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喂,粒粒脆,和味南乳肉,南乳肉啊,不用煲不用焗,好吃過臘肉!」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根
對於自己家鄉的聲音
是最親切的
在廣東,南乳花生對大家來說
並不陌生
南乳花生
廣州人稱花生米為「花生肉」,南乳花生米也就被稱為「南乳肉」,故舊時廣州街頭常有盲公叫賣:「卜卜脆,南乳肉。」
劉展明作為南乳花生的第四代傳承人。當時學習南乳花生沒有門第觀念,想學的人也都可以學,貧苦人家之間也願守望相助。而第三代傳承人就是劉展明的媽媽。
南乳花生手藝非遺傳承人劉展明: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媽媽已經是炒南乳花生給失明人士售賣。以前的手藝人為了促銷會有一首歌,這首歌是我媽媽傳給我的,我現在是唱出我媽媽那個時候的感覺與味道。」
對他而言,這不僅是傳承傳統工藝,更是懷念和感恩母親的方式,是傳承家和母親的味道。
內酥外脆南乳肉,
它好吃又好味,
包你吃過返尋味,
南乳肉,
正宗祖傳配方西關風味。
地水南音
講到南乳花生的一大特色,無異於街頭巷尾,遠遠地就可聽到,嘹亮穿透而有韻味的叫賣聲。劉展明介紹這種叫賣聲叫做「地水南音」。
南音以其音韻獨特,流傳範圍較廣,受到廣泛關注。平時時我們在舞臺上聽到的,花旦小生等唱的是粵劇南音。而地水南音是民間自發創作與唱誦的。
鹹脆花生肉,卜卜脆,
甜就甜過臘肉,
香就香過雞肉,
左牙吃了右牙香,
右牙吃了站站靈,
厲害!
聲聲南音,既融入了南乳花生時的悠遠歷史,也常有神來之句逗得聽眾開懷大笑,使聽到的人不由得心情愉悅,更想買下幾包美味的南乳花生。
來了喂,粒粒脆,
和味南乳肉,小哥哥,
過來買包南乳肉吧!
而今日,南乳花生已經被納入到廣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走街串巷的叫賣聲,
穿越時間的界限,
那「家鄉味兒」都在我們的情緒裡。
而南乳花生,
就是屬於廣東人的味道。
最有韻味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