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包第1集:輪椅北漂女孩-潘美好》
撰文|青木 柯九
編輯|美裡 周安
出品|騰訊新聞3000米的高空中,跳傘教練吃力地抱起女孩,一步一步挪到打開的機艙門前。她的胸部以下都沒有知覺,為了防止下降時氣流衝擊導致骨折,雙腳被事先綁上了繃帶。
3,2,1……他們縱身一躍,經歷了幾乎讓心臟停跳的極速墜落後,降落傘徐徐打開。女孩興奮地衝著鏡頭揮舞雙臂,笑容像陽光一樣燦爛。
2016年,泰國芭提雅,潘美好第一次跳傘
她叫潘美好,是這家跳傘訓練基地接待過的身體不便最嚴重的體驗者。很多人問她怕不怕,她笑笑說:「我還想再來第二次。」
在空中飛翔的幾分鐘,她終於掙脫了輪椅的禁錮,擁抱著前所未有的自由。這一刻,她已經等了太久。
閃閃發光的酷女孩
潘美好26歲了,已到北漂的第5年,在一家經營醫療護理產品的公司做教育專員。
每天早上,她駕駛著電動輪椅來到康復醫院,為其他輪椅使用者普及科學的康復理念,同時也進行一些心理疏導工作。
一到休息時,美好就約上小夥伴們一起在北京四處遊蕩,所有年輕人喜歡的文藝勝地,她都願意嘗試。她摸清了附近的地鐵線路,打車時也訓練出一套溝通的話術。
「您好,我需要您協助我上下車。」在她的指引下,司機輕鬆地把她抱上車,完成拆卸輪椅等一系列步驟,順利出發。
那些她曾經嚮往的地方,如今都遍布她的足跡。
音樂是她釋放自我的方式之一。她喜歡泡吧,追樂隊。參加室外音樂節時,為了搶佔絕佳視野,美好開著她的輪椅衝到山坡上,跟隨律動晃動身體,沉浸在音樂帶來的自由裡。
2019年,美好在麥田音樂節
她還挑戰過攀巖。在教練和保護繩的幫助下,她依靠雙臂的力量,爬完了巖壁大半的高度。「攀完之後胳膊就廢了,疼了好幾天。」
而在來北京之前,她一直生活在河南南陽的一個小鎮上——吃喝拉撒睡全靠父母照顧,甚至連輪椅都沒有自己推過。
這是一次有預謀的「逃離」
美好的北漂之旅始於2016年一個意外的發現。那天,她在微博上刷到一則北漂挑戰項目。北京一家罕見病關愛中心面向殘障人士發起招募,入選者將在半年的時間裡,一起租房、買菜、做飯,一起學習,以培養和考驗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輪椅、北漂,這兩個詞一下子吸引了美好。她立刻填了報名表。
此前的22年,小鎮之外的生活,只能停留在她的想像裡。
一歲時,一場高燒讓美好再也沒有站起來過。
小學四年級,美好因為身體障礙退學了。父母開了家小超市,她就在裡面做收銀員。
5歲的美好,和爸爸媽媽合影,小的時候她一直都是寸頭短髮
父母對女兒穩定的狀態很滿意,但美好卻越來越想逃跑。她漸漸覺得自己跟那些上學的弟弟妹妹沒有共同語言了。「他們一直在進步,上大學,找工作,去遠方,我卻一直停留在原地。」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想要跟他們一樣去學習,去看世界,去擁有自由。
每當聽著外面摩託車轟隆轟隆地響,她都會在內心祈盼:「帶我走吧,我不想在這裡暗無天日地生活。」
她甚至在腦海中無數次默默策劃出行的場景,推演所有可能遇到的障礙:如何從床上到輪椅上,如何騙過父母,如何走出家門,怎麼叫車,走哪條路……她幾乎想到了所有事,卻從沒想到,這一天能真的到來。
21歲時的美好,那時候她還在河南老家
報名的幾天後,她接到了項目組的電話,通知她成功入選。她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對話,對方問她:出門在外遇到困難怎麼辦?美好特別天真地回答:「打110找警察叔叔。
剛到北京的時候,所有想像中的和想像不到的困難都發生了。在家時,她24小時離不開父母的照顧;而在北京,一個人上下輪椅都是難題。
媽媽執意要帶她回去,可美好卻堅持留下來。她看到了身體情況比自己還要嚴重的小夥伴,「他們都能做到,為什麼我不能?」
美好參加公益活動,考察銀行ATM機的高度是否適合輪椅使用者使用
更重要的是,來北京後,她體驗到了「自由的味道」。在家的時候,因為交通不夠便利,她沒辦法一個人出家門。而到了北京,「無論打車也好,還是坐汽車也好,我可以去到我想去的地方」。美好的心裡默默地埋下一顆種子,「我要留下來」。
媽媽給她撂下一個挑戰:「如果你能從住宿的地方自己滑輪椅到地鐵站,我就同意讓你留下來。」美好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媽媽的條件。
當時正值五六月,初夏的大太陽一天比一天猛烈。那段路程來回只有兩公裡,正常人走20分鐘就能到,但她用了整整6個小時。
在路上,美好不止一次感到體力快撐不住了,每滑兩步就要停下來休息,馬路牙子上一個小坎,自己都上不去。好在總有路人主動搭手把她推上去,她就這樣一點一點滑到了終點。
