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探秘】肖水泉 ‖ 龍寶山,很可能是古蜀國的水文觀測站

2020-12-18 澎湃新聞

龍寶山

很可能是古蜀國的水文觀測站

肖水泉(四川金堂)

在沱江小三峽東岸,有一座高高的山峰,叫龍寶山。龍寶山海拔998米,是龍泉山脈在金堂境內的第二高峰,與沱江西岸的雲頂石城遙遙相對。龍寶山山頂有一些小廟模樣的建築,建築旁的石壁和遺留下來的石刻,非常斑駁滄桑,顯得年月遠久,也間接證明此地不俗。

龍寶山一帶土地貧瘠,水源也甚缺,不太適合人類居住,奇怪的是,這山頂倒像長期有人類活動一樣,是一個非常神奇之地。在山頂石刻與兩間小瓦房(應該是後期修建的)之間,居然還有一座拱形石建築,像窯洞一樣(姑且叫做窯洞石屋吧),坐東朝西,裡面大約有二、三十個平方,有一道拱門對著懸崖,似墓又不太像墓。龍寶山正處於金堂峽的中段,上可以觀水城新貌,下可以看淮州全景,是一個視野開闊,風景秀美之地。關於這座山,如今還存在很多神秘傳說。

站在龍寶山上(江對岸的最高峰),金堂峽盡收眼底

傳說一:劉禪墓

關於山頂石頭建築——當地人稱窯洞石屋是劉禪墓。筆者還是第一次聽到當地有這樣一種說法。其實,當地老百姓之所以把這裡稱之為「劉禪墓」,核心就是那拱形的石建築,由於上面覆蓋了土,還長滿了植物,看上去確實非常像墓穴。

窯洞石屋,確實很像墳墓

其實,如果非得要說這個地方就是劉禪的衣冠冢,倒也不算是空穴來風。據當地一些老百姓考證,在龍寶山上還保存有一道山寨城門的石壁,傳說石壁上有張飛親自題寫的「永安門」三個字。當地祖祖輩輩傳說,在東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久攻雒城(與金堂毗鄰的廣漢)不下,就急令軍師諸葛亮、三弟張飛、常勝將軍趙雲帶兵入蜀,助其攻取雒城。張飛和趙雲等人一路攻取巴郡、巴西(今閬中),在經過龍泉山脈時,諸葛亮發現龍寶山高峰聳立、易守難攻,實乃拱衛成都平原的理想軍事要地,於是便決定在此處修築山寨,駐紮練兵。後來,劉備攻下雒城,順利入主成都,諸葛亮就命令張飛在此駐軍拱衛成都。為此,此地一直作為劉備的訓練新兵的場地,直到蜀國滅亡。當地老百姓因為慕名張飛的巍巍大名,於是把龍寶山上的人形寨就叫做「張飛練兵場」。由此可見,這龍寶山也就這樣靜悄悄地與三國故事掛上了勾,那龍寶山的「劉禪墓」,也就有了一定的可信度。

張飛練兵場,在當地流傳甚廣

當地人還有一種新的說法,是當年張飛為了確保劉備能全心全意攻打雒城,自己在龍寶山一帶做劉備的後援。考慮到刀劍無情,張飛為劉禪的安全著想,決定帶侄子離開雒城這一帶的交戰區,親自攜年僅7歲的阿鬥,來到這遠離戰場的龍寶山上,一邊教劉禪讀書識字,一邊訓練兵士,然後派往雒城前線。年幼的劉禪好玩,恰好山頂有一山洞,正好能容下幾人小朋友玩耍。於是,年幼的阿鬥便每天都來此山洞與張飛的女兒等小朋友一起嬉玩、學教,而且一住就是兩年多時間。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劉禪被封為太子後,他曾再次回龍寶山遊覽。從那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山洞稱做太子洞,也叫劉禪洞。據說洞內供奉的,恰是後主劉禪。

