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很多老師朋友都抱怨老師工資低,後來我也就這麼認為了,所以沒有報考。後來發現還是我太天真了!人們說話可能會騙人,但是數據不會。從教育部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人數創了新高,達到驚人的590萬,而上半年僅是290萬。而今年的報考人數,保守估計將突破1000萬。怎麼還能說教師不香呢?
北大畢業當老師,985畢業當公務員
在某教育集團公示的2020年第1輪教師招聘錄用人員名單當中,35個擬錄用人員中就有32人為碩士,3人為博士,幾乎清一色的清華北大畢業生,而且都是碩士及以上的學歷。說實在的,這個數據嚇了我一跳!當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也來搶教師這個飯碗的時候,師範生還有什麼機會?
根據北京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三方協議,其中到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49.79%,數據不會騙人。作為頂尖的985,北大畢業生用身體的動作告訴了大家公務員真香!
雙非學生的缺點
1.學歷上的不足
我國對於學歷的要求比較嚴格,有些工作沒有學歷真的做不了。而雙非畢業生很容易被學歷卡在一些工作的大門之外。
2.能力的差別
相對而言,非名校畢業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自制能力或許比知名院校的學生有一點差別,雖然這並不意味著非名校畢業生方方面面都差,但是他們往往得不到機會展示。
3.眼界和格局限制
有的時候決定一個人未來的並不僅僅是學歷,往往還有眼界和格局。用三分鐘看透世界的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世界的本質的人,未來的命運是不會一樣的!而名校生,往往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雙非學生可能的出路
1.多軌制教育
或許我們的學制過長了,相對而言學的知識和內容太多了,而根據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踏入社會甚至有80%的以上的學過的知識用不到,最終又還給了老師。為何我們不把人才分流開來,分門別類的培養,實行多軌制教育,讓孩子們有更多的出路,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
2.新的用人標準
與多軌制教育相伴隨的應該是新的用人標準,而不再是那一套老套的學歷至上!每個工作的招聘應該出具相應的細則,以應聘人員的能力是否符合工作崗位為根本依據,而不是所謂的學歷,在這條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3.加強監管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打工人成為大數據下的一顆螺絲釘,我們很難想像,毫無監管的發展下去,人的出路在何方?這一點還要再次感謝國家的監管,實際上國家的出手拯救了很多人。
結語:
我們要的是全面發展的各種各樣的人才,我們要的是大國工匠,我們要的是人的個性得到發展!我們不要教育軍備競賽,我們不要成為大數據下一顆可以隨時被替換的螺絲釘,我們不要成為大數據下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打工人!覺得我說的有道理,請幫忙點讚和轉發。#我的大學#
客觀公正是我的態度,文章內容,只代表個人觀點,請以自己的思考為準。關注我,了解更多教育資訊,獲得更多教育知識,討論更多教育話題。(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成都這5所野雞大學害人不淺,畢業證一文不值,明年的考生注意
王清遠的事要真相大白了,成都市對毛洪濤事件調查即將有初步結論
北京大學的老師,一個月工資多少錢?看完很羨慕
教師行業的「壞消息」,這3類老師面臨淘汰,家長發現請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