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幾個朋友不停地在找人打聽航班的事情,因為自己的親戚或者孩子在國外,已經買好了機票,卻因為一聲令下,航班大部分被取消,而面臨無所適從的窘境。許多學校已經停課,學生們暫且還有個棲身之所,但海外疫情日益嚴重,讓人不禁為同胞們擔心。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涉世未深甚至尚未成年的孩子。
疫情當下,許多國家都選擇封鎖國境,暫停外國人入境,這一點無可厚非,也是正常操作。但基本上都在發布信息的同時,號召本國公民回國(確實也有直接封鎖國境連本國公民都無法入境的國家,比如阿根廷)。
海外疫情爆發之初,看到有一些身居海外的朋友在等待著政府撤僑。竊以為,戰狼式的撤僑不太現實。首先是巨大的經濟成本和派人力物力前往海外的風險,還有,現在除了中國以外,基本無一淨土。你說美國病歷多,要先撤,我說義大利西班牙死亡率高,要先撤,他說非洲醫療條件差,也要先撤,這可咋整?
還是讓大家各自按照需要回家吧。
但是,請別關上回家的門。現在這個門還沒有完全關上,但剩下的門縫已經越來越小了。
2018年,中國海外留學生達到了60萬。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一共519萬人出國留學,313萬人學成歸國。剩下的約200萬人裡,除去已經入籍海外的,剩下的都是、至少現在還是國家的孩子。很多海外留學生自黑自己是留學狗。因為海外生活不易。不可否認,有少數揮金如土生活腐化嬌氣霸道的富二代。但其實是,是一些壞孩子出國了,而不是出國了就成了壞孩子。就是這些腐化、不懂事、霸道、不學習、到處旅遊,成為了對於這整個群裡的刻板印象,甚至成為謾罵、阻止他們回來的理由。
大多數留學生,都是來自普通家庭,雖然不算家庭貧困,留學的錢也都來自於國內的父母辛勞攢下的錢。大多數留學生,都是學校裡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那一幫,隨著學歷的升高,這種比例也在加大。背負著ddl的壓力,為生活費和學費奔走打工。每每國家遇到大事,留學生在海外也沒有閒著。汶川大地震,留學生在外國街頭奔走募捐,愛港滬港,留學生在國外舉國旗唱過火,這次疫情之初,留學生也紛紛把口罩掃貨寄回國內。他們也是父母懷裡撒嬌的孩子,也是對未來有憧憬有衝勁的好青年。可是現在,卻面臨著來自網絡的惡意。
一方面,留學生回國,確實是會給國內防疫造成壓力。最近一些留學生回國要喝礦泉水、不配合隔離還謾罵工作人員,也諸見報端。還是那句話,這種人哪裡都有,不是因為他們是留學生。如果回來要求優待,那這種人,請哪裡涼快還是哪裡待著吧謝謝。可是也有更多的,穿著防護服不吃不喝20小時,回來了老老實實的隔離。
另一方面,在海外獨自生活的他們,也面臨著生活的困難。1月份是許多海外學校開學的時間,當時國外疫情並不嚴重,加之開學在即,很難說這些學生是否因為逃避國內的疫情而選擇出國避難。現在,學生們沒有外力的幫助很難長期儲存食物不出門,同時外國人不夠重視依舊夜夜笙歌日常娛樂,也給學生們帶來了風險。設身處地想一想,當種種困難落到留學生個人身上的時候,想回家,也是可以理解的。更可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是未成年人。
昨天,《南方周末》報導,有1.5萬名英國小留學生面臨著無人監管的困境。17歲的留學生在3月17日抵達香港,再從香港回深圳。他花兩萬元人民幣。這不算最貴,南方周末接觸到的小留學生家長中,有人為孩子一張機票花了七萬塊錢。然而這條廣東地區的留學生常用的路線,如今也行不通了。3月25日,所有非香港居民乘飛機抵港不準入境,機場停止所有轉機服務。
與此同時,前兩天看到了一位在廣州長大的美國女孩滯留英國,最終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了廣州。她發的感謝視頻底下全是一片「歡迎回家」的彈幕。甚至有人一天可以為外國人貼心拿20次快遞,可以給外籍女婿特事特辦居家隔離。如此的熱情和寬容,是否能夠留一點給那些守規矩、確實有困難的海外歸來的遊子呢?怎麼人家一說想回來,就說是回來添亂呢?
要保衛戰疫成果我是雙手雙腳支持的。可是是否有種更加合理的保衛方式?國內防疫工作壓力大,這些人滯留在海外,國外使團的領事保護壓力就不大嗎?其實這樣的決定,並沒有讓防疫工作壓力消失,只是轉嫁到了國外的使領館。國內是不是可以探討更好的選擇呢?畢竟我們在外的外交官才約6000人左右(2017年),而國內有14億人力物力。
我不是主張要把所有人都帶回來,但應該把選擇的權利留給他們。每個人在評估了高昂的機票價格和巨大的旅行風險之後,如果還執意要回來,應該讓他們回來。而確實也有一部分人,或許因為價格,或許因為風險,或許因為暫時還安全,甚至真的不想給國家添亂,而沒有選擇回來。留學生們也應該充分考慮歸途的風險,包括自己的和可能給別人帶去的,如果權衡之後,要回國。請配合,別搞特殊。
家是大家的。回不回來,應該是每個人可以的選擇。可有些人嚷著要把門關了,還說不歡迎你,那可咋整?
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集體主義的國度。讓我們在面對大災大難的時候,從國家到個人都表現出了強大的決斷力和行動力。我們也看到了,對於個人主義和個人權利的極致推崇,也是間接導致西方國家疫情愈演愈烈的例證。這也是我們取得抗疫階段性勝利值得頌揚和自豪的事情。也是因為有了之前許多醫務人員、警察、社區服務人員,到現在的海關、檢驗檢疫、外事部門,還有千千萬萬「我宅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的人們,甘願為集體和國家利益默默付出,才換來目前疫情面前短暫的舒口氣。
然而,也很遺憾,集體主義就意味著大多數人利益被保證,而總是有小部分人的利益不得不被犧牲。面對疫情,上到一線人員下到普通群眾,每一個人都失去了點什麼,海外留學生也是。犧牲就犧牲,請友善點。
在完稿之前,很高興看到民航局出來回應,說會考慮增加臨時包機。雖然看不明白取消九成為中國人的商業航班再增加臨時包機的這一波的操作,但至少看到在外的遊子,有了一些歸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