美好參加罕見病殘障青年獨立自主公益項目主題活動
回到住處的那一刻,美好知道自己可以留在北京了。
她開始利用一切機會,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去社交,去尋找工作的可能性。自立生活結束三個月後,她就如願拿到了第一份工作offer。
對美好來說,預知比未知更可怕,她不想要過一眼望到盡頭的生活。「留在北京,我可以去看自己想看的畫展,見自己喜歡的愛豆,可以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骨子裡的不安分,激勵著她一步步走出了小鎮,也走出了前二十多年停滯不前的人生。「如果我不走出來的話,可能一輩子都要留在小鎮上,被人照顧,哪會像現在這麼自由?」
志願者幫助美好推輪椅
探索不一樣的人生地圖
為了方便上班,美好現在和同事們合租在公司附近。她每天都自己做飯,還時不時在視頻電話裡向媽媽炫耀一下拿手好菜。
北京的生活讓她感受到了自由,但隨著出行頻率的增加,她發現仍舊有許多地方的無障礙設施有待改善,有時候是一個小小的馬路沿,有時候是一段沒有坡道或是坡道過陡的樓梯。在摸索前行的過程中,她也通過開通自媒體帳號,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辦法分享給更多的人。
工作中,她也接觸到了大量由於各種原因無法行走的人。看著他們還處在每天遵從醫生囑咐,機械般重複著生活的狀態,她主動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幫助他們克服內心的阻礙。
2018年,美好在798主題牆前拍照
病友之間的交流帶給人歸屬感。「我已經從疾病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我就想要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令她驚喜的是,一些小夥伴因為她的推薦去參加技能培訓,也順利地走出了家門,看到了人生的更多選擇。
美好也重新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業方向。生活中,她覺得由於接觸到的資訊大多跟殘障相關,這讓自己的思維受到了局限。
美好的冬日故宮打卡照
她報考了成人自考,試圖彌補沒能完成學業的遺憾。通過和老闆的溝通,她也對自己有了更明確的職業規劃。她還設想過開一間自己的民宿,把它布置得像家一樣,讓每個到這裡的人感受到自己被溫柔對待。
小時候家裡人給她起名「美好」,她特別不喜歡,覺得很嘲諷。如今慢慢找到了自我,她才真正接納了這兩個字所承載的寓意。
走在路上,美好時不時會聽到一些議論,諸如「這麼好看的姑娘怎麼就坐輪椅了呢」。但在她眼中,輪椅就是她的「小車車」,跟別人的汽車、共享單車沒什麼區別。她從不覺得自己殘缺。「輪椅不代表什麼,它只是我行走的方式之一,或者說是我生活的方式之一。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以及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留在北京要面臨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和殘酷的生存壓力,但美好並不後悔。她打破了自己的常規劇本,身邊沒有可以參考的範例,只能一步步探索自己的人生地圖,接納未來的不確定性。這是選擇的代價,為了擁抱想要的自由,她不介意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關於以後的日子,美好並沒有清晰的規劃。現在的她不敢把太多時間和精力留給愛情,眼前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可以在這座城市立足。在她眼中,沒有人可以依靠別人來擺脫自己的困境,首先要做的還是自身的獨立。
她希望自己老了之後,依然可以做一個時髦的老太太,開著她的小電動輪椅,約姐妹們出去喝下午茶,然後去做美容、做指甲。
後臺回復 故事背包
獲得視頻觀看連結
*騰訊新聞穀雨影像紀錄片《故事背包第1集:輪椅北漂女孩-潘美好》12月10日正式上線,可登陸騰訊新聞客戶端,搜索「穀雨影像」觀看視頻。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5年,這位輪椅北漂女孩來了一場有預謀的冒險|穀雨影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