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革甘肅省委員會反映,土地是廣大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發展現代農業最基礎、最核心的要素。因此,我國曆次農村改革都是圍繞土地開展的。30多年前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即「大包幹」,核心是土地經營模式的變革。採用的土地經營模式是把土地按照不同位置、不同肥力劃分成若干小塊「肥瘦搭配」「分田到戶」,將土地的集體所有權和家庭承包經營權「兩權」分離。這一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激發了農村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有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發展。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土地一家一戶傳統的「小農」經營模式暴露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為解決農村土地經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2014年開始國家推行了土地確權,2016年又開始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在土地確權調查中發現,當前農村空心化,務農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承包土地碎片化嚴重,平均每個家庭經營的土地一般都在7-8塊,有的甚至十幾塊。土地經營的分散化、碎片化嚴重阻礙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使得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難以實現,給大面積推廣高效節水帶來難度,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組織的培育發展受到影響,使得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意義大打折扣。可以說,土地碎片化已經成為制約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最突出的難題。
為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探索「小改大」和「一戶一塊田」改革。如安徽省蚌埠市在出臺的《關於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對實施『一戶一田』合併土地100畝以上的村,按照每畝100元標準進行獎補,縣級財政再配套每畝100元用於村組公益事業建設」。在這一政策的引導下,該市懷遠縣徐圩鄉殷尚村東邵組原來430多畝地,調整後變成了460多畝。據報導,徐圩鄉實行「一戶一塊田」的地方,戶均增收10%左右。同時,地塊減少而面積擴大,大型農業機械操作方便,水利設施進一步整合,既方便了灌溉和排水,又減少了地鄰,極大地降低了因土地而產生的糾紛。目前,懷遠縣有90個村民小組完成「一戶一塊田」試點,面積4.9萬畝。部分改革措施也影響到固鎮縣等周邊縣市。2016年11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袁純清在調研中這樣評價:「蚌埠市『一戶一塊田』試點工作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新鮮經驗,不僅具有先期性,還具有很強的時代感,為推進農業機械化標準化生產、開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基礎條件」。
甘肅張掖市甘州區也作了有益的嘗試,甘州區在實施綠洲園區土地整理項目時,將3萬多畝土地整理成每塊10-15畝的大地塊,在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為此,建議:
一、積極推廣開展「一戶一塊田」改革。借鑑和總結省內外經驗,積極出臺我國「一戶一塊田」改革的指導意見,通過試點,總結經驗,逐步在面上推開。
二、加大農村土地綜合整理的力度,為開展「一戶一塊田」改革試點打好基礎。通過土地綜合整理,將土地小塊變大塊,再發動農民開展農地互換、成片發包等方式改變碎片化的土地利用現狀,為實現現有土地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利用轉變提供可能,並在此基礎上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地交易市場,為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加油提速。
三、加大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宣傳力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核心是將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推動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條件。加大宣傳力度,有利於促進「一戶一塊田」改革的推進,有利於推動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來源:宣傳信息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優秀社情民意選登】關於開展「一戶一塊田」改革的建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