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鄲城是老子煉丹成功的地方。如今,這個縣城因一所普通高中而再度聞名,那就是鄲城一中。
鄲城經濟落後,交通不便,這所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普通家庭,父母不是上班族就是農民。
2019年這所學校42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600分以上的學生佔到了773人,在河南省排名第一。
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一個貧困縣的普通高中,卻能考出那麼亮眼的成績呢?
有位教育專家說:」高考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鄲城一中學到了共軍的作戰精髓啊!」
你看,共軍人少,裝備差,最後卻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因為,共軍比國軍多了一個叫做「政委」的崗位,這是共軍的生命線,也是共軍的看家本領。
政委是幹什麼的?不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嘛!軍隊的制度嚴厲吧?為什麼還需要政委呢?
因為他們吃過沒有政委的虧,共軍沒政委時,軍隊遲發軍晌人就走了;到收地的時候軍隊散了,一旦遇到生命威脅,軍人立刻轉為逃兵。
後來,他們去農村發動土地革命,提出「打土壕分田地」的口號,靠著這樣遠大的目標支撐著共軍完成了一場又一場的殘酷戰役。
以前是為了賺軍餉而戰鬥,現在是為了自己和子孫的未來而戰鬥。戰鬥熱情自然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發展人的意願比發展人的能力更重要。
意願不足,人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就很容易選擇逃避或放棄。意願有多大,你就能克服多大困難,戰勝多大阻撓。
你看《亮劍》和《歷史的天空》這兩部電視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政委輔導草根將軍打勝仗的故事。
最終獲勝的,並不一定是多麼有能力的,但一定是很努力而意志堅定的人。
我們再看鄲城一中,他們開學第一課永遠都會有談心環節。告誡孩子努力學習,走出小縣城去外面的大世界看看。激發孩子們遠大的志向。
走進他們校園,如同進入了臨戰前的軍營,各種橫幅標語幾乎佔據了每一寸空間。
「要成功,先發瘋。下定決心往前衝。」
「尊嚴來自於實力,成績源於實幹, 別人在拼殺,你在幹什麼。」
「今天,你努力了嗎?別丟了野心和欲望。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淚水,你選擇哪個?」
學生坦言:「看這些標語,真讓人火力全開,把自己的狀態調到「最燃」模式。
還有每天的宣誓+班級對比+造星運動,打造學生們的持續熱情。
走廊裡,都是考上清華、北大學生的照片,每間教室後都會有班級的夢想榜(名字+目標分數+理想大學)
還要求學生有明確的對手和目標分數,每個學生在班裡,都有一個自己的「假想敵」。
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激動,坎坷,不安和期待的氣息,還有一種另外的氣息,那就是夢想!
慢慢學生們就進入了學習的最高境界「刻苦而不痛苦,累並快樂著。」
鄲城一高的學習氛圍跟衡水中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果然成功的教育都是相似的。
衡中校長接受採訪時說:
「我認為教育就是打造一個「場」。現在衡中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場」,學生在其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感染,不管學生基礎如何,在這個「場」中都變得勤奮、自信。」
一個學校就是一個爐子,學生就是裡面的煤塊。一個好的爐子,本身熱度很高,所有煤塊進入就會被點燃,而被點燃的煤塊又會為其他煤塊的燃燒提供熱量。
我當校長就是要「到處放火」。放火幹嘛?就是點燃。
有人質疑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高分低能,是這樣嗎?
鄲城一中劉校長說:「應試能力和素質教育是和諧統一的,現在的高考模式下,如果沒有一定水平的素質,是肯定拿不到高分的。」
「背多分」(能背分就多)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考試就是拿著書你都找不到答案。
總有人會說高考的各種弊端,但對於普通人家孩子來講,卻是逆襲的最佳路徑。
正如白巖松所說:「你說高考有沒有多少毛病呢?我們得承認毛病不少。可是有一個事實,沒有高考的話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很多家長嘴上喊著不給孩子太大壓力,但行為上卻很誠實,各種培訓班伺候著,各種方法強迫著。
鼓勵孩子學習,方法也要科學,家長要做政委,別做警察。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而不是各種監督和強迫。
孩子在被動狀態下的學習只是應付差事,對孩子的智力啟發是毫無意義可言的。
我們要做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
有些家長讓我推薦一些能夠激發孩子學習鬥志的書籍,建議給孩子多看一些名人傳記,還有考霸的心路程,以此來激勵孩子。
前幾天我推薦過的清華、北大學霸寫的書,講述他們的高考的心路歷程,奮鬥故事,以及學習方法,很適合孩子看。
有家長看到時已經賣斷貨了,現在店鋪已補貨,大家可點擊下方商品卡,了解購買,能否搶到就看手氣了。(只在百度APP內中才可看到商品卡哦)
越是沒有傘的孩子,越要努力奔跑。
即便是一手爛牌,也要爭取打出「王炸」。
以上與各位共勉!
#鄲城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