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喝茶讓人心曠神怡,喝酒讓人醉夢神離。這句話是小編大叔到三十五歲才總結出的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區別所在。
我們發現從古代至今自茶樓與酒館,似乎總是相伴而生,但茶杯與酒碗裡所蘊含的人生百態,卻是截然不同。酒是一棋子,蘊含人生大道理。茶是一本書,可以明智通心。
一盞茶,也許可以苦後明智;一壺酒,也許可以醉後釋懷。
現如今,酒場如職場,入了局你就是局中人,就像前面說的喝酒下棋,你我都皆是棋子。這杯酒承擔著你選擇之後的一切後果。 在古時候主人宴請人們的時候會盡地主之誼先敬到來的客人,客人為了回應主人會回敬一杯,這時主人會出於尊敬再回敬對方以表示感謝。這樣的整個宴請過程就被人們演變成了現在的三杯禮,似乎現在北方地區依然有這種說辭。
茶文化與酒文化恰恰相反,它是清腦湯鎮定劑。某些人心煩意亂之時,陪伴他的有時不是酒,也許會是一杯的甘茶。靜坐在角落,慢慢的品讀茶的清香,煮水、泡茶、品茶,待到茶無味,天泛白,雜亂的心緒便已被茶水浸泡的去無蹤,一個嶄新的開始已經拉開序幕。
古人有語,詩是酒之精華,詩助酒興。酒喝高了:可以有豪邁的壯語,可以有奔放的豪情,可以有灑脫的思緒!話說哪個詩仙詩聖不好酒,生活不能總是苟且,一定要有詩和遠方!李白鬥酒詩百篇,蘇軾把酒問青天;白居易在床頭必備小酒罈,賀知章醉後落井卻酣眠。李清照春暖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辛棄疾閒愁眉皺,「溪上枕,竹間棋,怕尋酒伴懶吟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詩酒生活可以忘情,更能解憂,就連一代梟雄曹操也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誰想到這句話居然還成了當時杜康酒的專屬代名詞!
酒是一個神奇的東西,酒如一面鏡子,在不經意間你會發現另外一個你,那個你或許讓人崇拜,或許讓人討厭。你借酒嘲笑過往和當下,也許你喝的已經不再是酒了,是世間萬象,是你的閱歷百相。茶靜,酒動;茶淡,酒濃;茶甘,酒香。人生不過如此,酸甜苦辣閱盡人生百態!不知你是願意做酒醒的你,還是酒醉的你?
生活不能總是苟且,一定要有詩和遠方!李白鬥酒詩百篇,蘇軾把酒問青天;白居易在床頭必備小酒罈,賀知章醉後落井卻酣眠。李清照春暖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辛棄疾閒愁眉皺,「溪上枕,竹間棋,怕尋酒伴懶吟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詩酒生活可以忘情,更能解憂。
南方人愛喝茶,認為茶道是一種自我修行;北方人愛喝酒,認為酒是處世之道。南方人喝茶的時候,都是在聊怎麼做生意,都覺得自己窮,琢磨怎麼賺錢。北方人喝酒喝的是情,認為酒肉是待客的最高禮儀。酒桌莫吹噓,吹噓遭雷劈,不知這句經典出自哪位酒仙之語,已經無處考證。
把茶冷眼看紅塵,借茶靜心度春秋
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濃或淡色味交織之中,品出一種淡定的人生,一種不可釋懷的人生,一種笑看風輕雲淡的人生。茶是被認為是雅物,亦是俗物。進入世俗社會,行於官場,染幾分官氣。行於江湖,染幾分江湖氣;燻得幾分人間煙火,焉能不帶煙火氣。
人世間無論是誰,如果經不起人情冷暖,大有誰主沉浮之氣勢,怕是也嘗不到人生的甘甜雨露。成長之中閱歷多了,就像那被沸水三滾後的茶葉,慢慢地沉入了杯底,舒展開了碧葉,漏出了本來的嬌容。人亦如此,不吃苦中苦 難為人上人。
愛喝茶,說隨心性也好,說追時髦也罷,小編大叔至今仍不敢稱「品」茶而只稱「喝」茶,卻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澀,「嗅」得出茶的清香。
今夜,茶香滿室,酒醉佳人,由濃變淡,聚聚散散,人生百態需慢慢頓悟:人生如茶,酒醉佳人!
作者:專一大叔
文字圖片編輯:佳人
(原創文章請勿侵權,轉載需註明原作者!)