傳說這永安寨,就是張飛屯兵的地方

不過,只要到實地認真考察,你就會發現,「劉禪墓」和「太子洞」的說法經不起推敲。因為按風水學的觀點和周圍的地形地貌來看,假如是「劉禪墓」或「太子洞」,其墓門就應朝淮州新城的方向(恰好是坐北朝南)開,才符合古時候的風水觀點。眾所周知,古人認為墓地一要依山傍水,二要前朝後靠左右抱(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明堂開闊的原則(即在墓穴前面有一片廣闊平整的地方等)。而這座拱形石建築,卻是坐東朝西,與古人的風水理論嚴重不符,而且是格格不入。因為按當前的地形和窯洞石屋的組合情況來看,龍寶山的最高峰恰在「墓」的右面,是很容易白虎傷人的(「左高」是指左方為青龍位,主貴;「右低」是指右方白虎位是兇神方宜矮小、宜靜,這個方位應儘量保持空曠)。其次,又有學者考證龍寶山的人形寨,也就是傳說的「張飛練兵場」,其實是建於清代鹹豐十年(1860年),石碑上還有鹹豐十年題記,這就更與劉禪搭不上邊了。可見,龍寶山與三國,應該是沒有多少關係的。

這些石刻,與喪葬文化似乎沒有聯繫

傳說二:炳靈廟

當地人一直認為,龍寶山山頂有一座炳靈廟。據說在「文化大革命」前,這裡的廟宇都保存得非常完整,裡面供奉的就是炳靈大神。後來,因為破四舊,這座小廟才被砸毀了,只剩一些破石墩什麼的。那麼炳靈又是什麼神仙?宋代《太平廣記》引錄唐代《集異記·李納》,稱炳靈公為「泰山三郎」。後唐至宋代,泰山三郎逐漸被加封為炳靈公。宋代官封后的炳靈公主要以喜愛笛子、冥界的審判者、急躁勇敢、容貌俊俏的美青年形象出現。據說在成都紅石柱街就有炎帝炳靈祠,有明建石坊,坊之有對聯曰:「帝德被全蜀,神妙通兩間」。其神炎帝即為縱目三眼。可見,炳靈神與龍寶山的不期而遇,確實也有點牽強附會。不過,據說洪雅縣炳靈場鎮的炳靈祠(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祠廟供奉的神,就與古蜀神話裡的鱉靈有關。按照洪雅縣的供奉思路,這倒非常容易讓人想起與金堂峽關係非常密切的另一位重要遠古人物——鱉靈(開明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來。

窯洞石屋內,寬敞明亮還乾燥

如果龍寶山的炳靈廟能與鱉靈扯上關係,那這龍寶山山頂的這些建築,就還很可能是紀念鱉靈的處所。因為在金堂,鱉靈拓峽的傳說流傳甚廣。西漢著名學者揚雄在《蜀王本記》中,講述了蜀王治水的故事:古蜀國時,蜀國水患嚴重,老百姓經常在雨季被洪水侵擾得無家可歸。遇到山洪暴發,滯水難洩,蜀國的國都(郫縣)都岌岌可危。蜀王杜宇心急如焚,又一籌莫展。

鱉靈拓峽,為天府之國的美譽奠定了基礎

楚國有一個叫鱉靈的人,千辛萬苦來到蜀國,杜宇得知他能治水,封他為相。鱉靈掘開玉壘山(今金堂縣境內),讓洪水沿著金堂峽一瀉千裡,使得成都平原水患得以基本解除,老百姓因此安居樂業,初步奠定了天府之國的基礎。鱉靈治水有功,杜宇把王位禪讓給鱉靈。鱉靈即位後,蜀國進入到開明時代。

山頂森林茂密,很可能是人造小環境

按照這個故事的說法,金堂峽就是鱉靈治水的主戰場。對於蜀國如此重要的一位皇帝,當地人修一座廟宇紀念,倒也無可厚非。不過,筆者到現場考察一番後,總覺得那窯洞石屋,還是有讓人深感彆扭的地方,因而不由得不生疑。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很少有人把廟宇故意修成「窯洞」形狀的。試想,古人既然鐵了心要修成這麼特殊的一個形狀的石屋,他們為什麼不直接在山頂鑿一個石窟?省工不說,還牢固。其次,作為廟宇,主建築(窯洞石屋)的開門方位也不妥,咋會朝絕壁斷崖,還是坐東朝西,按照風水學的理論,這豈不是自求絕後?

