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離開很牛的崗位,換行業從零開始工作,你有這勇氣嗎?

2021-01-12 職言有慧

#職業規劃#王慧文,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他的工資是王薪的27倍,年薪1.5億。近日,他正式退休,而他退休的理由是:「不能處理好工作與家庭、健康的關係;個人興趣散亂不穩定;不愛管理;一直擔心人生被慣性主導,怠於熟悉的環境而錯過了不同的精彩。」

那些35歲左右且在很牛崗位的人,換行業從零開始,或許跟王慧文有同樣的想法呢?

01為什麼會在35歲離職換工作呢?

35歲,被稱為職場的分水嶺。為什麼有人會這分水嶺這個時候換崗呢?一般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 生活的壓力,迫於無奈!

人到35歲,基本上都處於事業的上升期,精英人才基本上都是公司中層管理者,甚至部分人員已經是公司的高管,已經身居管理層還離職,而且是換行業,這個時候基本上都是在原有工作崗位或者行業遇到了瓶頸,到了職業的天花板,為了養家餬口,不得已要換一個崗位或者行業!

大家從中國的富豪榜排名就可以看出,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這個三個行業是當今最賺錢的行業,只要原有行業收入不高,都會往這三個行業擠是可以理解的。

2. 想到接受更高的挑戰!

自己在原有行業或崗位做得很好,一切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工作,不會出亂子,因此總感覺現在的工作沒有挑戰與激情,想換一個崗位與嘗試新的東西,接受更高的挑戰,因此選換行業或崗位。

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三個行業雖然待遇高,但是競爭也激烈,要在這個行業幹出一番成績,特別是到了35歲才進入這個領域,都需要付出超出超人的百倍、千倍努力才行,否則難出成績。

3. 不想錯過不同的精彩!

王慧文化最重要的一人原因是「擔心自己的人生被慣性主導,怠於熟悉的環境而錯過了不同的精彩。」35歲離開原來很牛的崗位,從零開始,又何嘗不是呢?不希望錯過更多的精彩。再說無論哪個年齡段都可以換行業或崗位,這個是勞動法賦予大家的權利!只要自己想清楚了,那就勇敢地行動吧,上天會眷顧那些敢於拼搏的人。

02怎樣才能平穩換新的工作?

那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換崗或換行業呢?我們應該到以下三點:

其一,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如果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只是憑藉好奇或者為了短暫的利益(賺錢)而換行業或崗位,只會讓自己跌跟鬥,因此要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其二,明確要換的行業或崗位後,就要有所準備。

這裡除了準備自己的心態外,更多的是準備自己的能力,學習新的技能,讓自己的能力達到可以與想換的行業或崗位要求的能力相匹配,這樣就可以輕鬆獲得offer。

其三,不一定要離職才可以去獲得高收入。

很早就有斜槓青年一說,就是一個人可以會很多,而且還做得特別好,可以通過兼職的方式獲得收入,比如愛好攝影,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去拍婚紗照,這也是獲得收入的一種方式。

無論35歲換不換行業或崗位,都需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自身能力提升,讓自己更值錢,這樣才能去賺錢。

