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洪金寶的「洪家班」,憑藉對「靈幻動作片」的出色駕馭能力,打造了不少經典作品。
80年代初,《鬼打鬼》、《人嚇人》等作品的誕生,引領了「靈幻動作喜劇」的創作熱潮。而80年代中期的《殭屍先生》,更是揭開了「港產殭屍片」的時代序幕。
80年代中後期,隨著同行的跟風、題材創作的泛濫,「殭屍片」的電影市場開始逐步走向衰落。隨著「殭屍片」的沒落,洪家班也開始對新的「靈幻動作題材」進行探索、嘗試。
90年代初,「洪家班」的眾人將目光聚焦在了「密宗電影」的拍攝之上。接連打造了《太陽之子》、《密宗威龍》、《西藏小子》等多部作品,並交由羅芙洛、林正英、元彪、錢嘉樂等人主演。
然而,這些「密宗靈幻片」沒能像之前的「殭屍片」那樣,掀起新的電影浪潮,反倒是淹沒在了時代的洪流之中。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洪家班」打造的那些「密宗靈幻片」;同時說一說「密宗靈幻片」,為何沒能在華語影壇走向輝煌。
一、緣起于成龍、始於元彪的「密宗靈幻電影」
90年代初的洪家班,之所以會將目光對準「密宗靈幻片」,與成龍、元彪二人,還有著一定的淵源。
1988年,日本的「東寶東和株式會社」找到了「嘉禾電影」,想要聯手打造一部奇幻題材的電影作品《孔雀王子》。
這部《孔雀王子》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荻野真的《孔雀王》,「東寶東和株式會社」有意邀請「嘉禾」旗下的成龍,出演片中的男二號「王仁丸」。
然而,此時的成龍正處於事業高峰期,接戲只接男一號。雖然成龍沒有接下片約,但嘉禾卻派出了元彪,參與了這部《孔雀王子》的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孔雀王子》在香港上映時,「嘉禾」為了照顧觀眾情緒,將三上博史飾演的男主角「孔雀」,更名為「吉祥果」。而元彪飾演的「王仁丸」,則被冠上了男主角「孔雀」的名字。
這部《孔雀王子》於1989年3月在香港上映。影片上映後,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而電影中神秘的西藏「密宗教派」,也吸引了不少影迷的眼球。
80年代末,正值「殭屍片」的市場衰退。《孔雀王子》的出現,讓洪家班的電影主創們,注意到了「西藏密宗教派」這個獨特的創作題材。
1990年,洪家班嘗試性地打造了一部「密宗靈幻題材」的電影作品——《太陽之子》。
二、洪家班的「密宗靈幻片」試水之作
這部《太陽之子》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靈界風雲》,該片講述了「密宗宗主」可以通過「活佛轉世」的方式,實現生與死的交替。
老宗主圓寂前,將自己的身後事,交給了弟子格弄(林正英飾演)。然而宗主圓寂後,格弄卻被師兄格西(劉洵飾演)誣衊,成為了密宗的叛徒。
格弄為了洗刷冤屈,找到了老宗主的轉世活佛。而格西也派出殺手,前來幹掉格弄與小活佛。打鬥中,格弄身受重傷。小活佛也在混亂中,不小心逃上了一列開往香港的列車。
為了找回小活佛,受傷的格弄派弟子班卓(羅芙洛飾演)前往香港,而在班卓尋找小活佛的同時,格西陷害格弄的真相,也被一重重地揭開。
這部《太陽之子》模仿了《孔雀王子》的劇情設計,都是密宗弟子奉師命下山,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展開了一連串嬉笑怒罵的故事。
90年代初,香港的靈幻電影市場不景氣,為了避免票房損失,這部《太陽之子》只在臺灣、日本的電影市場之上進行了發行、上映。
該片上映後,雖然不算火爆,但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於是在1991年,洪家班又推出了第二部「密宗靈幻片」——《密宗威龍》。
三、洪家班的密宗靈幻力作,卻遭遇市場重挫
《太陽之子》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之後,洪家班也看到了「密宗靈幻片」的市場潛力,於是在1991年集結精銳力量,策劃、拍攝了這部《密宗威龍》。
在這部《密宗威龍》裡,洪金寶、午馬、林正英悉數出鏡。這套組合,可以說是洪家班靈幻電影的頂配陣容了。而洪家班的錢嘉樂,也受到了洪金寶的力捧,出演了該片的男主角。
