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8日,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宣布解放軍在臺海有重大行動以來,解放軍海空兵力在臺灣海峽進行的戰備警巡和海空聯合演練行動牽動著臺灣方面的敏感神經,令島內高度緊張。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進入臺灣海峽空域巡航的解放軍軍機為殲-10、殲-11、殲-16等型號,殲-16戰鬥機還對臺軍IDF進行「包夾」。那麼,解放軍為什麼派出上述機型活動?殲-20為何沒有現身海峽?美國在附近空域出現的偵察機能否對解放軍戰機構成威脅呢?
解放軍殲-16戰機編隊訓練資料圖。
根據臺灣媒體的描述,在上述所有機型中,殲-16戰機表現突出,讓臺灣空軍前去攔截的IDF戰鬥機無可奈何。殲-16幾乎是把IDF戰鬥機「按到地上摩擦」。
臺媒20日報導稱,19日臺軍的2架IDF戰機在執行驅離任務時,遭到解放軍6架殲-16戰機「包夾」。IDF戰鬥機是臺灣在美國的技術援助下發展的一種輕型三代機,服役至今已有超過20年時間,各項技術均已落後。它的起飛重量在三代機中屬於最小的類別。反觀殲-16屬於高端、重型三代半戰機。兩者對壘,就如同重量級拳王打蠅量級拳擊選手,一個重拳就可以將其KO。
此外,殲-16戰機屬於多用途戰鬥機,可利用強大的電子戰裝備、反輻射飛彈和防區外發射飛彈對付臺灣的地空飛彈系統。中時電子報之前引述港媒的報導稱,也許殲-16不如殲-20戰機先進,但將成為解放軍空軍作戰以及對付臺灣,或嚇阻美國軍事介入的關鍵利器。報導稱,軍事觀察家說,根據軍演中的戰機序號來判斷,已有更多殲-16戰機服役。這證明,解放軍空軍正默默擴大它的列裝數量。報導稱,這款多用途戰機能攜帶大陸自製的各式武器,如反艦飛彈、空對空飛彈、衛星制導炸彈,巡航飛彈與電子幹擾發射機等。它既能用來執行空對空,也能用來執行空對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