不知你現在處於什麼年齡段?是否準備換崗位或行業?或已經換了崗位與行業,請在留言討論,或點「關注」看其他人怎麼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35歲左右的人,離開曾經很牛的崗位,從零開始找工作?
    有人說35歲屬於職場的生死線,的確,到了35歲也屬於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一般這個年齡要麼是在一定行業有了不小的起色,要麼面臨很難的職業選擇,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所從事的行業不喜歡,必須在這個年齡段進行調整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35歲左右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來進行新的人生規劃了。
  • 為什麼有些人會在35歲的時候,選擇換個行業從零開始?
    很多人說中年人的焦慮從35歲開始,也有人問35歲以後的職場人都去哪兒了。35歲的人,在家庭面臨贍養父母、養育子女的問題,在事業上可能面臨能力和崗位的瓶頸、收入的困境、轉型的痛苦和對未來的迷茫。35歲為什麼要換行業從零開始呢?
  • 35歲離開網際網路,Feel damn good!
    我被動選擇了一種更好的生活Bulma 39歲 原汽車平臺產品經理大學畢業後,我先後在汽車之家、愛卡汽車和搜狐汽車做過編輯、頻道主管和產品經理,在網際網路行業是一條比較正常的路徑。離開搜狐之後,我去了一家保險公司做行政經理,這也是我最後一份「打卡」的工作。
  • 職場上35歲是個坎,35歲前不努力,之後找工作都難
    在職場上,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齡從22歲開始上班,男的在60歲退休,女的在55歲退休。這當中有30多年的工作跨度,看上去工作時間很長,但一個人能在一個公司,能在一個崗位上幹一輩子的又有多少呢?除了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上班或者做學術的人,大部分人在這在30多年的時間裡都要經歷多次換工作甚至轉行。從大學畢業出來,去人才市場找工作,投簡歷,發現很多企業只招收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年齡要求大都寫明在35歲以下。
  • IT研發崗位35歲後轉型可以做什麼
    首先,當前IT網際網路行業內有很多研發人員已經突破了35歲,在一些技術團隊中也經常能夠看到「70後」的程式設計師在從事開發工作,所以並不是所有程式設計師在35歲之後都需要轉型,有很多程式設計師在35歲後轉型,更重要的原因往往是技術團隊為了培養更多的新人,從而把程式設計師推向了管理崗位。
  • 心理學:無論你學歷有多高,一旦四十歲離開原崗位,再就業不容易
    對很多職場人來說,四十歲是道坎,有件事情卻是必須明白的,一旦你在此時離開原崗位,不管是被迫還是自願辭職,再想就業那是比登天還難,不信?看這三句實話。【一】四十歲人的社會標籤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標籤思維,指對所有經歷或看到的人、事物的思維固化判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固有認知。有經歷的人都明白,社會對四十歲仍在找工作的職場人有著不那麼友好的標籤思維,如很多招聘信息上都有年齡的限制,35歲以下,能接納40歲職場人的多數是底層崗位;HR篩選簡歷,往往會把40歲以上的直接刷掉。
  • 找工作都要 35 歲以下,35 歲以上的人都哪去了?跑不了3個下場
    01 朋友中年被裁,找工作時傻了眼都說35歲是中年人邁不過去的坎,這句話在汪磊身上體現得最真實。已經工作了十來年的汪磊,近來比較頹廢,原因無他,只是他被公司裁員了。現在正四處找工作,各大網站也投了,但是一直沒有一絲的水花。他發現很多招聘的崗位都要求35歲以下。
  • 這屆35歲+的中年人為何紛紛念起了體制內的好?
    是啊,一個二十多歲的公司,目前公司裡基本上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那麼多年前就進了公司的那批人「凍齡」了嗎?如果沒有,那麼,他們去了哪裡?除了特定行業和自己創業以及體制內人士之外,那些在私企外企小個體打工的人,過了35歲真的很容易失業嗎?知乎上這個高贊高答的帖子給了我們一些答案:現在網上流傳的35歲很多人會失業,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的?
  • 40歲後不打工?人到中年,該換工作還是轉身當老闆?
    對於很多職場當中的人來說,應該都聽說過所謂的35歲危機,嚴格來說,所指的大多都是網際網路行業。畢竟,這個行業所吃的都是青春飯,也都是加班加點熬出來的,而到了35歲之後,體力、照顧家庭的精力等等都會讓自己分心,似乎工作方面也都有些跟不上了。其實不光是網際網路行業,其它行業也是差不多的。
  • 永遠從零開始(深度好文)
    ▣ 作者丨王二▣ 主播丨齊默1從零開始這四個字,光是看著就犯怵,畢竟,任何一個人選擇從零開始,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前段時間和同學老林聊了個天,感觸頗多。同學老林現在是個3歲大孩子的爸。所以,他工作上,也比剛開始時多了不少信心。這一切,或許都應該感謝他當初那份敢從零開始的勇氣。其實,與過去斷絕需要勇氣,能夠重零開始,更是勇士。2說到「從零開始」,讓我不禁想起了她。在2015年12月被改判無罪時,錢仁鳳已在監獄裡待了近14年。
  • 35歲後,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了
