」,更是享譽中外的「中國陶都」「世界制壺中心」,紫砂藝術是宜興厚重文化的象徵。7000多年的制陶史源遠流長,紫砂、均陶、彩陶、精陶、青瓷「五朵金花」交相輝映,尤其是紫砂最為璀璨奪目,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紫砂藝術是宜興創新精神的展現,生生不息、歷久彌新,靠的是歷代紫砂人矢志創新、推陳出新。
  • 彩溢龔灘——第二屆重慶市青年水彩·粉畫作品展開幕
    本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同發展的宗旨,為更好的促進兩地間文化藝術創作交流,本次展覽組委會將徵稿範圍擴大至川渝兩省市,並得到了兩地藝術界的積極響應。 據重慶市美協水彩粉畫藝委會主任、四川美院教授劉明明介紹,此次展覽共收到投稿作品323件,反映了近兩年來川渝兩地水彩 粉畫發展的良好狀態。
  • 責任踐行者年會圓桌對話|藝術介入城市微更新和社區營建
    同時年會還邀請參與公益事業的業界學界資深人士,共同探討如何提升公益效能,塑造美好商業,開展「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藝術介入城市微更新和社區營建」「踐行ESG理念」等議題探討。在論壇上,由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竣主持,與社會學家,城市研究者孫哲、建築與城市策劃研究青年學者,策展人姚微微博士、粟上海策展人徐緩之共同進行了主題為「藝術社區:藝術介入城市微更新和社區營建」的圓桌對話。
  • 2020牛首文化藝術季開幕
    2020-10-28 06:47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2020牛首文化藝術季開幕龍翔出席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許琴) 10月27日,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慶祝開園五周年暨2020牛首文化藝術季開幕式舉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出席,並宣布藝術季開幕。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秘書長邵建光出席。 「一座牛首山,半部金陵史」,牛首山歷史底蘊深厚,佛禪文化源遠流長,自2015年10月建成開園以來,牛首山文化旅遊區以「世界佛教文化新遺產、當代建築藝術新景觀」為建設定位,在挖掘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生態、文化、休閒」三大勝境,「牛首煙嵐」這一金陵盛景煥發出更加奪目光彩。
  • 花開疫散,藝術永不止步,「致敬達文西」光影藝術展在長沙IFS開幕
    花開疫散,藝術永不止步,「致敬達文西」光影藝術展在長沙IFS開幕五月的長沙,樹木葳蕤,花開疫散,5月1日,「致敬達文西」全球光影藝術體驗展,在星城長沙IFS開幕,據悉,「致敬達文西」全球光影藝術體驗大展是由義大利達文西博物館發起,是紀念達文西逝世
  • 百位藝術名家跨界合作!「畫砂 雋賞」長三角工藝美術展在上海開幕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陳敏 通訊員 周紅梅) 11月21日,獻禮建黨百年——「畫砂 雋賞」長三角工藝美術展在上海龍現代美術館開幕。長三角百位藝術名家與數十位共和國將軍和社會各界文化人士共計500多人齊聚開幕式現場觀禮。
  • 共享閱讀辦公、藝術展、咖啡館 豐臺新增一處文藝範城市共享空間
    它由文化藝術展廊、多功能共享辦公空間、葡萄文化酒廊、咖啡館和水系花園庭院5個公共空間組成,為這條著名的餐飲街增添文化藝術氛圍。在寒冷的冬日,不論是入駐企業員工還是周邊市民都可以走進來欣賞藝術展覽,坐下來讀一本書,品一杯咖啡,遠離城市喧囂,享受城市共享空間的溫暖。萬開公共空間是由北京文化創新工場萬開基地籌建的 「文化及共享辦公空間」。
  • 斯沃琪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穀神變》藝術展
    這個計劃由周淨、毛晨雨、芬雷合作完成,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6青年策展人計劃」三大優勝方案之一。這場另類的藝術展將在位於上海南京東路和外灘交界處的地標性文化遺產建築即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的一樓展覽廳進行揭幕和展出。而另外兩組優勝團隊的作品將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五樓也同樣作為第十一屆上海雙年展的一部分對外展出。
  • 彩溢龔灘 ——第二屆重慶市青年水彩·粉畫作品展開幕,展期至1月初
    本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同發展的宗旨,為更好的促進兩地間文化藝術創作交流,本次展覽組委會將徵稿範圍擴大至川渝兩省市,並得到了兩地藝術界的積極響應。據重慶市美協水彩粉畫藝委會主任、四川美院教授劉明明介紹,此次展覽共收到投稿作品323件,反映了近兩年來川渝兩地水彩•粉畫發展的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