西面的雲頂石城,其實更適宜人居

推測:古蜀國水文觀測站

既然幾個傳說都有瑕疵,都有於理不通的地方,那這山頂的「窯洞石屋」,到底是幹什麼用的?我們還得回到鱉靈拓峽的故事中來,以科學的視覺來看待這一切的「存在即合理」。

首先筆者認為,鱉靈拓峽絕對不是什麼神斧劈山,而是給淤塞的河道疏浚。因為從古蜀人的生產力水平來看,劈山開路不是一個小工程,當時的人力、物力都無法滿足這樣的浩大工程,工程推進也不是短短幾年就可以完成的。最有可能的是因金堂峽口偏窄(2004年拓峽前,此段的沱江最窄處僅五六十米),又連續幾個彎道,應該是在遠古時期,某次特大地質災害之後,一些上遊衝下來的枯木大樹擋在峽口,使得枯木浮物越累越高,最後完全堵住金堂峽,致使河水無法排洩,從而導致成都平原東北角一帶形成汪洋,水患成災,漸漸威脅到望帝一族的生存(郫縣是望帝的都城)。於是,鱉靈就帶著人在這裡疏浚,最終雜物隨波而去,成都平原又沃野千裡。

上遊三江環繞的金堂,在龍寶山上看得一清二楚

照這樣推測,鱉靈在金堂峽一幹就是好幾年,那他是不是需要有一個「總指揮部」?如果需要,請問其選址何處最佳?

第一,對於西岸的雲頂石城一帶,顯然是不行的。因為清晨的太陽一出來,東方的陽光直射,非常不利於站在西岸觀察沱江江面的情況。

第二,「總指揮部」放在上遊,或者下遊,一旦遇到險情,對於傳達指揮部的命令都非常不利,唯有放在中段,事半功倍,效果最佳。

第三,龍寶山地勢高,視線開闊,能把沱江峽都盡收眼底,自然是「總指揮部」不二選地。

同時,按照這個思路,這也就解釋得清為什麼「窯洞石屋」坐東朝西和非得修成這般模樣的奇怪原因了:一是為了觀察江面情況方便,因地形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古人就摒棄風水理論,不得不一切從實際出發;二是為了讓那些工作人員有一個通風透氣、光線好,冬暖夏涼,且乾燥的生活環境,修這麼一個特殊的窯洞石屋,自然就比鑿石窟更符合工作需要了;三是為了長期工作,加之山頂風大,窯洞石屋的構造就應運而生,從實用主義思考也就不怪了。

下遊的九龍峽一過,就沒什麼雜物可淤塞河道了

假如這裡真是鱉靈拓峽的「總指揮部」,那麼在鱉靈完成此項工作後,他會不會「吃一塹,長一智」地在這裡建一個沱江水文觀測站,派人隨時觀測沱江江面的情況,以便儘早發現淤塞,儘早排除險情?從沱江排洪對古蜀國的重要戰略地位來看,以及最容易造成沱江淤塞的原因來分析,我們有理由相信,鱉靈在疏浚沱江峽後,一定會在龍寶山設一個「水文觀測站」的,而且說不定還是定國安邦的「一號工程」。按照這個思路推測,這龍寶山山頂兀突突地出現人類長期性活動處所,一切也就是說得過去,而且順理成章了。同時,筆者相信,即便在蜀國滅亡之後,後來的四川執政者,他們要避免水淹成都平原的覆轍,也一定會在龍寶山設立水文觀測站的。代代相傳,直到清朝時期,估計水文觀測站依舊在發揮重要作用。而那「永安寨」,極有可能是水文觀測站的後勤基地或家屬區什麼的。這樣看來,在龍寶山的水文觀測站徹底失去作用後,這些遺留建築,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紀念鱉靈的聖地。

