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生命的頭等大事,跟呼吸有關的一切健康問題,都值得我們關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肺部健康問題再次成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其中,肺癌作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據國家發布的臨床數據顯示,肺癌死亡率連續18年排在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一位,目前每年確診的肺癌病人約有80萬,每年死於肺癌的病人約是65萬,嚴重威脅著國民的生命健康。
為提高公眾對肺癌的認識,增強防癌、抗癌意識,奧林巴斯與《人民名醫》攜手,特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李時悅教授,為公眾分享肺癌防治知識,科普呼吸內鏡檢查的必要性,傳遞「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健康理念對於肺癌防治的重要價值。
初次就診多數患者已為晚期
肺癌早期患者通過及時的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然而由於肺癌早期症狀較為隱匿,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失去了手術根治和長期生存的機會。
李時悅教授表示:「肺癌早期往往以肺部小結節的形式呈現,對肺結節的早期篩查、正確診斷與綜合治療,是早期診斷肺癌的關鍵。」一般來說,多數人得了肺結節後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主要是肺結節一般較小(直徑小於或等於30毫米)且多位於肺外周,對人體的刺激很小。小部分肺結節位於胸膜下或靠近較大的氣道時可以引起咳嗽、咯痰、胸悶或胸痛。
但值得注意的是,得了肺結節並不等於患上肺癌,患者不必過於恐慌。李時悅教授解釋到:「根據肺結節的性質可以分為惡性肺結節和良性肺結節,良性肺結節根據是否需要治療分為需要治療的良性肺結節(如活動性肺結核、真菌感染等)、不需要治療的良性肺結節(如結核瘤、良性腫瘤、機化性肺炎結節等)。」因此,需要我們通過前沿檢查技術鑑別肺結節的良惡性,篩查早期癌症。
支氣管鏡是診斷、治療肺癌的重要工具
支氣管鏡作用於呼吸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已經有百年歷史,隨著設備和技術的不斷創新,支氣管鏡成為呼吸系統疾病診療的重要部分。對此,李時悅教授提到:「在診斷方面,目前肺癌主要是通過支氣管鏡來完成的診斷,通過支氣管鏡可以達到95%左右的肺癌陽性診斷率,80%左右的肺周外部結節診斷率。在治療方面,對於不能手術切除的中央氣道腫瘤,目前支氣管鏡介入是一個主要的治療手段。」
對於肺部結節,病變好發部位從原來中央型逐漸轉變為周圍型,原先常規支氣管鏡受插入部前端直徑大小限制,不能直接到達肺外周直視病灶,但是隨著光電技術和各種輔助引導技術的發展,呼吸科醫生可藉助越來越細的支氣管鏡通過氣管、支氣管到達肺外周結節位置,直接觀察病變,進行診斷。同時,支氣管鏡的介入技術正逐步拓展對肺結節的治療價值和適用範圍。
奧林巴斯電子支氣管鏡深入到狹窄的肺內氣管觀測
奧林巴斯作為內窺鏡技術與服務的領導者,早在1968年就發布了世界上第一臺軟性纖維支氣管鏡,管徑纖細且可彎曲的特點基本消滅了視野盲區。隨著醫療器械的研發創新,奧林巴斯推出的電子支氣管鏡,擁有更為纖細的尖端插入部、210°的內鏡彎曲度以及插入管旋轉功能,直接深入患者的下呼吸道進行觀察。針對一些直徑較小、且多位於肺外周的病變部位(如直徑小於或等於30毫米的肺結節),電子支氣管鏡都可輕鬆探入,實現支氣管遠端病變的活檢取樣。
奧林巴斯電子支氣管鏡
推動「三早」理念普及 降低早期患病風險
支氣管鏡能夠幫助醫生「一窺究竟」,在病變早期階段發現患者的症狀並採取及時的醫療措施。然而對於早癌防治,患者除了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及時就醫外,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樹立正確健康觀更為重要。
在醫療事業領域,奧林巴斯不僅將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帶入中國,也一直致力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健康理念的推廣普及。在肺癌防治方面,奧林巴斯多次邀請醫學專家為公眾普及肺癌防治知識,提高大眾防癌意識;在消化道早癌防治方面,奧林巴斯發起「愛胃月」、「腸胃公開課」等系列腸胃健康公益活動,喚醒大眾對腸胃健康的關注;膀胱腫瘤防治方面,奧林巴斯連續組織多屆膀胱腫瘤診斷與治療新進展交流會,消除大眾對膀胱鏡檢查的恐懼……通過專家講座、學術論壇、腸胃健康公益等形式,奧林巴斯不斷將「三早」理念融入大眾生活,從而幫助人們建立起正確的健康觀念,為中國早癌篩查與防治做貢獻。
消化道早癌防治-「愛胃月」腸胃健康公益活動
肺癌防治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就企業而言,奧林巴斯將繼續用領先的光學產品和技術、多樣化健康科普活動守護大眾健康,傳遞「三早」理念,助力中國早癌防治事業發展,努力實現世界人民的健康、安心和幸福生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