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類學博物館裡陳列著一具乾屍,8000多年前的一個秘魯男子在嘴唇上紋了一抹小鬍子,還能能清晰的看到紋身的形狀;劍橋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負責人尼古拉斯-託馬斯教授表示:「紋身並不是現代文明,只是在近25年的時間裡,才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紋身流行呈爆炸性增長趨勢。「
紋身的迅速流行,是人們對自己身體認知的改變;人們不再縛於自己是生來如此的自然產物,我們有權在自己的身體上加以雕琢,紋身可以讓我們自己變得更符合我們的心意,也成為我們永恆的印記。
紋身文化已經幾千年,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了解無法證實的關於紋身的小故事。
【 1 】 19世紀的一名男子,是歐洲巴南巡迴馬戲團的一名演員,因為時常演繹東方草原漢子的風格,被人們戲稱「突厥人」。他是在一次旅行演出的圖中被亞洲的「野蠻人」綁架,被迫紋了緬甸風格的紋身。
【 2 】19世紀初英國水手巴奈特-伯恩斯製作的雕版圖,展示了他本人(左)以及一名刺有紋身的紐西蘭毛利人。1835年,滿臉紋身的伯恩斯回到英國,自稱「紐西蘭酋長」。
【 3 】1950年前後,紐西蘭的一名毛利酋長,面部刺有毛利人的傳統紋身圖案。
【 4 】1840年前後的一座半身像,展示了毛利人的紋身。這座半身像出自皮埃爾-馬萊-杜莫蒂爾之手。杜莫蒂爾可能是參加殖民地遠徵的第一位科學家,致力於人體人類學研究。
【 5 】1827年,太平洋蒂科皮亞島的一名原住民,胸部刺有方形紋身,圖案的靈感據信來自於過往帆船的旗子。在原住民部落,紋身是力量的一種象徵。
【 6 】一名薩摩亞男子,身上刺有被稱之為「皮亞」(pe'a)的傳統儀式紋身。這種紋身是步入成年的一種標誌。
【 7 】1980年馬克-亞當斯拍攝的一幅照片,展示了薩摩亞男子痛苦的紋身過程。這種紋身的痛苦程度據說與孕婦分娩不相上下。
【 8 】一名薩摩亞男子正在紋身。這種紋身名為「皮亞」,先從腰部紋到直腸,而後再返回膝蓋。紋皮亞時只能使用自製工具,例如使用骨頭、象牙、龜殼和木頭製作的工具。
【 9 】20世紀初,印度阿薩姆邦的一名納伽族男子。納伽族只在被敵人觸碰過的地方紋身。
【 10 】17世紀的一個紋身印章,用於在皮膚上留下印記,便於紋身。這枚紋身印章描繪了耶穌復活的景象,主人是耶路撒冷的拉祖克家族。拉祖克家族是科普特人,幾百年來一直給朝聖者紋身,圖案均與基督教有關。
【 11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紋身圖案。
【 12 】2012年,菲律賓,92歲的Whang-ud正給一名男子紋身。Whang-ud是菲律賓僅存的傳統紋身師。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紋身迷和遊客甘願步行跋涉數小時前往Whang-ud所在的偏遠村落,請她紋身。
【 13 】近距離看的Whang-ud給人紋身,真的給人肉疼的感覺。
【 14 】2007年,南非開普敦,一名前幫派頭目展示自己的紋身。退出幫派後,他成為開普敦聖喬治大教堂的一名勤雜工。
【 15 】2010年,菲律賓馬尼拉的馬卡蒂監獄,犯人們正在參加天主教的禮拜。從後背的紋身,人們可以判斷他們屬於哪一個幫派。
【 16 】1958年,一名滿身紋身的日本男子。日本的紋身擁有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萬年。1876年至1948年,日本政府頒布「禁紋令」,當時紋身與犯罪和幫派文化聯繫在一起。解禁之後,紋身師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可以放心大膽地給客人紋身。
【 17 】紋身師傑克-莫希爾,展示絢爛壯觀的紋身。紋身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受歡迎。當前的紋身可能失去了很多傳統文化內涵,但卻發展成一種新的跨界現代文化。
紋身是最自由的選擇,很多明星也都痴迷於此,好萊塢性感女王安吉麗娜-朱莉信奉泰國刺符,朱莉的左肩胛的五條經文,據說這是祈求事業順利平安的刺符,難怪這些年朱莉的人氣一直無下跌趨勢。
一舉三得,紋身升值當股東,這樣的好事你不考慮一下?
掃一掃添加
更多紋身素材請點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