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愛林工作室
「2014年,我從審監庭調到少年法庭後,第一次面對審判席上眼神迷茫的未成年人。他怯生生地問我:『法官阿姨,開完庭我能回家嗎?我還能上學嗎?』庭審結束後,我第一次看到傷心的父母追著囚車嚎啕大哭。我的心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緊緊攥住,呼吸都覺得困難。」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愛林工作室負責人王愛林說。
法不容情,無論對象是誰,用法槌敲出公正,是作為法官的職責;但身為母親,王愛林意識到,關於未成年人審判,自己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於是,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法院,就有了「愛林工作室」。
高考報名最後一天,被羈押的他報上了名
在總結少年法庭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愛林工作室」以「法促和諧,愛築心林」為宗旨,專注於未成年人審判工作,延伸開展救助失足少年、普法宣傳和志願服務工作。
2015年的冬天,王愛林在查看一起尋釁滋事案卷宗時發現,當事人李強是一名高三學生,馬上就要參加高考,而此時的李強尚處於被羈押狀態。
經過走訪,王愛林從李強的班主任處得知,李強在校期間表現良好,成績優異,只因一時衝動才走上犯罪道路。
走訪那天,正好是高考網上報名的最後一天。王愛林急忙回到單位向領導匯報情況,為李強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
最終,李強被判緩刑。在判決書的末尾,王愛林寫下寄語:「在人生的長河中,難免會犯錯誤,關鍵是面對錯誤的態度,希望你能吸取教訓,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生,做一個能把握自我的人。對你而言,學業無疑是重要的,但學業並不能囊括人生的全部,希望你以後能開拓視野、全面提高、完善自己!」
後來,李強如願參加高考,並取得良好成績,現在已經成為一名高鐵司機。
幫教千餘名少年犯,數十人考取高校
在涉及少年審判工作中,王愛林摸索提煉出庭前心理幹預、社會調查、合適成年人、幫教安置等具體工作機制,歸納出庭前、庭中、庭後「三步走」教育挽救措施,為未成年被告人接受改造、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每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理前,王愛林都會到看守所約見未成年被告人並走訪被告人的家長。開庭前,王愛林還會安排父母或其他親友與未成年被告人見面,以此來緩解他們的恐懼心理和對抗情緒。
庭審中王愛林則把「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融入到法律文書中,通過法官寄語鞏固對被告人庭審教育的成果。庭後王愛林會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持續回訪。
「有時候,青少年在走上錯誤道路後,會產生一步錯、步步錯甚至破罐破摔的瓶頸心理,我們必須及時制止,幫助他們走出來。」 王愛林說。
挽救一個孩子,就是為未來增加一份光明。
截至目前,愛林工作室已幫教千餘名少年犯,其中百餘名(在校生)少年犯復學,數十人考取了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等高校。
對判刑後已成年的被告人,愛林工作室與勞動就業培訓機構等安置基地達成合作,讓他們進行勞動就業技能培訓,學習計算機、美容美髮、汽車修理等技能,培養其自力更生的能力並樹立自信心,防止再次犯罪。
「我所做的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除此之外,愛林工作室還建立幫扶機制。王愛林向記者介紹:「我們在學校、社區、嘎查開展活動時發現,確有不少家庭困難的學生生活、求學非常艱辛,所以我們在想能不能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持續地幫助孩子們。」
2018年8月,愛林工作室倡議開展「一對一」助學幫扶項目。在科爾沁區法院黨組的支持下,項目由該院幹警一名或多名分組資助貧困學生,「給每個孩子每年不少於2000元的資助,一直到他們大學畢業,從院長到法官,很多人都參與進來。」王愛林說。「朱光院長資助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去年都考上了985院校。」
截至目前,該項目資助貧困學生將近20人,提供助學金12.8萬元。
除此之外,愛林工作室還與科爾沁區宣傳部、文明辦、教體局聯合,全面啟動「法治進校園」活動,覆蓋轄區所有學校及通遼市第五中學、通遼市實驗中學等重點高中,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院校共建項目,通過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以案釋法巡迴法治課、巡迴模擬法庭等多種形式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特別是全面啟動「復苗工程」以來,愛林工作室持續發揮品牌效應,通過「愛林工作室+」模式開展活動,在預防犯罪領域取得了積極效果,弘揚了主旋律,釋放了正能量。
王愛林的同事崔秀文告訴記者:「在全區,愛林工作室不敢說有多大知名度,但在學生和家長中,那絕對是人盡皆知。」
多年來,紮根基層的王愛林法官獲得多項榮譽,所編撰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案例選,榮立個人三等功、獲得辦案標兵、內蒙古自治區全區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先進個人、全區法院先進個人、優秀法官、優秀共產黨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青年志願者等光榮稱號。
「愛林工作室」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等評為「2019年度全區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在第二屆青年公益創投決賽中獲得金獎;相繼獲得通遼市科爾沁區「五四青年獎章集體」「三八紅旗集體」「青少年維權崗」等榮譽稱號。
面對這些榮譽和他人的讚許,王愛林謙虛地說:「我所做的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和院裡其他法官沒什麼不同。對於人民法官而言,司法為民絕非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一道需要去持續論證的命題。」
微信:nmgtlzy
微博:@通遼市中級法院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愛心之下 病木成林 ——記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法院愛林工作室》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