如果一切都如筆者所推測,那這龍寶山就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水文觀測站」了,弄不好還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類歷史遺蹟呢。當然,這有待於相關學者進一步深入考察。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肖水泉(四川省金堂縣)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 探秘】肖水泉‖龍寶山,很可能是古蜀國的水文觀測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龍寶山 很可能是古蜀國的水文觀測站 肖水泉(四川金堂) 在沱江小三峽東岸,有一座高高的山峰,叫龍寶山。
  • 龍寶山,古蜀國的水文觀測站?
    站在龍寶山上(江對岸的最高峰),金堂峽盡收眼底。    □肖水泉 文/圖  在沱江小三峽東岸,有一座高高的山峰,叫龍寶山。龍寶山海拔998米,是龍泉山脈在金堂境內的第二高峰,與沱江西岸的雲頂石城遙遙相對。龍寶山山頂有一些小廟模樣的建築,建築旁的石壁和遺留下來的石刻,斑駁滄桑,顯得年代久遠,也間接證明此地不俗。
  • 【方志四川•探秘】肖水泉 ‖ 俯瞰沱江峽 叩問龍寶山
    原創 肖水泉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從龍寶山俯瞰金堂峽上遊(圖片來自網絡)在金堂一帶,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古蜀國時,成都平原一帶水患嚴重,老百姓經常在雨季被洪水侵擾得無家可歸。遇到山洪暴發,滯水難洩,就連蜀國的國都(郫縣)都岌岌可危。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一)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編者按4月4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期推出《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六夏桀隱居湔江河谷故地易旭東商王聞訊,發出「徵蜀」的「伐岷山」令。崛起的古蜀國,也是與商王朝軍事摩擦最頻繁的方國。商朝地域非常廣大,領土最大時,東北已達遼寧,西北進入黃土高原的渭水下遊,南抵長江流域(武漢盤龍城),涵蓋寒帶、溫帶、亞熱帶等多種地帶,高原、山地、平原等多種地貌。商王朝的後半期,對古羌的戰爭之沒有間斷過。國力強大。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易旭東 ‖ 成都人的「根」 成都城的...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編者按 3月26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期推出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易旭東先生撰寫的長篇紀實散文《成都人的「根」 成都城的「魂」》,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同時歡迎在讀完全文後撰寫評論文章(投稿郵箱:565066304@qq.com),「方志四川」微刊及《巴蜀史志》期刊將擇優發表。
  • 【方志四川·地情】什麼是郫縣(成都郫都區)?
    【方志四川·地情】什麼是郫縣(成都郫都區)?成都市郫都區啼聲悲切每到清明、穀雨、立夏、小滿等農忙季節杜鵑鳥就飛到田野聲聲啼叫百姓後來以此作為播種五穀的時間參考因此郫縣被稱之為鵑城縣花杜鵑花,縣鳥杜鵑鳥望叢祠是古蜀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 ‖ 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五)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編者按4月4日至9日,「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5部分推出了《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全文今日結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方志四川•地理標誌產品】屏山白魔芋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屏山縣是白魔芋發現命名的原產地。全球已探明的白魔芋適種區域,只有金沙江流域下遊200公裡的狹長地帶。
  • ​【方志四川•辭賦】陶武先 ‖ 都江古堰賦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天工開系統,玄造立樞垣⑭。借山形而坐西北,依水脈而望東南。陶武先,1948年生,四川射洪人。中央黨校政治學研究生。四川省第十屆政協主席,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副主任。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演義之外的傳奇...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許星 ‖ 我...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許星 ‖ 我看見金埝站起來(組詩) 2020-11-02 0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萬習香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萬習香 ‖ 梨子熟了 2020-12-19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西遊記》原型集中在漢源(下)
    原創 李後強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曬經鄉古為邛都夷寨,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9.3公裡,面積116平方公裡,人口4347人。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發展了大量經果林,包括蘋果、核桃、花椒、枇杷等。四川還有一種與孫悟空有關的非物質文化現象,就是川劇。中國戲劇的瑰寶——川劇變臉「變臉」,是我國遠古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
  • 【方志四川•風光】王曉梅 ‖ 孟屯河谷見聞:張家碉房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當然不可能,因為古堡酒店最重要的一位老人始終沒有出現,去年他就站在這裡和我們說古談今,他將自己保存的《理縣政協文史資料選輯》借我翻閱,院落裡隨時都會看到他和藹可親的面容......
  • 【方志四川•中秋特輯】楊奎昌‖今夜無眠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今夜陌上花開 站在民間的村塬上遙望圓月 古老的相思渡口 合歡樹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2020-09-12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成水文:學規範,查問題,加強測站測驗管理
    為加強文成縣域內國家基本水文測站的規範化管理,提升水文測報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文成縣水文站工作人員以認真嚴謹的態度開展「學規範,查問題」測站測驗自查整改行動。一是學規範,貫標準。文成縣水文站認真學習《水文測驗規範》《測站任務書》《溫州市水文測驗、資料管理制度》,將水文測報相關規範、標準深入融合水文測報質量提升工作中,規範開展水文測報工作。二是編制度,抓「四隨」。根據水利部水文司最新規範要求,完善水文相關制度,並將制度上牆:如降水量、水位觀測制度,儀器測具保養和財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工作等制度。
  • 【方志四川•散文】蔣德斌 ‖ 雨中曲
    【方志四川•散文】蔣德斌 ‖ 雨中曲 2020-05-24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蔣倩文 ‖ 女人愛美
    【方志四川•散文】蔣倩文 ‖ 女人愛美 2020-12-30 0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