這部《密宗威龍》延續了《太陽之子》裡,「活佛轉世」的故事主題。該片講述了密宗內部,分為「黃教」、「黑教」兩大流派。黑教宗主「逆天童」(盧惠光飾演)苦心修煉、法力大增,於是想吞併黃教,還打傷了黃教的「曉雲大師」。
想要對付逆天童,必須由黃教宗主親自出手。然而,黃教宗主在20年前圓寂之後,轉世靈童一直下落不明。為了對付逆天童,黃教派出「密月大師」(林正英飾演)下山尋找靈童。
密月大師下山後,遇到了小混混「阿龍」(錢嘉樂飾演),以及「逃離師門」的師兄「赤飛」(午馬飾演),密月、赤飛二人因為師門恩怨纏鬥之際,無意間發現小混混「阿龍」,就是宗主的轉世靈童。
逆天童派出人馬,前來追殺密月、轉世靈童。打鬥中,密月身受重傷,密月將靈童託付給師兄赤飛,讓他帶著靈童去尋找師父「穆雅大師」(洪金寶飾演)。
在穆雅大師的教導下,靈童法力進步神速,之後打敗了逆天童,維護了「密宗」的安寧。
相比於之前的《太陽之子》,這部《密宗威龍》無論是劇情的設計,還是動作場景的呈現,都有了不小的進步。
在故事的設計中,這部《密宗威龍》完善了電影的背景設定,講清楚了密宗法師們的「特異功能」由何而來,這也為之後續作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然而,在1991年的港片市場之上,這部《密宗威龍》卻遭遇了票房挫折,上映21天僅拿到50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
四、始於元彪止於元彪,「密宗靈幻片」沒能走向輝煌的原因
90年代初,隨著港片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對港片題材的創作,進行探索與嘗試。
1991年的洪家班,推出了「密宗靈幻題材」的《密宗威龍》。而這一年的徐克,完結了《倩女幽魂》系列,拍攝了功夫經典《黃飛鴻》。沉寂多時的麥當雄,也在1991年拿出了《跛豪》,拉開了「港產梟雄片」的時代序幕。
而在1990年快速崛起的周星馳,也因為《逃學威龍》、《整蠱專家》、《上海灘賭聖》三部作品,在1991年的票房市場之上得意一時。
面對這些強勁的對手,《密宗威龍》也被淹沒在了濃烈的票房硝煙之中。
1985年,洪家班能用一部《殭屍先生》,拉開「殭屍片」的時代序幕,完全得益於當時單調的市場環境。
1985年時的港片市場,吳宇森還未拍出《英雄本色》、林嶺東還未拍出《監獄風雲》、杜琪峯還未拍出《阿郎的故事》、王晶也還未拍出《賭神》。而此時的「功夫喜劇」與「邵氏武俠片」,也在日漸衰退,逐步失去觀眾市場。
單調的「警匪動作喜劇」與「愛情喜劇」,成為了80年代中期,港片票房市場之上的兩大主流。
面對單調的市場環境,《殭屍先生》獵奇的故事、新穎的題材,自然就成為了觀眾們目光的焦點。
然而,90年代初的港片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梟雄片」、「警匪片」、「功夫片」、「武俠片」、「無釐頭喜劇片」爭奇鬥豔,經典之作也是層出不窮。
這部《密宗威龍》想像《殭屍先生》一樣,僅憑「故事獵奇」、「題材新穎」這兩點,掀起新的時代浪潮,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密宗威龍》市場受挫後,洪家班沒有放棄對「密宗靈幻題材」的進一步發掘。
1992年,元彪轉型導演,帶領洪家班的兄弟們,拍攝了《西藏小子》,還邀請了師兄成龍,進行角色客串。
《西藏小子》的故事,雖然沒有像《太陽之子》、《密宗威龍》那樣,把「活佛轉世」作為創作靈感,但劇情設計還是「弟子奉命下山,完成任務的同時遊戲人間」的老套路。
元彪自導自演的噱頭,為這部《西藏小子》吸引了不少流量。該片在1992年上映後,拿下了100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
雖然票房相比於之前的《太陽之子》、《密宗威龍》高出不少。但面對1992年香港影壇的「武俠熱潮」。這部《西藏小子》還是被淹沒在了票房洪流之中。
1992年,洪金寶名下的「德寶電影」、「寶禾電影」因為運營壓力,相繼走向停產。而洪家班對於「密宗靈幻片」的發掘、創作,也止步於這部《西藏小子》。
1988年,元彪出演的《孔雀王子》,讓洪家班產生了拍攝「密宗靈幻片」的想法,而1992年元彪自導自演的這部《西藏小子》,也成為洪家班「密宗靈幻片」的終點。
真可謂是「始於元彪,止於元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