    有十年時間沒找過工作的他,此後才意識到,面臨35歲的關卡,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需要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一年間,熊斌面試了幾十家企業,卻因為年齡、跨行業等原因碰壁。如今,他一人住在廣州郊區的城中村,每月固定開支控制在2500元,沒有多餘的社交活動。到達35歲的年齡關口,就業障礙、年齡歧視應約而至。
  • HR竟坦言找工作不要35歲以上的?35歲一道坎,但你的敵人並非年齡
    近日,「35歲是一道求職門檻」的話題又被網友們熱議,主要是有許多網友曬出了一些公司的應聘條件,還有一些公司的HR坦言:「我們這個工作崗位就只要35歲以下的。」就業緊張、崗位稀缺等一直都是社會的大問題,特別是由於今年疫情,許多公司裁員更是嚴重。
  • 職場潛規則:35歲以後,如果你還靠簡歷找工作,那就混得太慘了
    結果貴方公司回應她年齡已經超過35歲了,雖然簡歷寫得很漂亮,但是沒有拿得出手的項目,沒有數據支撐,他們更願意找更專業的人。無獨有偶,親戚小朱也在找工作,他之前做的是銷售,因為行業不景氣,家庭壓力也大,打算換個工作,擺脫親戚找了一圈,結果人家都不要他。銷售不是門檻很低嗎?怎麼也找不到工作呢?
  • 想要35歲後順利開啟職場下半場,你所需要的前期儲備
    35歲,在職場上是一個坎,來源於許多行業都限定的招聘要求是截止35歲以下,還有一些行業不景氣要進行裁員,率先下手的就是35歲往上的員工。有些人說,那既然在35歲都會被裁,在那個領域深耕下去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實際上,這樣理解的人,可能對35歲必定會被裁員,有深深的誤會。
  • 35歲中年危機,面對裁員風險,沒有走上管理崗位應該怎麼辦?
    35歲,對人生是個坎,很多公司都不招聘35歲以上的員工,而35歲也面臨了更多的失業風險。因此,不少人都認為自己開始遭遇中年危機,感到焦慮。35歲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有點不太年輕的年輕,也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工作經驗、社會經驗豐富的年齡了,哪怕暫時沒有走上管理崗位,很多事情也不是那麼糟糕。 比如我認識的兩個朋友,在35歲的時候都沒走上管理崗位,一樣活得挺好。
  • 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很多公司應聘信息上寫著幾個字:「35歲以下。」正是因為如此,35歲成為了大家眼中的中年危機,這也是所有人逃不過去的一道坎。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 35歲年齡成道坎,已經沒有什麼合適工作?情況,並沒如此糟糕
    別人都說,35歲太難了。不管你能力如何,到了35歲,企業首先看的就是年齡,而不是你的實際工作能力。所以,35歲註定會成為一個跨不過去的坎。隨著年齡的增長,35歲註定是個無法迴避的事實。但要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似乎也有些過了。找工作並不全然看年紀,只要綜合能力達到要求,一樣可以獲得很好的工作。
  • 你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35歲前必讀)
    01從20歲到40歲,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你?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2、我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回答不了這兩個問題,大多數人往往會規避風險,蹲在原地,陷入一種「既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又沒有勇氣改變」的狀態。當然,也會有人選擇冒險,通過跳槽的方式脫離困境。但這樣一定能解決問題嗎?
  • 職場「35歲門檻」,怎麼邁?
    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轉型的困惑「今年我35歲了,我很怕離開現在的公司和崗位,因為一旦離開,自己很難找到同等薪資的同類崗位。」「許多技術人員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是,35歲左右拿到不錯的技術等級,之後向管理崗轉型。你有家有業,真的拼不過20多歲的年輕人,更何況技術一直在日新月異。」為了實現從技術崗轉管理崗,孩子已經4歲的姜偉,選擇了周末去進修工商管理碩士,這就意味著犧牲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家庭壓力大,妻子也有怨言,可是沒有辦法。」
  • 35歲以後,做哪些工作不會因年齡貶值反而增值?這三類不要錯過
    有個讀者在我的後臺給我留言:看了一些職場的文章特別有感觸,自己快35歲了,現在特別焦慮。所以想請教一下,對於像我們這樣的35歲以上的中年已婚女,做什麼工作不會因年齡貶值反而增值?類似於這個讀者的問題,其實也是35歲這個年齡層普遍出現的狀況,對自己的現狀不滿,又害怕離開後找不到更好;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今天,我就跟大家針對讀者的這個問題分享一下那些35歲以後不會因年齡貶值反而增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