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解敏11月2日報導:「香港節2019——藝匯上海」近日在上海展開。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光影雙城」系列活動今天在上海電影博物館開幕。
「光影雙城」活動包含兩大主題板塊:「光影雙城」影展、「光影雙城」旗袍及電影海報特展。展映8部電影史上的經典佳作,結合上世紀五十至千禧年代電影女星穿著過的9件旗袍戲服和以上海為背景的16幅香港電影海報,講述銀幕內外滬港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並且邀請滬港兩地的電影學者、專家共襄盛舉,成為今年滬上最具電影學術價值的活動。
8部影史經典講述雙城故事
為了展現滬港歷史文化淵源,本次「光影雙城」影展精心挑選了八部極具學術價值的作品進行展映。包括四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電影公司或電影製作人參與製作的電影《掙扎》《天倫》《貂蟬》《花外流鶯》,以及四部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黃金時期以舊上海為背景的經典之作《上海之夜》《阮玲玉》《宋家皇朝》《半生緣》。
其中開幕電影《掙扎》是天一影片公司目前僅存於世的作品,也是中國最早的片上有聲電影之一。天一影片公司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最大的製片公司之一,1934年主創團隊轉移至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幸運地於2012年自美國舊金山華宮戲院搜集得這部極珍貴的電影,並且委託了匈牙利Magyar Nemzeti電影工作室進行數位修復,令這部瑰寶得以重現觀眾眼前。
而《貂蟬》是孤島時期古裝大片浪潮的奠基之作,因戰事導致收尾拍攝工作在香港完成,成為首部香港出品的國語片;《花外流鶯》是上海導演方沛霖赴港拍攝的愛情喜劇,主打周璇的明星效應,誕生了數首「摩登上海」的標誌性歌曲;《天倫》由香港電影事業家羅明佑和如今公認的電影大師費穆合導,貫徹了費穆獨有的電影美學理念。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眾生於戰後、活躍於當時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導演,不約而同捲起懷舊風,以尋根的文化姿態,拍攝了一批以老上海為背景的影片,折射出香港對上海的鄉愁和想像。徐克導演的《上海之夜》、關錦鵬導演的《阮玲玉》、張婉婷導演的《宋家皇朝》、許鞍華導演的《半生緣》皆為其中的代表作。藉由這次影展,觀眾能有幸再度在大銀幕欣賞張曼玉、梅豔芳等港片黃金時期女星的芳華。
結合電影放映,上海電影博物館、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香港電影資料館攜手在博物館二樓舉辦「光影雙城」旗袍及電影海報特展,展出上世紀五十至千禧年代電影女星穿著過的9件旗袍戲服和以上海為背景的16幅香港電影海報。
旗袍是摩登上海的符號,她雕塑著時髦的身體,講述著摩登的故事,構建了老上海的現代化消費圖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南下潮也帶去了大批上海裁縫師, 造就了香港成為旗袍文化的重地。隨著香港電影躍登國際舞臺, 身穿旗袍的女性形象亦廣為世界所認識,承載著香港電影對上海的懷舊想像。
除旗袍戲服外,本次展覽亦同時展出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以老上海為故事背景的經典香港電影海報, 印證滬港兩地的電影因緣一直延續至今。
作為主辦方之一,上海電影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就一直關注經典國片,在世界範圍內打撈遺珍,從開館之初的「子歸海上」影展,到《假鳳虛凰》《風雨之夜》等孤本電影的展映,博物館依託深厚的學術背景和成熟的策展能力,在電影學術界和影迷群體中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